您的位置:首页 >文化 >

褚遂良行书书法作品欣赏「赵孟頫书法」

时间:2022-12-29 16:29:11 来源:听月工作室

大家好,褚遂良行书书法作品欣赏「赵孟頫书法」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琴棋书画,古代被称作文房四艺,是文人墨客颇为称许的娱乐活动,古人认为,抚琴、弈棋、写字、作画,或者只是听琴、观棋、赏字、阅画,领会诗情画意,能赏心悦目,陶冶情操,有益于健康和长寿。唐朝时期的那些生活用品、山川河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科技水平,结合字画年代背景的记载,赏字更是别有一番趣味。

——题记

大唐处于封建社会盛期,国家统一,社会相对安定,经济繁荣及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地频繁与活跃,都给文化艺术地发展带来了新地机运,使绘画艺术形成灿烂辉煌的局面,涌现出一批在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著名画家。

唐代绘画体裁仍以人物画为主,宫廷衙署及寺观壁画占相当比重,褒扬功勋的功臣画像仍在继续,石窟及寺观壁画较南北朝有着更大的发展,其规模之宏伟、技艺之卓绝在历史上都是空前的。佛寺壁画中流行大型的经典题材,达到了空前的水平,穿插描绘有大量的生活场景,塑造的佛教形象中人性化的成分明显增强,甚至出现以宫娃为模特塑造菩萨形象的现象,附于佛寺壁画中的供养人占了更大壁面,这一切都展示出佛教绘画适应社会好尚而趋于世俗化的倾向。

唐代书法艺术,可分初唐、中唐、晚唐三个时期。初唐以继承为主,尊重法度,刻意追求晋代书法的劲美。中唐不断创新,极为昌盛。晚唐书艺亦有进展。

唐代最高学府有六种,即国子监、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其中书学,专门语养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是唐代的创举。历朝名家辈出,灿若繁星。如初唐的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等;中唐的颜真卿、柳公权等,都是书法大家。晚唐有王文秉的篆书,李鹗的楷书和杨凝式 的“二王颜柳”余韵。

唐朝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书法家,他们都留下了极为珍贵的书法作品,楷书、草书、行书在唐朝也都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具有鲜明突出的时代特点,对后世的书法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因此有“书至初唐而极盛”这一说法。此外,唐朝的书法教育也为唐朝书法取得非凡成就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且对后世影响深远。

初唐书法家中,以欧阳询、褚遂良二人最具有创新精神,褚遂良最能与时俱进,欧、虞两人书法,保留隋朝书风较多,褚遂良书法则能汲取众家之长,不被前辈们多抑制,他的字给人感觉骨肉分量达到均衡,且刚柔并济,清朗秀劲,英俊潇洒,力和美、骨与韵趋于一体,“真正开启‘唐楷’门户,堪称隋唐楷书过度的桥梁”,最终推动了唐代尚法书风的形成。对唐代乃至后世书法的延续和创新提供了借鉴。

书法是指以文房四宝为工具抒发情感的一门艺术。工具的特殊性是书法艺术特殊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借助文房四宝为工具,充分体现工具的性能,是书法技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离开文房四宝,书法艺术便无从谈起。

书法艺术的背景是中国传统文化。书法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传统文化是书法赖以生存、发展的背景。我们今天能够看到的汉代以来的书法理论,具有自己的系统性、完整性与条理性。

这里分享褚遂良书法作品。

褚遂良(596年~658年/659年),字登善,杭州钱唐(今浙江省杭州市)人 。唐朝宰相、政治家、书法家,弘文馆学士褚亮之子。

出身河南褚氏,博学多才,精通文史。隋末时期,追随西秦霸王薛举,担任通事舍人。归顺唐朝后,得到唐太宗重用,历任谏议大夫、黄门侍郎,累迁中书令,执掌朝政大权。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与司空长孙无忌同受遗诏辅政。唐高宗继位后,升任右仆射,册封河南郡公,历任同州刺史、吏部尚书,累迁右仆射,参知政事。反对册立武则天为后,贬为潭州(今长沙)都督。武后掌权后,迁桂州(今桂林)都督,再贬爱州(今越南清化)刺史,卒于任上。神龙革命后追赠右仆射,谥号“文忠”。天宝六载(747年),配享唐高宗庙庭,累赠太尉。

褚遂良工于书法,初学虞世南,后取法王羲之,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传世墨迹有《孟法师碑》《雁塔圣教序》等。

褚遂良研习多种字体并综合运用,史称他的书法初学欧阳询、史陵,然后学习舅父虞世南,终法为“二王”(王羲之和王献之)且融会贯通汉隶,自创一体,所以被称为“初唐四大楷书家”之一,“欧、虞、褚、薛”,人称“褚体”。

主要楷书作品有:《倪宽赞》《伊阙佛龛碑》《孟法师碑》《房玄龄碑》《雁塔圣教序》等。

初唐著名书法家褚遂良《倪宽赞》赏析

褚遂良《倪宽赞》帖之一

褚遂良《倪宽赞》帖之二

褚遂良《倪宽赞》帖之三

褚遂良《倪宽赞》帖之四

褚遂良《倪宽赞》帖之五

褚遂良《倪宽赞》帖之六

褚遂良《倪宽赞》帖之七

褚遂良《倪宽赞》帖之八

褚遂良《倪宽赞》帖之九

褚遂良《倪宽赞》帖之十

褚遂良《倪宽赞》帖之十一

褚遂良《倪宽赞》帖之十二

褚遂良《倪宽赞》这件墨迹颇能体现褚遂良的优美风格。这件传为褚遂良所书的墨迹,对唐太宗李世民之“民”字,以及唐高宗李治之“治”字,皆不避讳。陈垣《史讳举例》研究,唐代书法中避讳缺笔的,最早见于唐高宗乾封元年(666),时褚遂良已死去六七年。从这个角度上来看,褚遂良不避皇帝名讳,亦属正常。宋赵孟坚跋:“此《倪宽赞》与《房碑记序》用笔同,晚年书也。容夷婉畅,如得道之士,世尘不能一毫婴之。”“容夷婉畅”,是这个帖的最大特色。明人王偁《虚舟集》评此帖说:“其自书乃独得右军之微意,评者谓其字里金生,行间玉润,变化开合,一本右军。其诸帖中《西升经》是学《黄庭》,《度人经》学《洛神》,《阴符》学《画像》。《湖州独孤府君碑》、《越州右军祠记》、《同州雁塔两圣教序记》是其自家之法。世传《兰亭》诸本亦与率更不类,盖亦多出自家机轴故也。今永新文学邓仲经甫所藏《倪宽赞》正与《兰亭》、《圣教序记》诸帖相似,笔意婉美,似瘠而腴,似柔而刚,至于三过三折之妙,时加之意,诚褚法也!”文中所谓“字里金生,行间玉润”,“三过三折之妙”,言简意赅地指出了优美的褚遂良书风。

初唐著名书法家褚遂良《伊阙佛龛碑》赏析

褚遂良《伊阙佛龛碑》之一

褚遂良《伊阙佛龛碑》之二

褚遂良《伊阙佛龛碑》之三

褚遂良《伊阙佛龛碑》之四

褚遂良《伊阙佛龛碑》之五

褚遂良《伊阙佛龛碑》之六

褚遂良《伊阙佛龛碑》之七

褚遂良《伊阙佛龛碑》之八

褚遂良《伊阙佛龛碑》之九

褚遂良《伊阙佛龛碑》,唐岑文本撰文,褚遂良书,楷书,唐贞观十五年立。此碑为摩崖刻石,其结体雄浑秀逸兼而有之,笔力挺劲,端庄奇伟,气韵广严博大,与其晚年书法之变化多端、婵娟婀娜迥异其趣。

对褚遂良的书法,历来评价极高,他上继欧、虞,下开颜、柳,是唐代书法一个关键性的人物。清刘熙载《艺概》云:“褚河南为唐之广大教化主,颜平原得其筋,徐季海之流得其肉。”

褚遂良的书法艺术,实实在在地影响了众多中晚唐乃至唐代以后的书法家。

初唐著名书法家褚遂良《孟法师碑》赏析

褚遂良《孟法师碑》之一

褚遂良《孟法师碑》之二

褚遂良《孟法师碑》之三

褚遂良《孟法师碑》之四

褚遂良《孟法师碑》之五

褚遂良《孟法师碑》之六

褚遂良《孟法师碑》之七

褚遂良《孟法师碑》之八

褚遂良《孟法师碑》之九

褚遂良《孟法师碑》之十

褚遂良《孟法师碑》之十一

褚遂良《孟法师碑》之十二

褚遂良《孟法师碑》之十三

褚遂良《孟法师碑》之十四

褚遂良《孟法师碑》之十五

褚遂良《孟法师碑》之十六

褚遂良《孟法师碑》之十七

褚遂良《孟法师碑》,全称《京师至德观主盂法师碑》。是唐代褚遂良四十七岁时所写,此碑字体虽尚未形成褚遂良典型的书法风格,但褚遂良日后细骨丰肌,飘逸的书法风采和特色已在此碑中有所流露。

《孟法师碑》于贞观十二年(638)所刻,原来的碑石已丢失,目前仅有清代李宗瀚藏孤本为《临川四宝》之一,后流入了日本。该册共二十面,每面四行,满行九字,共七百六十九字。是褚遂良的中期作品。

《孟法师碑》有明代王世贞、王世懋,清代王澍、王文治、李宗瀚等人跋记。此碑书法质朴,与《雁塔圣教序》之空明飞动不同,运笔多隶法,与《伊阙佛龛》相近。用笔轻重虚实、起伏顿挫均富于变化,结体疏密相间,顾盼照应,章法缜密而气势流动。李宗瀚评曰:“遒丽处似虞,端劲处似欧,而运以分隶遗法,风规振六代之余,高古近二王以上,殆登善早年极用意之作。”在创立唐代楷书新的风范上,褚遂良是影响很大的。唐李嗣真《书后品》讲:“褚氏临写右军,亦为高足。丰艳雕刻,盛为当今所尚。但恨乏自然,功勤精悉耳。”这段话反映了褚书在当时风靡的情况及其不足之处。有文明书局、有正书局影印李宗瀚本,临川李氏石印本。

《孟法师碑》的书法汲取了欧阳询的刚健险劲,虞世南的典雅宽和,融欧虞为一体,而是融入自己的秉性气质,著意出新。此碑一改欧虞结字取纵势的特色,而为纵横兼顾且以模为主,汉隶的波挑之意和隋碑的润达之态,经作者气血精神的运化,已烙上了自己的印痕。

初唐著名书法家褚遂良《房玄龄碑》赏析

褚遂良《房玄龄碑》之一

褚遂良《房玄龄碑》之二

褚遂良《房玄龄碑》之三

褚遂良《房玄龄碑》之四

褚遂良《房玄龄碑》之五

褚遂良《房玄龄碑》之六

褚遂良《房玄龄碑》之七(碑字不清晰只上传七幅赏析)

褚遂良《房玄龄碑》全称《大唐故尚书左仆射司空太子太傅上柱国太尉并州都督》。碑额阳文篆书“大唐故左仆射上信国太尉梁文昭公碑”十六字。褚遂良书。贞观二十口年七月立,碑在陕西醴泉昭陵。左仆射房玄龄死于贞观二十二年(648)七月,而贞观只有二十三年,所以此碑当立于公元648-649年之间。《金石萃编》载:碑高一丈二尺九寸,宽五尺,文共三十行,满行约八十一字。最为人知的一句话是:"道光守器长琴振音,方氏虞风仙管流声。"

此碑书法遒劲秀逸,《石墨镌华》称:“碑已泐,仅存六百余字。结法与《圣教序》同。”褚遂良书此碑时五十二三岁。这时他的书风已经明显地发生了变化,不仅与《伊阙佛龛碑》不同,就是与《孟法师碑》也大不一样。最明显的,横画已有左低右高的俯仰,竖画的努笔也明显地有向内凹而呈背势;隶书似的捺脚仍然存在,却增加了行书用笔,字势显得极为活泼。褚遂良书法中特有的婉媚多姿在此时已经定型,并进一步走向成熟,便是以此碑为标志的。

褚遂良《房玄龄碑》字迹匀称,笔势圆劲流丽,结构布局端庄秀美。《房玄龄碑》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也让广大书法爱好者领略到中国古典书法的一种理想境界,以柔寓刚、外柔内刚。初学者可根据每个字的用笔、结构、布势等去临摩。这本《房玄龄碑》字帖当为罕世珍品,可以说是初学者的最佳范本。

初唐著名书法家褚遂良《雁塔圣教序》赏析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之一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之二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之三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之四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之五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之六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之七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之八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之九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之十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之十一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之十二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之十三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之十四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之十五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之十六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之十七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之十八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之十九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之二十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之二十一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之二十二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之二十三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之二十四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之二十五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之二十六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又称《慈恩寺圣教序》,原石有两块,现存于陕西省西安市慈恩寺大雁塔下。此碑内容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序,共12行,每行42字,内容是唐太宗撰文《大唐三藏圣教序》,为表功玄奘法师17年往返印度取经,并翻译佛教三藏的情况;第二部分为记,共18行,每行40字,内容是高宗李治撰写的《大唐皇帝述三藏圣教序记》,两石均为褚遂良书。《雁塔圣教序》是褚遂良五十八岁所书,写后八年去世,属于褚遂良晚年的作品,此时的书风仪态万千,潇洒流畅,笔意神韵直指王羲之,但用笔、结字皆是褚体,此碑最能代表褚遂良书法的艺术成就。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此序线条不受字形结构的约束,大量使用弧形线条。褚遂良钟情于线条,一直追求书写唯美的笔画,在《雁塔圣教序》中大胆使用左右拉伸很长的长横,竖画相对缩短。仔细看,褚遂良书写的每笔长横都不是平整的直线,它的横画长而一波三折,曲中见直,打破了中规中矩的传统,这种字形结构的规律与欧阳询的楷书有很大差别。欧阳询主攻字形结构,他的线条服务于字形结构,而褚遂良一改横短竖长的字形结构规律,着重用线条表现他的书法艺术,从左向右被拉伸的长横反而给字形带来了动感,纵横自如。褚遂良的书法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竖画起笔为“S”型起笔,美感和运动感十足,这一艺术特点体现了褚遂良的智慧,因此“S”型的起笔是褚遂良的创新,是自成一家的新风尚。与欧阳询的书法风格相比,褚遂良的书法不以字形结构为书写目的,线条之美才是褚遂良书法的精髓所在,这也意味着初唐书法风尚从褚遂良开始进入浪漫的古典美。

此序书写加入行草书笔意,增添灵动和运动的势感。唐朝书法崇尚法治森严、规矩理性,像褚遂良书写的《雁塔圣教序》既在规矩之中,又在常理之外。规矩之中指的是褚遂良的楷书整体字形符合唐朝书风的审美风尚;常理之外指的是褚遂良把楷书字形加入了行草书的写法,沉重的笔画加入行草书的用笔,增添了书法的美感,笔画之间的连带在褚遂良的楷书作品中很常见,几乎成为褚体的常态。行草书笔意的融入和弧形线条的运用,都体现了褚遂良智慧大家的高度。纵观唐朝著名的楷书大家欧阳询、颜真卿和柳公权三人的书法碑帖,他们的楷书作品几乎没有加入行草书的笔意。

此序起笔摆脱刻板的逆锋起笔。起笔一般分为两种,第一种是露锋入笔(“S”型起笔就是典型的露锋入笔),也可称为尖入笔。尖入笔摆脱刻板的逆锋运笔,使笔画回归最原始的状态,每一笔都可以因书写时按压的轻重,书写出不同的起笔形态。露锋入笔的笔画更显轻盈,犹如舞者准备起舞前踮脚的姿态。褚遂良的艺术魅力不仅表现在书法作品上,更能从他的书法作品中参悟其他艺术种类的艺术性。第二种是接上一笔的笔势入笔的起笔方式,由于褚遂良的书法明显带有行草书的书写笔意,笔画与笔画之间存在着牵丝引带的关系,下一笔的起笔连带着上一笔的收笔,导致每一笔的起笔形态各不相同,丰富了笔画形态,笔画的书写性也更强。

褚遂良的书法不受刻板书风的束缚,勇于追求自己的理想美,并与书法作品完美地结合,创作出具有浪漫情怀的书法作品。

《雁塔圣教序》作为褚遂良的晚年作品,此碑的创作集合了褚遂良一生的心血,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将碑和帖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开创了楷书新一代的书风。褚遂良最辉煌的成就是他展现出楷书和行书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他成为初唐楷书四大家中最成功的书法家,当然这也是建立在前两家的基础之上,继承并开拓出自成一系的褚体,而褚遂良的成就对于当今的书法发展有着重要的反省價值和启发意义。

因此我们在继承古人的传统上必要有自己的风格,并且这种风格越突出,对后世的影响就越大,清代姚孟起学的欧体惟妙惟肖,终却没有自己的特色,没有临出帖。而这种没有临出帖的人在古代占绝大多数,可见书法中的创新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

当然,我们并不需要因为没有临出帖而难过,临的足够好、足够像也能成为一代大家,这已经非常不错了,在元明时期,很多名留史册的书法大家虽然风格相近,近乎赵孟頫、董其昌之风,与魏晋风格类似,如柯九思、康里巎巎、唐寅、彭年等人,他们一样可以成为时代的佼佼者,一样会被后人记住。

所以学习书法一定要传承古人之经典,在临摹古人的基础尽力去创新,至于能不能创新、风格是不是足够另类,这已经不太重要了!自己应顺着个人的喜好学习书法,切不可一味最求名利,不然就背离了书法学习的本质,堕入魔道。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