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化 >

为什么说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资本家榨血汗的艺术进步「能使个别资本迅速增大的资本形式」

时间:2023-01-09 12:53:15 来源:闲话一下

大家好,为什么说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资本家榨血汗的艺术进步「能使个别资本迅速增大的资本形式」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劣币驱除良币,这是最近很多影视剧观众喜欢说的话,最近几年来,IP、“现象级”大剧、粉丝经济依然是影视行业的热门关键词,就连豆瓣刷分也变成了影视资本的游戏之一。

过去十几年里,随着国力的增加,国内的影视产业迅猛发展,但是好的剧本、演员、内容的缺乏却成为最受诟病的问题。

互联网新时代下,没人愿意去看制作精良但内容空洞的“影视艺术”,甚至比不上一个小视频更有冲击力,讲不好一个故事也让不少从业人员头痛。

“如何讲好一个故事,不再流于表面形式?”其实这并不仅是影视行业的问题,也是绘画、音乐等各类艺术创作范畴的难题之一。


为什么经济较差的年代更能出好作品?

举个例子,86版《西游记》、87版《红楼梦》、94版《三国演义》和98版《水浒传》的拍摄时期基本上都是在中国经济从一穷二白到上升的发展过程中。

这些优秀的作品不只有“时代滤镜”,还有对历史的高度,从今天来看,这些剧作还是那么优秀。

每个演员都不是在演,而是融入了自己作为历史人物的真实情感。

86版《西游记》,全剧组只有一个录像机,到最后央视撤资,一度山穷水尽,条件十分艰苦,当时的演员拿着几十元一集的工资,还是创造出了卓越的西游记电视剧。

为了还原古风古味,94版《三国演义》的很多道具是参考考古文献、博物馆文物,剧组甚至一幕一幕实地取景取材,去了河北、内蒙、四川、宁夏等十多个省、市。

87版《红楼梦》也是为了让大观园的姑娘们还原古典,专门培训了三年,相当于上了个“红楼梦大学”,当时不少演员在拍完红楼梦后也仍然移居美国、加拿大,可见虽然当时的“移民潮”思想深植人心,但仍然全力以赴完成了电视剧。

这四部不仅仅是感动了当年的那一代人,也为后代留下了珍贵的保存记忆。此后的各种翻拍版本也无一例外口碑倒地。

按理说,如今的特效、服化道的水平比那个年代要高不少,为什么最后的结果却如此惨不忍睹呢?

总的来看,还是创作的初心不一样。

当时那个穷困时代为什么一定要耗费人力物力去拍四大名著?就是为了让大家感受到中国灿烂的古代文学作品,有其特殊的历史意义和价值导向。

反观现在,拍摄电视剧只是为了吸引粉丝、带来经济收益。两者相比较,高下立判。

一个初心就是为了收益的拍摄,在筹备过程和拍摄过程中也只会为了收益最大化,讲不讲得好故事、故事合不合理早已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内。

认知会随着你接触的东西而改变的,年轻人很少能看完整本的四大名著,但是能兴致勃勃地看完整四部电视剧,而以前的一辈人就是用新形式的方法留下古典的中国传统文化。

正如古代的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这类新型文化模式,影视剧可以说得上是21世纪最重要的文化传播手段之一,能影响一个社会的价值判断。


资本的渗透会腐蚀人性

最近某网剧引起了巨大争议,因为部分演员服道化的图片,让不少即将上映的电视剧陷入了“是否存在服化道过分倭化”的论战,中国架空宫廷剧却是满屏倭风让不少网友感到气愤。

资本扰乱影视市场已经是屡见不鲜了,但是打着艺术的幌子,宣传外国价值观和审美是不是有点过分了,虽然现在的中国网友早就“经历太多已经免感染”,但是动机不纯依然让人感到反胃。

一个民族的思维往往会受到文化新形式的影响,创造上的“喂屎”动作是让影视圈被大众诟病的原因之一,为什么一部稍微正常的作品都能被吹捧,还是因为近些年来,观众看到的好东西还是太少了。

捞快钱也成为扰乱了各类文化创作行业的“毒药”。

一个年轻的歌手在默默无闻时能创作出优秀的音乐,红了之后,只有商演、商业曲才能吸引他/她去创作新作品,这样的作品可想而知,又是一个快餐文化。

最后,资本也磨灭了这样一个优秀的歌手,毕竟人也是被欲望操控的生物,当知道自己的作品如此“价值不菲”后,谁又会老是愿意免费发布呢?

而艺术和创作永远需要的仅是创作者的赤诚之心。

什么样的好作品值得人欣赏,拥有悲悯的情怀,对理想的追求,人生的责任担当,那些刺激人内心最深处情感的作品值得被流传。

在如今大众审美被逐渐“掰正”的过程中,一切不走心的烂作品都会在时间的流逝中被淘汰掉,虽然资本在文化创作中的地位不可能会被抹去,但依然有那么多愿意坚守优质内容创造、优质审美的普通人,未来并非完全让人失望。

闲火 作品

首发于微信号 闲话一下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