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化 >

时代 种族 环境三要素对艺术家创作过程的影响「种族环境和时代」

时间:2023-01-19 13:25:11 来源:明田说历史

大家好,时代 种族 环境三要素对艺术家创作过程的影响「种族环境和时代」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导语:《艺术哲学》一书由法国史学家兼批评家丹纳著,丹纳受自然科学的影响很深,因此他在研究学问时目的在于解释事物。在本书中,他从种族、环境、时代三个原则出发,阐述了伟大的艺术家不是孤立的,而是一批杰出的艺术代表的作家的代表,就如同万花丛中异常瑰丽绚烂的一朵。艺术家也是这个复杂社会的一员,就如同万千植物与大自然中生长,植物要学会适应其所处的环境,不然会被淘汰。而艺术家亦是这样,艺术家本人以及艺术家的作品,同样应该去适应社会,满足社会的需要,才能生存下去,不然迎接他们的只有被社会淘汰。同时在本书中,丹纳提出在艺术欣赏上不存在个人的观点,及不存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艺术欣赏时产生的不同与分歧,是因为每个人的缺陷。然而这种缺陷之间相互补充,相互交织,最终时代答案趋紧于真相。所以丹纳认为即便在某一段时间内人们观点有着分歧,但这不过是暂时的,最终趋于一致,得到一个客观正确的答案。另外按照丹纳的思路,时代、种族、环境都是影响人们甚至艺术家的重要因素。这个时代的准则并不能是适应于下个时代,新的时代总是会对上一个时代的观点重新审查,然后进行修正。艺术哲学同时也是一部哲学史,在书中丹纳通过大量的举例向我们阐述了他对于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精神面貌取决于种族、环境、时代三要素。

艺术品的本质

在《艺术哲学》一书中,丹纳确定艺术品本质的方法在于从认定一件艺术品不是孤立的的角度来出发,找寻艺术品的所从属的,并且可以解释艺术品的总体。首先,不论一件艺术品,还是一处戏剧,这些作品是属于艺术家的。而艺术家的不同作品之间又是有着这样那样的相似之处,这些艺术品同属于艺术家。另外,艺术家也不是孤立的,艺术家是属于同一个时代亦或者同一个地区或流派的的一部分,这比艺术家更加广大,涵盖这包括艺术家以及其他艺术家在内。虽然他们的艺术品可能不同,但是总体风格是接近的。艺术家以及他的作品只是这个纷繁的艺术大时代的一个小的分支而已,或者说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个。

丹纳

同时,最重要的,他们是从属于这个大的时代,大的种族,大的环境内。而作品与种族与环境又是相互之间影响与反映的。就如同中国古代的唐诗,唐代无数的诗人同时隶属于大唐这个时代,他们的作品是属于他们自己的,每个人的拿出来都是可以看作单独的。但我们又会发现,他们的作品在某个时间是属于一个大的流派的,豪放,边塞,田园风光等。而即便是不同的诗人,他们的作品也可以反映出时代的特征。盛唐的宏大,中堂转折的迷茫,晚唐的悲哀。在诗中我们看见环境时代对艺术家的影响。

诗人李白

最终,按照丹纳的观点,一件艺术品的探讨,还是一个艺术家,以及一群艺术家。我们必须正确了解他们所属的时代精神和民族风俗概况。艺术史上,很多艺术都是伴随着时代精神和民族风俗的产生而产生,消亡而消亡。例如唐诗在唐代之后便逐渐被词曲取代,在于宋代没有唐代那样的时代精神。

雕塑艺术

首先,艺术,什么是艺术?诗歌,雕塑,绘画,是模仿的艺术。而对现实现实的模仿是基础,不论多伟大艺术家,他所创造的艺术品都是基于现实。一旦脱离了现实,那么艺术便不能生存下去,只会不断地衰亡而走向消亡。

建筑艺术

但是,模仿是否是照搬而来的呢,事实并非如此。艺术的美感正在于此,正是通过与对现实的模仿的基础上再加工呈现出来。因而艺术家模仿的是现实的一部分而非全部。所以我们可以说:艺术是理智的产物,而非人工的产物。

艺术的产生

丹纳说:作品的产生取决于时代精神和周围的风俗。首先,艺术品应当与环境相一致的,或者说应当适应与环境其才能有着生存发展的空间,而不是被抹杀。就如同植物的生长一般,艺术品也是扎根于一定适应的环境中的。植物生长需要适合的水分、土壤。而艺术的产生也需要合适的"土壤"。而且这些条件是一点点的汇集,最终对艺术的产生发生效应。

董仲舒

汉代儒学的集大成者,董仲舒。提出的了"大一统"的儒学观点。我们不能说他学说的提出是一蹴而就,也不是没有任何征就形成。从前人铺就的土壤来看汉代之前,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学术发展迅速。为董仲舒的学术提出奠定了基础,学术著作的完美保存,都是重要的条件。再到,汉武帝时代的社会条件,汉武帝一改之前黄老学说,推崇儒家,给了董仲舒政治上的便利。而这一切条件的汇聚给董仲舒大一统学说的提出创造了良好的土壤。

同时,民族风俗也会影响着艺术的产生。要求要有一个总的形势,即一个大的社会民族风俗。总形势下会产生不同的倾向以及不同的感情。形成不同的色彩。独具各自民族风俗的中心人物,从而影响那一环境下艺术家的创作。艺术的产生起于社会的需求,当符合民族风俗的形象出现的时候,就需要一个艺术家来将其具象化,使之呈现民众面前。

皮耶罗《女性侧面像》

艺术家也是民众的一员,我们不能否定艺术家的普遍性,也要看到艺术家的独特性。一方面他同民众共同承担来自国家的喜悦,悲哀,社会带来的苦难,同样会担惊受怕,会遍体鳞伤。但另一方面,我们要看到艺术家的独特性,相比于普通人,艺术及更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对发生的事情进行回忆。一般的人,会将经历过的苦乐喜悦放在身后。而艺术家在经历苦难后,会记忆深刻,抓住悲伤的根源找寻悲伤的源头。会看到悲伤的全体,悲伤背后的精神。

蒙娜丽莎的微笑

在找寻到根源之后,他会将这种特征放大化——用他夸张的本能和过度的幻想。这些特征会映照在艺术家的心上,而艺术家又会将其印在作品上,借此呈现在民众的面前,他描绘的又比看到的要更加的深刻。

艺术的欣赏

在十五世纪末和十六世纪最初的,意大利的文化处于一个辉煌的时代。各种艺术大家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在意大利的这个时期,出现了一批伟大的艺术家:包括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安特莱•但尔•沙多……这段时期界限分明,往后退一步,新的艺术尚未成熟,向前进一步,旧的艺术已经遭到败坏。

达芬奇——《岩间圣母》

环境的变化是缓慢的,适应环境的植物会生存下去,而不适应的植物会被环境淘汰,而这时的意大利艺术就处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下,前途未知,来路已断。当时意大利画派的特征:丹纳认为意大利画派是完美的,古典的。意大利画派对风景是不重视的,主要的题材是对人的描绘。关注人在现实的生活,注重肉体的感受。

米开朗基罗·《昼》

意大利古典绘画最大的限制是:精神不占主要地位,既没有神秘气息,也无激动情绪,心灵不做主体。不强调暴烈痛苦的场景,不表现深刻极端复杂的感情。意大利的艺术不会为了关切精神生活而牺牲肉体生活。包括达•芬奇在内的艺术家,他们的作品形式便是目的,不是手段;形式并不附属于面貌,表情,手势,环境,行动;他们的作品以形象为主,不重诗意,不重文学气息。

布格罗《安德罗斯岛居民欢庆酒神节》

意大利文艺复兴期的画家创造了一个独一无二的种族,一批庄严健美,生活高尚的人体,令人想到更豪迈,更强壮,更安静,更活跃,总之是更完全的人类。

丹纳认为人要能欣赏和制作第一流的绘画,有3个必要条件

1.要有教养。人必须先脱离原始的野蛮,会静观默想,会修饰欣赏,由单纯的为了活着发展提升到想要点缀生活。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差不多已经成为近代国家,在运用思想,爱好典雅,讲究礼节方面超过当时欧洲的大多数国家。在其他国家在为温饱宗教而迷茫时,意大利人可以安心注重于文艺创作。

2.意大利人精神方面的修养更加平衡。意大利人没有野心的竞争,没有好奇心的骚扰,对生活要求不高,也不为宗教操心。这里的文明没有过度,一切都是恰到好处,水到渠成。

3.意大利有着促使艺术表现人体的大环境。意大利的社会环境在当时要开放的多,上到艺术者,下到平民,都对艺术侃侃而谈,善于表现自己的看法。

总结:从种族、环境、时代三个原则出发,伟大的艺术家不是孤立的,而是一批杰出的艺术代表的作家的代表,就如同万花丛中异常瑰丽绚烂的一朵。艺术家也是这个复杂社会的一员,就如同万千植物与大自然中生长,植物要学会适应其所处的环境,不然会被淘汰。而艺术家亦是这样,艺术家本人以及艺术家的作品,同样应该去适应社会,满足社会的需要,才能生存下去,不然迎接他们的只有被社会淘汰。艺术可以说贯穿于人类的文明始终,任何一个时代都离不开艺术,而每个民族又有着其独特的艺术展现,同时受着环境的不同,时代的变化。每个民族所产生艺术多姿多彩,又有着各自的特点。一切事物的发展又有着其各自的规律。

而艺术及其从属,艺术的创作者以及艺术品的产生,不论什么时代都有着一批又一批的人的去研究探讨。艺术家不是孤立的,伟大的的艺术家,表面上是一个时代的引领着,站在最高端,引领着潮流。但纵观大的层面,伟大的艺术家和他所处的时代,他的种族,生活的环境,都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相互之间互为从属。伟大的艺术家从来都不是孤立的。

参考资料:

《艺术哲学》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