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化 >

数字藏品\\「数字艺术收藏品」

时间:2023-01-23 16:13:42 来源:周到客户端

大家好,数字藏品\\「数字艺术收藏品」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022年的“数字藏品”之风刮得迅猛。

最近一次引发“出圈热议”,是中秋节各大数字藏品平台发售的“数字月饼”。一张月饼礼盒图片,在交易市场上动辄叫价数万元。即使是中秋节已过、卖场里实体月饼降价甩卖的当下,在数字藏品交换平台“X Meta”上,阿里旗下数字藏品平台“鲸探”发售的限量月饼,依旧有不少藏家挂出超过10万元的价格。

这让人不禁好奇:“数字藏品”是什么?购买“数字藏品”的都是哪些人?没有实体的“数字藏品”,又为何让这么多人为之疯狂?

视频:数字藏品的“出圈热议”与“赋能乱象”

翻了20倍的“头像”

“如果遇到我很喜欢的(“数字藏品”),我也会想高价收的。”在藏家立立(化名)看来,高价收藏一个无实体的作品,并非是一件不能接受的事情。

立立研究生毕业刚刚一年半,在上海工作,和这个年纪的大多数年轻人一样,她对于小众新兴事物有着天然的好奇心,“一开始是在网上看到艺术家村上隆的作品有出NFT,就去搜了相关NFT信息。”

据近期发布的《数字藏品合规评价准则》(团体标准):

数字藏品源于NFT(全称为Non-Fungible Token)这一概念,NFT可以将各种各样的物品数字化,并记录在区块链上,每一件NFT作品都是独一无二、不可分割的。数字藏品是利用区块链技术对特定的作品、艺术品等生成唯一数字凭证。国内发行的数字藏品一般是指一种限量发行的虚拟文化商品,包括数字形式的图片、音乐、视频、3D模型等形式,通过区块链技术对其发行、购买、使用等流程进行记录,使其具有了唯一性、不可复制、不可篡改、永久存证的特征。”

“在自己的后台,我可以看见藏品的唯一编码,会让我觉得这是特别的。”就这样,立立陆续在“小红书”、上境APP上购买了自己心仪的“数字藏品”,“主要是满足我对小众事情的好奇,另外觉得如果买到一些新艺术家的作品,可能有一定保值空间。”

尽管“入坑”并不深,但立立也参与过限量藏品的“争抢”,“不得不承认,那种限量的更打动我,尤其是限量30份这种,但是我从没抢到过。”

和立立的心态一样,“95后”藏家“蘑菇”(化名)对于“数字藏品”的态度,主要也是怀着好奇和对藏品本身的喜爱,对藏品的保值和涨价则认为是“有则最好,没有问题也不大”。

今年3月底,“蘑菇”幸运地在哔哩哔哩平台抽中了“干杯2022”系列数字藏品的购买资格。该系列藏品限量发行1万个,价格为99元一个。比较特别的是,该系列藏品除了编号具有唯一性,每个藏品的样式也是独一无二的。

“蘑菇”抽中的“干杯2022”系列数字藏品

“藏品页面会在背景、服饰、头饰等8项属性里,显示对应属性组成元素的出现概率。”“蘑菇”抽中的藏品,有6项属性的出现概率都在0.5%以下,这也让“蘑菇”十分满意,他将其设置为了自己的哔哩哔哩账号头像。

“有人看到我的头像之后找过来,说自己特别喜欢,报价2000元想买下来收藏。”不过,“蘑菇”说,自己挺喜欢这个藏品,除非对方出特别高的价格,否则不打算出售。

被“赋能”的魔力

“最疯的时候,我‘空投’的图最后涨到10万块一张。”小缘(化名)是某高校机械工程专业的在读研究生,一年多以前,数字藏品刚刚在国内出现的时候,他就开始关注和购买。

在“数字藏品”二级市场,藏家可以对自己挂出的藏品价格进行自由设定,这也使得藏品价格波动明显,不少人寄希望于低买高卖,获得利润。也因此,在小缘眼中,像立立、“蘑菇”这样“为爱下单”的藏家只是“图一乐”,用交易获利的才是“核心用户”。

“刚开始就跟薅羊毛一样。”小缘说,最初,他会以低廉的价格抢各个平台的“首发”产品,“抢到东西之后,挂到二级市场上,立马就可以卖,卖一次就是几百元的收入。”

让小缘印象深刻的一次“赚钱”契机是,数字藏品平台“唯一艺术”向持有特定藏品的用户“空投”了数字藏品“后羿”。所谓“空投”,就是发行方或数字藏品平台给用户赠送的数字藏品。正好持有特定藏品的小缘也领到了一张。

“我一开始看到‘后羿’涨到2000块钱就给卖了,后面又花两三千元买回来了,结果那张‘后羿’后面最高涨到10万元。可惜我在它涨到1.5万元的时候,又给卖了,后面的(利润)我都没吃到。”

给小缘留下深刻印象的数字藏品“后羿”

虽说没能搏取最高利润,但轻松赚了1万余元,对于学生来说已经是一个很大的甜头。而那张让小缘津津乐道的“后羿”,目前在“唯一艺术”的官方交易平台,依然可以挂到1.8万余元至8.9万余元的价格。

是什么样的魅力,让“后羿”能涨至如此高价?小缘解释,这和“数字藏品”圈内一种叫“赋能”的玩法有关。

所谓“赋能”,就是指为特定的数字藏品赋予的附加功能,拥有被赋能藏品的藏家,可以获取如优先抢购权、平台赠送藏品、线下实物赠品等各种权益。

当时‘唯一艺术’搞了‘后羿’跟‘嫦娥’两款单品,对他们进行‘最强赋能’。同时又搞了‘合成’的玩法,发了很多‘小图’,集齐多个‘小图’可以合成‘大图’,再给合成出来的大图‘赋能’。”

如此一来,被“赋能”的藏品,价格一路水涨船高,而作为“合成材料”的藏品,价格也被带高。藏品价格的升高也给藏家带来了对新发售藏品的预期,而拥有被“赋能”藏品的藏家往往有着优先抢购权或领取“空投”藏品的权益,相当于抢占了先机,使具有高赋能的单品价格进一步升高……

“这就有点像鸡生蛋,蛋生鸡,鸡再生蛋……”小缘说道。

火爆的合作邀请

今年上半年,设计专业的大学生欣欣(化名)切身体会到数字藏品的火爆,是因为“每天微信上都会有人来找你要合作”。机缘巧合加上顺势而为,她成了某数字藏品平台的签约设计师。

“最早是在网上刷到了一个数字藏品设计师发的帖子,她会分享一些发售信息,还说做这个能有钱。”在前辈的“传授”之下,欣欣了解到元宇宙社区Bigverse旗下一个叫NFT中国(NFTCN)的数字藏品平台。

“这个平台是要作者自己上传作品,自己做运营,上传作品要有‘燃料费’,一次33块钱。作者上传了之后平台会给你的作品‘上链’(生成唯一数字凭证),之后别人就可以来买。”欣欣说,当时,平台正好有新人邀请活动,可以奖励3次免费上传作品的机会,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她便在该平台上上传作品,“但是,对我这种不太会运营的个人IP来说,要和那些工作室竞争实在太难了。”

“刚开始,我光想一个‘赋能计划’就能想到睡不着。”欣欣解释,所谓“赋能计划”,就是藏家购买了设计师的作品,设计师要给藏家一点“好处”,以吸引更多藏家,“最简单粗暴的就是,藏家买了你一个画,你给他发个红包。”

“还有更复杂一些的,比如你自己制定一套玩法,人家买了你一个画,你给他一个积分,攒够多少积分送一个东西,比如可以送你画的实体的版画。”

欣欣算了算,画一张作品要好几个小时,但往往一张图连100元都卖不到,“虽然积累了一些粉丝,但因为销量不好,后来,我就不怎么在这个平台发了。”

可让她不得不承认的是,正是因为这段时间的积累,让其他平台看到了自己。如今,她和某平台正式签约,“发售规则由平台决定,你就只管画画就好了,卖出的藏品,设计师和平台分钱,设计师确实是可以赚到钱”。

不过,即使是热度、销量和报酬最高的那阵,作为设计师,欣欣依然十分清醒地意识到:“真心喜欢我作品的还是少,大家都是为了赚钱。”

“就像在‘NFT中国’平台里,很多人不看你画得有多漂亮多好,只要你运营得好、会炒作、粉丝够多,就会有人看涨。觉得藏品能涨,就有人来买。”

变味的附加权益

欣欣和小缘提到的“赋能”玩法,如今已被各平台进行优化、调整,提供的权益也越来越多样。可是,也有些平台和创作者“剑走偏锋”,发售的藏品所“赋能”的权益,十分耐人寻味。

在“Moment数字藏品”的平台,记者发现,多数创作者发布的藏品是自己的艺术照。而即便是同一位创作者的同系列艺术照,有时也会有令人咋舌的差价——低至9.9元,高至数百甚至上千元。

光从图片本身看,记者并没有发现二者之间有何明显差异,但仔细查看详情页,就能发现,藏品所附带的“权益”有着明显的差距。

以创作者“一一”(化名,并非创作者真实用户名)发布的藏品为例,售价9.9元的藏品,附加的权益为:“可加入创作者Moment粉丝群,可以加入我的私人微信群”。

而卖到520元的藏品,权益为:

可在Moment与创作者私信,可以加我的私人微信,可以微信语音通话五分钟。”

变味的附加权益

这些权益如何实现?为了一探究竟,记者以9.9元购买了“一一”的某藏品后,果然被拉入了Moment平台内部的“一一粉丝群”群。群内虽然有40多名群友,但并没有什么人说话,只有零星几个藏家发表不满:“你啥福利都没有,你玩个6啊”,“是我们被玩了吧”……

每到这时,Moment小助理就会温馨提示大家看群公告。只见群公告显示:“小哥哥,需要先添加平台的客服微信号……她们会把你拉入我的私人微信群的哦~”

记者照做后,很快,工作人员信守承诺地将记者拉入了“一一”的私人微信群。不过,“一一”除了偶尔在群内发自己的直播链接,也并不怎么说话。只是,微信群的群公告赫然写着——

“买稀缺品加私人微信,解锁更多‘赋能’。”

亟需规范的行业

“其实很多时候我自己也把握不准。”在小缘看来,无论是平台的运营方向,还是新平台、新玩法的出现,或是市场环境的变化,都会让藏品价格产生波动。但因为“入局”门槛过低,数字藏品玩家常常会小瞧这其中的风险。

赚钱的毕竟还是幸运的少数,可能90%以上的藏家都是亏的。”

他坦言。

随着近期市场热度趋于冷静,欣欣也发现自己的作品也较之几个月前跌了不少,“其实那波热度过去之后,基本上所有创作者的作品都跌了。而且有的平台上面的作品都破发了,比如本来199块买入的,现在十几块钱都卖不出去”。

欣欣说,作为设计者,她一方面很看好“数字藏品”行业未来的趋势,但也认识到这个市场充满了乱象。

数字藏品最近一次“出圈”是因为“数字月饼”

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家涉及NFT、数字藏品的官方文件多数只是风险提示、倡议、自律公约等。一个较大的进展是,9月4日,数字藏品首个行业标准规范——《数字藏品合规评价准则》(团体标准)正式发布。该标准规定了数字藏品从业人员及机构自律管理、合规经营的标准规范、评价认证技术指标及评价准则条件,对各类数字藏品从业人员及机构的级别划分具有重要的指导和规范作用。

但“数字藏品”最终会走向哪里,显然还需要用时间来检验。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