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书画作品:草长莺飞 春意盎然

时间:2021-09-28 07:45:00 来源:

草长莺飞 春意盎然

中国传统的山水楼阁界画又称“屋木”。因为画家要用界笔、直尺画线,用匀直的线条来表现建筑物,所以这种画法被称为“界画”。最初的界画是建筑物的设计图。明代陶宗仪在《辍耕录》一书中把绘画分为十三科,其中就有“界画楼台”一科。在宋代画院中,界画很盛行。但到元代,随着文人画的日益发展,界画逐渐被视做工匠所为,地位日益低下,有“世俗论画,必日画有十三科,山水打头,界画打底”之说(汤垕语)。到了明、清两代,画界画的人就更少了。不过,也有例外。如清代的袁江不仅擅画界画,而且还在界画上取得了较高的成就。他的界画别开生面,于苍劲中流露出秀润之气,被誉为“清代第一”。

blob.png

袁江的《水殿春深图》局部

blob.png

袁江的《水殿春深图》局部

blob.png

袁江的《水殿春深图》局部

blob.png

袁江的《水殿春深图》(见右图)为绢本设色,纵104厘米,横49.5厘米,作于康熙四十三年(1704),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袁江的《水殿春深图》(见右图)为绢本设色,纵104厘米,横49.5厘米,作于康熙四十三年(1704),现藏于上海博物馆。画上有袁江的自识,下钤两方印。此画是典型的园林图,有宫殿台阁、长廊广庑,还有玲珑的湖石、葱郁的树木。这幅画构图巧妙,建筑物与山石、江水结合得很自然,整体气势宏大,局部精细、耐看。

blob.png

袁江的《水殿春深图》

此画以浩渺的江水为背景,宫殿刻画得工整、精巧,造型准确,色彩优雅,气势恢弘,给人一种壮美的感觉。画中的建筑物线条精细、法度严谨、比例得当,山石以披麻皴、斧劈皴等多种皴法皴出,树枝用松针法、鹿角法等绘出,水纹用线流畅、生动。俗话说:“画水不易,画风更难。”袁江此图却很好地表现出了风势。

他通过将柳枝画得弯向一边来表现春风。宫殿中的达官、富贾、贵妇、小姐们正在悠闲地欣赏着殿外草长莺飞、春意盎然的景色。这些人物形象准确,神态各异,衣纹飘逸。袁江在画中非常注意对取与舍、虚与实的处理。描绘亭台、楼阁时,他用线工整、比例准确,刻画得比较实;而描绘周围景物时,他采取以虚衬实的手法,衬托出楼阁的雄伟和壮丽。

在山水楼阁界画中,袁江画山石用笔厚重,常以卷云皴、小斧劈皴为之,山体突兀、嶙峋,层次分明;画林木仿照宋代郭熙、李唐、马远诸家,树木苍翠挺拔、傲然挺立;画楼阁主要学北宋郭忠恕,用笔工致、严密。从《水殿春深图》的笔法来看,他明显效仿郭忠恕的笔法。郭忠恕画楼观、舟楫极为精妙。

他画的重楼复阁颇合规矩,“上折下算,一斜百随,咸取砖木诸匠本法,略不相背”(刘道醇语),比例十分准确,但同时又不失艺术性,有较高的审美价值。袁江此图虽取法郭忠恕,但用墨、设色又不为郭忠恕的成法所拘囿。他将青绿山水画的青绿设色和界画的精谨用笔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提高了界画的表现力。

而且,他把北方雄伟壮阔、气势宏大的山水和南方清新秀美的湖光山色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画面生机勃勃;再配以人物活动,使画面更富有生活情趣,耐人寻味。在色彩上,水中的宫殿用青绿设色绘出,宫殿上的瓦片纯用石绿色敷染,浓郁厚重。宫殿成为全图最引人注目的物象。山石、树木则主要用水墨绘出,略施淡彩。画面主次分明,墨色浓淡有致。

袁江(?—1746)字文涛,晚号岫泉,江苏江都(今扬州)人。其作品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对景写生,二是描绘想象中的古代著名建筑物,三是以自然山水名胜为“蓝本”而创作的界画。主要传世作品有《东园图》、《梁园飞雪图》等。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