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古玩赏析:关于书法神采的遐思

时间:2021-10-02 13:45:01 来源:

关于书法神采的遐思

南朝齐书家王僧虔在《笔意赞》中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

书法的神采是整体上的章法表征,就如同诗的意境一样,是抽象的感觉或者体验。尽管书法的神采一定是从具体的线条和墨色中表现出来,但是神采本身是超越了具体的形的东西,应该归类于“形而上”之中。很多书家痴迷或局限于具体的字形、线条和墨色变化而讨论书法,就是自居末流了。

有些人临写古帖,但求惟妙惟肖,模仿印章甚至摹制纸张,务求一模一样。这些朋友的洋洋自得,让人感慨颇多:他们能摹写古人的心情吗?能摹写古人的精神世界吗?王羲之醉写《兰亭序》,醒后自己觉得写得很好,就又写了六七遍,但是都不满意,再也写不出那种意境。毕竟情境和心境都不一样了,形可求而神韵不可求!连王羲之都不能复制自己,我们能复制他的《兰亭序》吗?当今太多的人摹写《兰亭序》,有的已成痴迷,但大都重在形质。

更何况,

今人所摹写之《兰亭序》,不过是前人的摹写本而已。那八九种摹写版本的《兰亭序》,哪一个最像原始的《兰亭序》?这个问题的答案始终是有争议的。连王羲之自己都不能复制《兰亭序》,这八九种摹写版本的任何一本竟能体现得了原始版本的神韵吗?

现在有不少的人摹写毛泽东的书法,甚至有毛体书法协会之类的组织。但是如果仔细看看毛泽东诗词的手迹,往往同一篇诗词有几种版本且书法手迹不尽相同,这说明什么?说明毛泽东主席在不同的情境下有不同的心境。书法是心声的表达,纵使书者能模仿他的笔画,又岂能模仿得了他的心境?所以摹写的人能做到神似才是怪事呢!

blob.png

书法写不出神采终究就是一个学

不是真英雄,怎么能有真的英雄吼?毛泽东俯视古今的那种“英雄+诗人”的气概岂是普通书法人能在笔墨中效仿得出来的?其实,即使是真英雄,如果不在英气勃发的时候,也未必能做出震慑人心的英雄吼。王羲之不能摹写自己的《兰亭序》,不是也说明了这个道理吗?

前一段时间,《天津书法》杂志“王学仲专辑”中有一幅王先生意临的《兰亭序》,瘦骨嶙嶙,全然没有平时看到的《兰亭序》摹写本的丰腴俊逸;但是细细审读,别有一番情趣;多看几次,反而比看市面上千篇一律的那些《兰亭序》摹本更有味道。王学仲书法是从“二王”学起的,他在那种瘦骨嶙嶙的意临中表现出从“二王”而来的渊源和精神。

艺术的特质在于个性化而非同质化,失去了个性化的东西都不是艺术。以个性化为标尺,在纷繁芜杂的书法界,可以有助于涤除浮沙见真金,有助于摘尽稗草取真木。

书法艺术的真谛在于书法人能写自己而不是写别人。如果不懂或者不接受这么简单的道理,那就只能做书法工匠,而与书法艺术彻底无缘了。

blob.png

书法写不出神采终究就是一个学

只要写出来的东西好看、人们喜欢看就好,不必一定非得是什么体,更不必一定是什么师承。书法家孙伯翔有众多的学生,他们都跟着孙先生学魏碑。孙先生自己写魏碑是一种创造,学生这么写就是匠气。

从书法教育的角度看,王学仲的艺术教育思想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体会。王先生格外注重个性化的艺术教育,所以他的成名弟子很多。

很多人都会唱歌,甚至卡拉OK的水平非常高,但是想成为歌唱家则是另外一回事。同样的道理,很多人会写毛笔字,但是想成为书法家也是另外一回事。卡拉OK唱歌与摹写书法作品是一样的道理,都与艺术没有太大的关联。艺术是需要个性化的创作。无论歌唱还是书法,没有了个性化创作的形式和内容,都不是艺术。

摹写本质上是趋同的,因而是反艺术的:书法创作提倡个性,因而它绝不是工匠所做的摹制。

神采是书法笔墨变化中所表达出来的个性化的精神内涵。如果书法人自身缺乏精神内涵,精神的表达就无从谈起,神采更无从谈起。书法人自身的文化修养是其书法修炼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因素。长期埋头在线条和墨色变化的技术细节中而忽略文化修养的书法人,除了成为书法匠人,绝对不会再成为别的。即使磨炼出了表达的技术,如果心中无物,无所表达,至多只能在形质的层面上徘徊。

blob.png

书法写不出神采终究就是一个学

神采是书法家即时情绪表达所产生的感染力。如果书法家无情绪而作书,特别是在被动应酬的情境中作书,作品就难有什么神采可言。很多人认为笔会之作没有什么意思,原因就在于匆忙间的应酬往往让书法家根本就没有什么即时的兴致。当然,笔会的情境各不一样,因而不能一概而论。有些笔会的场景确实能激发书法家的创作热情。而有些书法家属“人来疯”型,那就另当别论了。

据说书法家张建会成为天津市书协常务副主席之后就很少参加笔会了。即使去了,也很少当场写字,往往是从家里带来一些作品。很多人认为这是张建会摆谱儿呢。我个人猜测张建会不在笔会现场写字,是对自己有更严格的要求,是为杜绝随意之作。

功夫在诗外,书法的功夫也在形质之外,这是个硬道理。

古往今来,所有可以称得上不朽的大书法家都是因为神采才确立了自家地位,没有出现过仅以形质成名的大书法家。

当代有许多因为在书法界的“行政地位”而炒作起来的书法家,甚至有人以某某级别书法家协会会员的身份来给自己的作品标价。其实,其中大部分人的书法基本上流于形质的层面,缺乏具有可识别的个性化的精神表达,没什么神采可言。我们可以断言:无论这些凭身份标价的书法家的作品现在标成了什么样的天价,随着时间的流逝,都会变成一文不值的东西,因其缺乏精神层面上的让人恒久心动的内涵。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