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日本拿过奥斯卡吗「日本奥斯卡获奖名单」

时间:2023-01-03 14:45:04 来源:设计癖

大家好,日本拿过奥斯卡吗「日本奥斯卡获奖名单」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杜蒙打破了日本数十年的垄断,成为拿下“玻璃界奥斯卡”(金泽玻璃艺术大赏)的中国第一人。

文章来源:lnstagram优选ID:instachina1作者: 小IN编辑:亦夕

Planet China的三月刊,邀请了一位85后艺术家——杜蒙,讲述自己的故事。

这个留着齐刘海,长着一张小短脸的女生,身上背着不少头衔。

她打破了日本数十年的垄断,成为拿下“玻璃界奥斯卡”(金泽玻璃艺术大赏)的中国第一人。

也是迄今为止在上海玻璃博物馆举办个展年龄最小的艺术家。

获奖作品《高地回声》

杜蒙的作品,将随处可见的玻璃塑造成童话故事。

她善于利用动物、花草等元素,晶莹剔透中充满了奇思妙想。

在中国,全职投入玻璃艺术的艺术家,仅有不到20个,说是珍稀动物都不为过。

也很少人知道,十年前才半路出家的杜蒙,为了创作出那些精美的作品,付出了多大的努力。

01从菜鸟学渣成长为中国第一人

杜蒙是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小时候最爱的事情之一就是在老城区的街道里骑着自行车瞎晃悠。

2008年在中央美术学院视觉传达系毕业后,旧金山的一个玻璃展览让她大开眼界。

“那会儿我同学大多对数字媒体感兴趣,但我就是一个反的,我更喜欢那种特别朴实的东西。”

虽然只是一个门外汉,本科专业与玻璃也无多大关系,杜蒙还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投递了申请信。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本科时期做的的一个蜡板印刷作品帮了她大忙。

教授在杜蒙作品身上 ,看到了能潜下心来钻研玻璃材料的潜质。

2010年,杜蒙进入成为罗切斯特理工大学玻璃专业,成为该专业有史以来第一个中国人。

初到美国的杜蒙,像是一只误入大神局的菜鸟。

她几乎是从零开始,专业名词只是一知半解。

而同班同学中,资历最深的已经有11个年头。

王者是不愿意花时间带青铜玩的。连大二的小孩都看不下去研一的她,过来指导:你做得不对。“

“越被瞧不起,就越不想输。”这个北京姑娘身上有一股倔劲儿,不到长城非好汉。

她下课了一有时间,便待在炉子旁默默地独自练习,有一次练到凌晨三点,发烧了都不知道。

往模子灌蜡的时候没注意到裂开了一条缝,滚烫的蜡倒出来把手烫出了水泡。

她终于做出来人生中第一件玻璃作品,虽然只是半成品,但杜蒙感到由衷的满足。

“玻璃对我来说就像是一个孩子,脾气大得很。”

联想起杜蒙的这句话,当时的心情,或许就如同迎接自己的第一个新生儿一样吧。

第一个学期的尾声,杜蒙做出来的期末作品让教授和美国同学都刮目相看。

那一个个低着头的小女孩,像极了她潜心创作的每一个日夜。

无声,却充满了力量。

每烧制一件漂亮的作品,都要历经整整九道工序:

泥塑模型—>翻石膏模—>翻蜡模—>翻耐火石膏模—>加玻璃料进行烧制—>退火。

漫长的退火时间之后是漫长的冷加工—>打磨—>抛光……

其中一环若出现一点差别,最终的成品也会有细微的变化。

其中退火是制作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

如果没有它,玻璃就会承受不住一丁点的温度变化而炸裂成渣。

于是杜蒙将自己珍贵的素材集取名为《退火集》。

“玻璃如此,人亦如此。欲速则不达。太过急功近利追求表面光鲜总是伴随着负面的影响。”

“取名退火,也是想时刻提醒自己以平常心待人接物。”

准备毕业设计时,杜蒙的技术已经突飞猛进,老北京的旧时影像突然涌上了她的心头。

那儿有回环曲折的巷子,洗得泛黄的白帆布鞋,和总是成对出现的燕子。

于是杜蒙把这些故事“写”进了玻璃里,让导师迈克尔惊叹连连。

剔透的玻璃让人想起北京落叶落满地的时节,在阳光的照耀下,树影在地上斑驳成碎金状…

“其实也不是说,特意在作品强调我来自中国,它就是融进我血液的一部分。

将自己成长的故事说出来,这是一种本能反应。”

“到美国之后更想家,反而更想了解自己曾经成长的地方。”

02让作品自己说话,走出国门

2016年,杜蒙回国。

浙江夏天的天气总是闷热,炉子一开,局促的车间更是像一座沸腾的火焰山。

这倒还是其次,缺乏认同感是让她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独。

杜蒙不是一个爱发朋友圈的人,刚去美国念书那两年,有不少同学都以为她是去做化学材料的活儿去了。

当同龄人都已经有了成型的事业,或者组建了家庭,杜蒙选择的路子显然独一无二,很是孤勇。

“要钱没钱,要工作没工作,就是这样的一个状况。”

然而,这也是转折的开始。

在车间里天天跟工人们打交道,她逐渐感受到了沟通的力量。

从一个埋头创作的姑娘,蜕变为让作品自己来说话的艺术家。

《一日》的五个女孩,像是在美五年的杜蒙的分身。

随着身上的枝叶逐渐繁茂,人像也慢慢地变得生动。

2018年上海玻璃博物馆的个展上,一个小女孩看了她的作品跟她妈妈说:

“我觉得做这个的人她特别不开心。”

恰巧,这系列的作品名称就叫《你是否读出了我的世界》。

创作这个系列时,恰逢杜蒙回国后最迷茫失措的日子,她听到后感动到不行。

“就像是那个七八岁的小女孩,穿越过去了安抚了我焦躁的内心。”

曾经还有一个少女,沉默寡言的,等到展览结束人群散开了还不愿意走。

特意留下来跟杜蒙说谢谢,让她回忆起小时候和姥姥的故事。

美的力量可以跨越语言的隔阂。

到立陶宛办群展的时候,杜蒙说实在的,有点慌。

在中国说中文,在美国说英文,但在立陶宛,她不会讲立陶宛语啊。

后来发现这担心是多余的。

当地来看她展览的人都受到了触动,表现得特别热情。

他们也知道语言不通,于是用无言的拥抱来代替。

在意大利作为三大新锐艺术家之一受邀演讲后,许多人专门走过来对她说:

“我特别喜欢你的作品。”

在河道边上走着的杜蒙瞬间就哭了。

“那瞬间觉得做艺术家特好,跟人沟通的方式不单单可以通过语言,还有作品。”

除此之外,借着开展览的契机,不爱总在一个地方呆着的她,终于可以到处去玩了。

日本京都,白日安宁,夜不闭户。

拉脱维亚,红墙绿瓦,庄严肃穆。

走遍世界各地,玻璃需要被看见才有温度。

对于“中国第一人”这一个头衔,杜蒙说实话还有些不太适应。

在她心目中,透明、安静的玻璃应是与世无争的,头衔倒是其次。

每个手艺人的心愿,莫过于能看到自己的作品能进入大家的生活,点缀他们的日常。

如此,足矣。

家里人最初看到杜蒙衣服上总有烧破的洞,身上总粘着创可贴时,都后悔让她学玻璃。

“女孩子嘛,家里人都希望是漂漂亮亮,光光鲜鲜地坐在办公室里。”

但杜蒙就喜欢未知的人生,就像玻璃一样。它最迷人的便是它无数探索的可能性。

在学校里,老师总会教你这样是对的,那样是错的;

但有时候反而是那些冲出轨道、违反常规的操作,会带来出其不意的美。

“这也就是我为什么会选择玻璃的原因,我永不会对它厌倦。”

来源:Neocha、http://www.mengduwork.com/感谢杜蒙接受采访Ins: @moe_mengdu / @tui_glass责任编辑 / 蜜糖撰文、编辑 /腊鸭

扫码关注lnstagram优选

注意:本文含有投票,请到设计癖官网(shejipi.com)参加投票。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