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2021年高校在京招生计划「本科生培养计划」

时间:2023-01-04 18:53:04 来源:学情研究所

大家好,2021年高校在京招生计划「本科生培养计划」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每年,全国有700所左右高校在北京投放计划,以本科生计划为主。从已经公布在北京投放本科生招生计划的高校来分析,总体计划保持稳定,尤其是北京市属高校在京投放的本科生计划,大致和2021年持平。双一流高校在京投放的本科生计划与去年相比,大致平稳。少数高校扩招,如中央民族大学,由于位于丰台的新校区投入使用,在京扩招的数量接近一倍;南京大学2022年总计划扩招500人,在北京的分省计划增加了5人;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等少数双一流高校均在京扩招。

附部分高校在京招收本科生计划

(具体人数以北京教育考试院和学校公布的为准)

中国传媒大学:在京计划招生124人

中国传媒大学2022年学校面向北京市投放计划124人,具体数字以上级部门批复为准。学校普通本科层次的招生包括普通类专业招生、非通用语专业招生、国家专项计划招生、艺术类专业招生、高校专项计划招生、少数民族预科班招生、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招生等。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在京计划招生90人

2022年在京今年招生计划数与往年保持稳定,在北京计划招生90人。招生专业按选考科目分成5个专业组,分别是物理组、物理 化学组、物理 地理组、不限选考科目组、不限选考科目组(艺术类)。

学校47个本科招生专业全部在京招生,其中新增环境生态工程、碳储科学与工程、智能地球探测等3个本科专业。地质学类、材料类、地质类、工商管理类继续实行大类招生大类培养。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在京计划招生144人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在北京招生计划144人,相比去年,扩招了6人。录取原则:分数优先,遵循志愿,专业志愿之间不设分数级差。

提档比例:按照招生计划数的105%以内提取考生档案,考生服从专业调剂,提档不会退档。

加分政策:提档和分配专业时,承认根据教育部相关政策给予考生的全国性高考加分;同一考生如有多项加分,只取最高一项分值,且原则上加分不得超过20分。


中央财经大学:在京计划招生208人

2022年在京招生计划基本与往年持平,具体招生计划以北京市教育考试院公布信息为准。

“0退档”:实行平行志愿的批次,对于服从专业调剂且没有其他受限性条件的进档考生,原则上予以录取;

“0级差”:对进档考生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根据投档成绩和专业志愿,由高分至低分顺序录取并分配专业,各专业志愿之间不设级差;

“0调剂”:在北京及高考综合改革省份,实施专业志愿满足政策,考生填报专业组内的专业志愿时,填满六个且不重复的专业志愿,专业录取时满足其填报的六个专业志愿之一。


中央民族大学:在京计划招生130多人

2022年,由于中央民族大学位于丰台新校区入住,面向北京的招生计划今年大幅扩招,计划由2021年的70多人,增加到今年的130多人。招生专业均为应用型专业或我校特色强势学科。例如我校入选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的城市民族学、民族艺术学、质谱成像与代谢组学三个学科的相关专业均在京招生。此外强基计划(哲学、历史学两个专业)、环境科学(中外合作办学)、美术学(美术教育师范生)等特色办学专业将继续在京招生。具体情况以我校正式发布的《招生简章》为准。


北京林业大学:2022年预计录取人数240人左右

2022年,北林大总体招生规模和往年基本一致,最终以教育部正式下达计划数为准,考生可以参考往年的招生计划情况,预计会在往年的基础上保持一致或略微调整。

以北京为例,2021年学校在京招生计划共224人,除此之外,还有高水平艺术团、高水平运动队等特殊类型招生,2022年预计录取人数在240人左右。

分专业的招生计划,今年有2点变化,一是风景园林、林业工程类的招生计划数有所增加,以北京为例,风景园林的招生计划数从去年的7个调增到12个,全国总计增加了60个;林业工程类的招生计划数全国总计增加了30个。二是去年获批的全国林业院校中唯一的“生物科学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从今年起按照生物科学(拔尖班)进行招生,将采取高考招生与入校后选拔相结合的招生模式,依托“梁希书院”,实施全程导师制、完全学分制、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培养机制,构建“3 1 X”的“本博贯通”培养模式,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比例不低于70%。生物科学(拔尖班)在部分省份投放了招生计划,感兴趣的考生可以关注;没有投放计划的省份考生,可以关注入校后的选拔通知。


国际关系学院:在京计划招生40人

国际关系学院2022年在京计划招生40人左右。学校研究生教育培养涵盖法学、经济学、文学、工学和交叉学科门类,设有政治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并长期与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共同培养国际关系专业博士生。


北京科技大学:在京计划招生201人

2022年北京科技大学招生计划保持稳定,普通类193人,艺术类8人。招生政策基本与2021年保持一致,录取时无专业级差;政策性加分“一认到底”,即对享受加分政策的考生,按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的规定加分提档和安排专业;实行平行志愿投档的批次,提档比例一般控制在105%以内,考生服从专业调剂且体检合格,提档不退档;外国语言文学类只招收外语语种为英语的考生,无口语成绩要求,其他专业在教学培养环节使用的外语语种一般为英语,非英语语种的考生谨慎报考。


北京理工大学:在京计划招生257人

北京理工大学2022年在北京招生计划不含强基257人。北理工以培养“胸怀壮志、明德精工、创新包容、时代担当”的领军领导人才为目标,实施以大类招生、大类培养、书院制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改革,形成“价值塑造、知识养成、实践能力”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全面开启智慧教育,促进学生有价值成长。


北京化工大学:在京计划招生156人

北京化工大学2022年招生总计划为3950,比去年增加100,且增加的计划多为热门或优势专业,大多数省份的分省计划均有所增加,在京计划招生156人。学校今年按大类招生的专业(类)9个和按专业单独招生的专业10个,共计19个招生专业(类),涵盖42个专业。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京招生计划273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2年在京招生计划273人,是985大学在京计划招生人数最多的。2017年起北航开始实行大类招生改革,统招批次将原来31个专业学院70多个专业方向,整合成为航空航天、信息、理科和文科四个大类招生专业,大类招生计划占到了87%。学生通过高考录取到四个大类专业,经过第一年的宽口径大类培养之后,在充分尊重学生个人志愿和兴趣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选择专业学院继续学习。在二年级结束时,学生在专业学院内进一步选择自己心仪的专业。


北京中医药大学:在京计划招生317人

北京中医药大学2022年在北京计划招生317人。北京是北京中医药大学最重要的生源地区之一,每年有17%左右的本科生源来自北京地区。2022年在北京地区医学专业(含中药本博)计划占比由去年的50%进一步提升,达到70% ,投放包括中医学(含本博连读领军人才计划、中西医临床医学华佗班,5 3一体化各专业方向、五年制实验班)、中医骨伤科学、针灸推拿学、中药学、中药制药、药学、药事管理、法学、英语、护理学等都在北京招生,具体以即将公布的招生计划为准。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在京计划招生173人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今年重磅推出国际经济贸易学院、金融学院、保险学院跨院金融大类招生,包括金融学(国际金融与市场)、经济与金融、金融学、投资学、保险学五个专业,大二进行专业分流。另外推出了双学位招生项目,除去基地班其余双学位含在具体大类和专业中进校后二次选拔,包括法学-大数据、保险-大数据等。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在京计划招生80人左右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根据在京招生计划和生源情况确定提档比例,一般控制在招生计划的105%以内;进档考生在思想政治品德考核和身体健康状况检查合格的情况下,安排专业时按考生的投档成绩采取分数优先的原则;未被志愿专业录取且服从调剂的考生择优在专业组内调剂录取,专业志愿无法满足又不服从调剂的考生做退档处理。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在京招生20人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2022年本科整体招生规模为400人,在京招生专业有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社会学、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汉语言文学、英语、法语、新闻传播学类(含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历史学10个专业,2022年在京招生计划与2021年基本相同,拟招生20人左右。“师徒制”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过多年探索不断完善建立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国社科大本科教育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设立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度。导师主要由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其他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担任,每位导师指导2-5名学生。


北京邮电大学:在京计划招生297人

北京邮电大学今年在京招生计划297人。

其中本科统招批次292人,艺术类提前批5人。

本科统招批次安排两个院校代码,五个专业组。

其中“北京邮电大学”代码下设置三个专业组:

其中未来学院专业组(本硕博贯通培养实验班)招生计划10人(限选物理);

普通限选物理专业组:招生计划182人;

不限选考科目专业组:招生计划12人。

“北京邮电大学(宏福校区)”代码下设置两个专业组:

在京培养的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组:招生计划85人,

玛丽女王海南学院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组:招生计划3人。

北京邮电大学今年主要变化有:(一)为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信息科技前沿,培养高端急需人才,北京邮电大学设立未来学院,开设本硕博贯通培养实验班,招生专业名称为电子信息类(元班)和计算机类(元班)。实验班聚焦计算机及电子信息领域“卡脖子”问题,支持学校“双一流”学科建设,通过本硕博贯通培养方式,强数理基础,重学科交叉,施一人一策,着力培养计算机及电子信息领域杰出科学家和行业领军人才;(二)今年学校新设立玛丽女王海南学院并开始招生,招生专业为信息与计算科学(中外合作办学),招生计划安排60人,今年面向16个省份投放了招生计划,在高考改革省份单设专业组,在非高考改革省份单设投档代码。


北京外国语大学:在京计划招生60人

北京外国语大学2022年在北京计划招生60人。2018年起,学校决定实施面向全校非外语专业学生的“复合型多语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就是要以服务国家战略亟需为导向,充分发挥北外多语种、复合型学科优势,培养熟练掌握和使用第二外语,初步涉猎第三外语,能够在国际交往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作为我国送往国际组织任职的后备力量。


中国政法大学2022年在北京招生计划104人。


南京大学:在京计划招生42人

南京大学2022年在北京计划招生42人,比去年增加5人。2022年,南京大学将启用苏州校区,办学格局随之跨入“一体两城四校区”,本科招生也将迎来七大变化和亮点。变化1:新生全部入住鼓楼校区,南大生活从“寻根”开始;变化2:一城市两校区、两城市两校区的不同学涯选择;变化3:一个南大多个校区实行本科“一体化”培养模式;变化4:入校二次选拔将有更多选择,拔尖班、传媒实验班、生物演化与环境国际班等更多交叉创新试验班等你来选;变化5:今年规模扩招500人,全国各省考生均将获益;变化6:新增两个热门专业,以技术科学试验班大类招生; 变化7:强基测试在高考出分前完成,两类考生分列计划分别考核。


大连理工大学:在京计划招生37人

大连理工大学2022年在北京投放本科生招生计划没有变化 依然是37人。其中主校区27 ,盘锦校区10人。考取或选入基础学科领军人才“拔尖计划”和“强基计划”的学生全部实行本研贯通式,导师制、书院制、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为特色的“一式两制三化”人才培养模式,推行“英才选拔计划、育才培养计划、成才导航计划、科学发现计划、学科挑战计划”体系化和链条式的“五项计划”,全力培养国家创新发展急需和引领科学前沿探索的基础研究领军人才。


西北工业大学:在北京计划招生48人

西北工业大学2022年在北京计划招生48人。在京投放专业主要有航空航天类、材料类、自动化类、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类、能源动力类、物理学类等,均为优势专业。近年来,在北京市录取分数线保持相对稳定。2022年北京考生在志愿填报时,往年数据仍具有很大的参考性。


山东大学:在京计划招生50人左右

山东大学2022年在北京计划招生50人左右。专业情况可参考往年,具体方案要以北京正式公布的招生计划为准。

济南和青岛是一个代码10422,往年在北京招生的门类或专业一共20个左右。去年威海在北京只设了经济类和电子信息类,代码是19422。


南开大学:在京计划招生48人

南开大学2022年计划在京招生48人。南开大学坚持以相近学科或单一学科为组合的大类招生和培养,推行“3-10-4”南开方案,招生共计16个大类(专业),包括3个高水平重点试验班、10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类)和4个高水平医学类专业。每个大类中均有数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专业支撑,建设基础好、起点高的高水平大类,实行一致化培养和一体化管理。


东北大学:在京计划招生30人左右

2021年东北大学在北京招生30人,2022年招生计划预计与2021年基本持平,30人左右。学校实施大类招生。多数大类学生在入学一年后按照学生申报志愿及第一学年总平均学分绩点排名,在所属大类内进行专业分流。


哈尔滨工程大学:在京招生32人

2022年哈尔滨工程大学在京招生计划32人,分为两个专业组。专业组一,内含海洋工程类、航空航天类、能源动力类、自动化类、水声工程、计算机类、软件工程、机械类、电子信息类、核工程与核技术等专业。专业组二,内含船舶与海洋工程(联合学院)、轮机工程(联合学院)、自动化(联合学院)、水声工程(联合学院)四个本科专业,学制四年(均在本校就读),符合两校毕业标准即获得两校学位证书,主要以英语授课,其他语种考生慎报。


华东师范大学:在京招生20人

华东师范大学2022年在北京招生批次为本科批次、3个专业组(选考科目不限、选考科目物理或化学、选考科目物理),招生计划20人。招生专业包括: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英语、金融学类、工商管理类、工商管理(中法创新实验班);心理学类、统计学类、统计学(双学位)、地理科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类、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软件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华中师范大学:在京计划招生15人

2022年招生政策如下:1.招生总计划为4822,按22个大类(75个专业)面向全国招生,其中,公费师范计划1600,优师计划150,用于招收爱教、乐教、善教的师范生。在北京计划招生15人。2.对于非师范生,开设 “化学英才直博班” 1个直博班,实行本硕博一贯制培养。开设物理学(基地班,拔尖计划2.0)、历史学(开沅班,拔尖计划2.0)、汉语言文学(基地班,拔尖计划2.0)、历史学(基地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地班)等5个基地班,旨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研究性人才。开设了数学经济学交叉班、化学生物交叉班、法学经济学交叉班3个交叉班,旨在培养创新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吉林大学:在京招生计划约79人

吉林大学2022年在北京招生计划约79人(具体以学校和各省考试院实际公布为准)。校内转专业:入学后新生可在一学期后申请转专业,包括70余个专业(类)开放招生。

大类培养与分流:入学新生在一学年学习后(不同专业类别会略有不同),在本学院本专业类范围内重新选择专业。


上海财经大学:在京招生计划拟为37人

上海财经大学2022年在北京招生计划拟为37人,另单设民委专项计划3人。学校在京按照不限考科目、限考物理两个专业组招生。

另今年学校新设的四个双学士学位,其中金融学(金融学和统计学双学士学位)、数学与应用数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和经济学双学士学位)两个专业拟在北京招生,授予学位均为“经济学 理学”双学士学位。随着互联网和数字技术在经济社会的运用日益加深,量化投资、智能投资成为实业投资和金融投资的未来发展方向,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也需要促进基础学科交叉融合发展,这些双学士学位专业依托双一流学科“应用经济学”,融合数理基础,旨在面向未来,培养经济和信息与计算科学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太原理工大学:在京计划招生8人

太原理工大学2022年在北京招生计划与2021年基本持平,招生专业数约8个,要求考生必须选考物理。

招生政策整体上与2021年政策基本保持一致。严格遵守教育部及招生省份的有关政策,坚持公平、公正、公开,依据投档成绩从高分到低分顺序录取。对于进档考生,不设置专业级差,专业志愿分配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进行。


天津大学:在京计划招生59人

天津大学2022年继续施行大类招生的模式,更好的满足学生对于专业的选择权。天津大学专业之间不设级差,对进档考生的专业安排实行分数优先的原则。

2022年天津大学在京一批招生59人,且还招收保送生、高水平艺术团、高水平运动队、强基计划等多个类型考生。具体招生计划以北京教育考试院公布为准。


天津工业大学:在京计划招生10人

天津工业大学2022年在北京计划与往年持平,计划招生10人。包括艺术类和普通文理类专业,具体以北京考试院发布的招生计划为准。专业录取原则是分数优先、遵循志愿、专业志愿不设分数极差;普通文理类专业在投档和安排专业时均认可教育部和各省考试院认定的政策加分。


武汉大学:在京实际录取数会超100人

武汉大学近几年在京招生计划为93人,实际录取数会超100人。2022年招生计划数以学校正式公布为准。继续投放北京考生比较感兴趣的专业,如经济学类、新闻传播学类、法学类、地球物理、数学类、计算机类、弘毅学堂各类实验班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在京计划招生60人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22年在北京计划招生60人。2022 年继续面向全国进行大类招生,以通识教育和专业基础教育为核心,实施学生大类培养,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去年“9 3 2”的基础上,新增 2 个专业,形成“9 5 2” 的大类招生格局。


西安交通大学:在京计划招生56人

西安交通大学2022年在北京计划招生56人(含中外合作6人)。西安交通大学实施大类招生和培养。今年新增生物技术和化学两个基础学科的卓越人才培养班。新增3个本科专业,即:智能制造工程、能源互联网工程和网络空间安全。

开展西安交大米兰理工联合设计与创新学院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招生,包括建筑学和工业设计两个专业。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京计划招生15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2年计划在北京招生15人。学校高度重视一流本科教育,积极参与“新农科”建设,25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涵盖农、理、工、管、经、法、艺术学等7大学科门类。拥有1个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3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8个“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


湘潭大学:在京计划招生23人

学校近三年在京招生计划数和录取分数均保持相对稳定。

2022年在京招生计划保持稳定,预计招生23人,在京招生专业均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省级特色专业或热门专业,所在学科拥有博士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等平台。


东南大学2022年在京计划招生47人。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2年在京计划招生60多人。


中国海洋大学2022年在北京计划招生24人,增加3人。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22年在北京计划招生20人。


合肥工业大学2022年在北京计划招生28人。


华南理工大学2022年在北京计划招生41人。


重庆大学2022年在北京计划招生50人。


武汉理工大学2022年在北京计划招生39人。


南昌大学2022年在北京计划招生8人。

厦门大学2022年在北京计划招生64人左右。

北京印刷学院:2022年在京本科生招生计划471人。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22年在京本科生招生计划900人左右。


北京服装学院:2022年在北京普通类计划招生279人,其中统招244人,双培32人,外培3人。


北京警察学院:2022年在京本科生招生计划520人,专科生80人,总计划600人。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2022年招生计划与往年相比持续保持稳定,全国招生计划2326人,面向北京招生1301人,占总计划比例56%左右。


北京建筑大学:2022年,在除港澳台外的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均有本科招生计划投放,拟投计划总数为1735人,其中,北京地区拟投放1113人。


北京联合大学:2022年在京本科招生计划为1995人,与去年基本持平,


北京工商大学:2022年在计划含民族专项1610人


北京农学院:2022年在京计划招生1145人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2022年,学校将有24个本科专业在京招生,计划数总体将与往年保持稳定,约1000人。


北京工业大学:2022年在京投放的分省招生计划数超过2100人


北方工业大学:2022年在京招生计划稳中有增,约1410人。


首都师范大学:2022年在京招生计划2000人左右,各专业招生计划略有调整。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22年招生计划2448人,在京招生人数近1700人,是在京招生人数最多的高校之一。


北京物资学院:2022年在全国招收本科生总计划数为1457人。其中北京市生源计划850人。


首都医科大学:2022年本科招生规模有所增加、高职(专科)只保留临床医学(乡村医生)招生,总体规模1591人,本科1499人,专科92人。在京招生1033人,本科941人。京外各省本科招生558人,其中新疆预科、新疆和西藏内地高中班73人。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