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艺术家 >

古玩百科:林逸鹏炮轰美术高考

时间:2021-09-24 09:45:13 来源:

林逸鹏炮轰美术高考

“废纸论”提出者林逸鹏炮轰美术高考

自恢复高考以来,美术高考的衡量标准基本没变,素描和色彩仍是考试的关键内容。对此,曾经以“废纸论”(即“收藏当代传统型书画作品等于收藏废纸”)震动中国书画界、收藏界的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林逸鹏又对此“发难”,认为这种考试内容“愚蠢落后、机械俗套,压根测不出考生的创造力”。他还说,这是为那些“废纸”的诞生从根子上找原因。

美术高考像街头画像店的招工

记:您认为当今美术高考问题出在哪里?林:目前江苏省美术高考的内容是素描和色彩,这两项内容是西方传统艺术的基础部分,本质上是考核学生对物体的模绘能力。这种考核如放在上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初期)尚可理解,因为那时百废待兴,延续和恢复也是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可是,到了21世纪还是如此考核,那我只能用“愚蠢”和“落后”来形容它了。

blob.png

在眼前的时代,高科技飞速发展,人类的各种文明都与传统文明发生了本质性的变革。艺术这一领域最需要想像力和创造力,再也不能满足于对物体模绘的层面上。更何况,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训练出很强的模仿能力,而这种能力在很多情况下是可以轻而易举被高科技手段所取代的。所以我们现在选择艺术人才的首要考核标准应是他们的原创性。可是,我们现在的美术高考却更像街头画像店的招工。

停滞不前的根子在哪里

记:这种考试与后来诞生出的那些“废纸”有没有关系啊?

林:当然有关系啊。“废纸论”我酝酿了10年,发表后有人不再理我,当然也有不少同龄人站在我这边。令我痛心的是不少年轻学生也接受不了新异一点的观点,所以我下决心从根子上来找原因。现在这种单一的对模仿能力的考核,迫使各类美术学校也制定与之相配套的训练模式。训练的结果是学生们以为美术就是为对象画像。这种先入为主的概念,极大地掩蔽和挫伤了学生在艺术上天赋的创造力。最终导致考生进入大学之后,绝大多数人很难接受除写实以外的艺术思想。这种局面产生的直接后果是,虽然我们有着世界上最多的美术院校毕业生,但我们的艺术在世界艺坛上没有相应的地位,这与没有与时俱进的现代艺术观念是分不开的。

记:你认为这种停滞不前的深层原因是什么?林:不外乎两个方面。第一,整个社会的文化背景使然。现在的人们在物质上奢侈地享受着现代化的成果,但缓慢的文化转变使人们的情感诉求还滞留在传统心态中。在艺术上则体现为更愿意接纳写实这一模仿自然的传统艺术语言。第二,目前在各大美院掌权的不少领导与教授们,他们的知识结构基本上形成于改革开放之前或初期,他们身上散发出浓厚的传统气息,对艺术走向现代这一要求只能采取阳奉阴违的手法,采用目前的考试模式,是他们掌握话语权后的必然结果。更为可怕的是,他们从内心深处喜欢这些东西,只求在传统的规则下做得熟练而已。他们可以找出一万条过时而“经典”的理由,为这种选择辩护,从而理直气壮地误人子弟,本质上是无视自身知识结构的陈旧。

有无建设性尝试

记:有没有一些学校开始尝试改变?那你理想中的美术高考该是什么样的?林:听说地处江苏无锡的江南大学的美术招生(单独招生)考试内容有了一些可喜的探索,也就是考一些更抽象的综合素质。但还没有一所学校展开系统的改革。建设性意见我现在还不想多谈,我相信这方面的能人也很多,会有人提出比我更好的意见。

我现在的任务就是先打碎它。我认为目前美术统考的方法欠妥,应当让各个艺术院校凸现自身的特色,那样无疑有利于艺术的整体繁荣。其次,这种傻乎乎的多年来一成不变的素描、色彩考试必须重新剪裁,增加测试创造力的考核内容,并建立新的衡量标准,这该是改革的核心,否则,各个院校独立招生也就毫无意义。

再次,目前的考试内容须大动手术,因为它实质上是对西方传统美术技能的考核,东方艺术在考核中没有丝毫体现,这样不利于艺术的全面发展。

我自己曾经在教学中尝试过改革,在教装饰专业的课时,仅仅教了四周素描课。我一开始就定了个规矩:画得像的都不及格。第一周,学生们处于瘫痪状态,发傻。我是不动笔的,仅仅用语言启发。第二周他们就活了起来,第三周、第四周他们已经收不住了,他们画的东西让我惊奇,我都画不出来。他们也很开心,觉得自己比那些参考画册上画得还好,自己身上那些潜在的创造性都被焕发出来了。我们的哪些设计是靠真实取胜的呢?是像恐龙还是像大树?好的设计都是精神的升华,是抽象的理念的胜利。

总之,我们的美术高考不能仅仅为以前的审美标准服务,而不管现代的未来的标准。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