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艺术家 >

文化艺术:王朝闻在山西……

时间:2021-09-25 15:45:12 来源:

王朝闻在山西……

王朝闻在山西吕梁师范专科学校的一次讲座

1986年9月28日,王朝闻先生偕夫人来到我们山西吕梁师范专科学校办了一个讲座,校党委书记任元恩、校长李旦初接待了王先生并听了讲座。我也有幸聆听了这次难得的讲座。王先生的讲座内容,由赵新林、刘守文二位同志记录、整理成文,题为“审美、传统与地方文化”,由我审定后,发表于校刊《吕梁学刊》1988年第一期上,同时还附有王先生的题词手迹。如今,事情虽然已经过去二十多年了,但重温王先生的讲座,依然会给我们许多美的启示。

当时,王先生首先讲了自己这次来吕梁的目的,主要是看看位于方山县境内的当时在全国还不太出名的北武当山风景区。他说:“除了大家都承认的、都认为了不起的名胜外,还有许多风景处女地需要我们去发现、研究、开发。”他还提出地方文化研究的重要性,说大家要善于从民间发现具有创造性的东西。

blob.png

他的讲座,从吕梁人所熟知的北武当山谈起,亲切感人,一下子拉近了和我们的距离。随后,王先生谈到了对当时我校校牌的看法。他说,看到李旦初校长题写的“吕梁师专”的校牌,他很吃惊,因为校牌上的书法遒劲有力,让他都不敢进门了。一句话,说得大家都笑了起来,气氛也轻松了许多。他所谈的这些内容都是就地取材,却不落俗套,侃侃而谈,深睿的思维,健朗的谈锋,善于启发的语言,把在场的听众带入到一个美的意境中。

讲座是在学校教学楼一楼会议室里举行的。王先生对面的墙上正好高挂着李旦初校长题写的校训下半句“博览多思”横幅。他说:“这种提法提得很好,包括学生和老师,要想提高、壮大自己,创造我们自己,更好地进行我们的学习和研究工作,就得有个‘博览’的过程,汲取古今中外与本地区的东西,获得更多的知识,这也是一种促进我们前进的动力。

那么,如何来实现这一点呢?就得‘多思’,多思也是一种学习。不多思就不能丰富、提高、壮大和进一步创造我们自己。而且我们的博览也是以多思为条件的。我们面前的对象是非常丰富和复杂的,是无限的,而我们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以有限对无限,始终是我们的一个弱点。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只有在博览的时候通过多思这一途径。”

随后,他又借校训这一主题扩展开去,进而涉及到一所大学的文化建设这个重要内容上。他说:“大学文化对治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学是非常重视通过校园主流文化建设,以营造治校的文化环境的。由于大学的文化特色,使一所大学具有强烈的社会吸引力、强烈的学校内聚力、强烈的人才学子凝聚力。一位校长曾经说:‘学校不应当只强调教育,还应当重视文化,有了文化,教育自然就在其中。’这话十分正确。”

在讲座中,王先生谈的内容非常宽泛,比如肯定传统与否定传统,美的本质和美学研究,美育与思想政治工作等等。这些内容其实都涉及到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他旁征博引,许多真知灼见在今天看来仍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他还为我们学校题了词,题词内容也充满了对高等教育的看重和鼓励:“传统的说法中有‘教学相长’一语。

在我看来,学也是教,教也是学,正因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所以教者和学者之间的关系是融洽无间的,亲密和谐的。祝愿师专的老师和同学们为吕梁地区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事业作出不为其他地区的教育工作者所能作出的独特贡献。未来的群众、教师,当他也就是美的传播者时,地区文化建设和物质建设都将大放光彩!王朝闻,1986年9月28日于师专。”

最后,王先生又回到了自己此行的主要目的,对北武当山风景区的开发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事物的美是多形态、多层次、多元性和多义性的,北武当山所表现出来的是黄土高原的自然之美,其线条、色彩和形体的丰富性是很了不起的,它的美绝不是西湖能够代替得了的,也绝不是黄山、华山能够代替得了的。

后来,我们都读了王先生的游记散文《北武当游》,该文对北武当山的美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描述,并对此山的开发专门指出:“千万要保持它那处女般的纯真、村姑般的质朴、农民老汉般自尊而又不故意取悦于人的独特美。”这篇散文,后来被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华百年游记精华》全文收入,足见王先生文章、思想的为人所珍视。

当日,王先生戴一副金边眼镜,虽说已是年近八旬的老人了,但精神矍铄,眸子清亮,笑容如春风般拂过我们的脸庞,话语如细雨般滋润着我们的心田。

如今,王先生虽然走了,但他对吕梁师专的一片深情厚谊,他对山西地方文化建设的美好祝愿,他作为美的传播者所播撒下的美的种子,早已经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了。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