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艺术家 >

艺术人生胡军「艺术家个性心理和发展」

时间:2022-11-22 11:09:08 来源:黄俊俭书法

大家好,艺术人生胡军「艺术家个性心理和发展」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访谈发表于2019年9月25日出版的《书法导报》第十版

个性化的艺术语言要用一生来寻找

——胡秋萍访谈

黄俊俭:你在《草书:精神的逍遥游》这篇文章中写道:“草书最能纵灵抒情,千百年来,一直让人心游手追。可以说,草书乃是书法家在无奈的现实世界中,精神逍遥游的凭借。”作为擅长草书创作的高手,你学习草书是从哪个方面入手的?你觉得草书创作最难的地方是什么?如何把握草书创作的节奏?

胡秋萍:我学习草书是从王铎开始的,后来又上溯魏晋,再后来做历代草书“赏、临”的补课,从汉简、章草,到魏晋的“二王”,唐代的张旭、怀素,明清的草书大家也都有涉猎一些,而且自己在做这个历代草书“赏、临”的时候,有了一个文字性的记录,我也准备把它整理出来。我的草书在王铎的基础上,又吸收“二王”和唐代张旭、怀素书法的营养。

学习草书最难的地方,我觉得是在临摹的时候要注意细节和作品的章法,以及大的气势的和谐。但是,在创作的时候,如何把临摹的东西转换到自己的创作上,不仅要有古人、有时代的风貌,还要有自己有别于当下时人艺术风格的独特的审美价值追求,这个事不是一朝一夕的,它需要长期的积累。还有就是一个书法家要注重自己在文化艺术审美上的提升,要勤于对艺术的深入思考。这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功力方面的,指手上笔法结构方面精准的基本功;再一个就是思想上、艺术上、审美上的思辨,以及自己在艺术上的独特追求。如果写得太像古人,跟古人的一样,就没有了自己的个性语言,没有了自己的艺术思考。而仅有自己的想法,没有传统的功力,那就是疯子,是瞎画。

写草书,特别是写大幅草书的时候,其节奏感,包括墨色的变化、字的欹侧、笔法的丰富运用都是矛盾的对立统一。这个节奏来源于墨色的对比、用笔粗细的对比、字形结构大小的对比,还有字的欹侧等。节奏感怎么变化?要看每一个艺术家自己的布局和审美的安排,还有创作时的状态和情绪。

草书的节奏变化,是根据创作者心灵的心电图,还有自己对审美、艺术风格的追求,来决定每一件作品节奏感的变化。不管你怎么变化,节奏、气势,还有笔墨的变化,最后都要达到和谐统一。

黄俊俭:你认为“在共性中寻找独特的艺术个性语言是一个艺术家一生一世的事情”。那么,书法家如何才能找到自己独特的个性语言?

胡秋萍:这是非常难的事,是可遇不可求的。这个也是自然而然形成的,不是刻意求来的。它是一个书法家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对于传统经典、功力的掌握和深入的程度,再加上自己长期对书法艺术的思考探索,以及自己的文化心性修养,慢慢融合在一起,经过时间的推移,慢慢形成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

黄俊俭:请谈谈你的学书之路。

胡秋萍:我从十一二岁的时候,开始写“颜、柳”,写了五年。之后,学米芾《蜀素帖》,又临汉碑,如《张迁碑》《礼器碑》,还有魏碑,如《汝南王》。我在王铎书法上也下过很大功夫,王铎的许多行书、草书长卷立轴也都临过。后来,又学王羲之、张旭、怀素,做历代草书“赏、临”,学习章草。就这样一路下来。我觉得学习草书的人很有必要把章草这一课补上去,因为我觉得在使转上章草比较厚重,笔法交待也比较明白。另外,学习章草,对字符的把握是一个很好的训练。《小草千字文》和孙过庭《书谱》,对于草书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

当然,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也和做现代书法的朋友有过一些交流。我从他们的作品当中,吸取一些营养,因为现代书法作品对于视觉效果,包括笔墨的变化,如“飞白”的变化,比较突出、夸张,这些也能够使一个草书家有所借鉴,对于调动创作激情是有好处的,在作品大格局的把握上也是有帮助的。

现在,我的草书作品的基本风格是基于王铎的明清调,又兼习“二王”、张旭、怀素的笔法、结构和章法的艺术特点。

黄俊俭:你认为“作为21世纪的书法工作者,历史留给我们的路子实在是太狭窄了,我们面临的是一个又一个一生一世都无法超越的历史巨人。其实,艺术的美无法超越也无须超越,就像王羲之的《兰亭序》和颜真卿的《祭侄稿》,它们永远是书法艺术史上不可缺少而又互不可取代的两座艺术高峰”。那么,面对如此“狭窄”之路,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胡秋萍:历史上的经典作品,都是高峰。然而高峰是可以跟高峰相望和对话的。《祭侄稿》不必一定要超越《兰亭序》。《祭侄稿》有它悲壮苍茫的艺术审美,《兰亭序》有它的清朗俊逸、洒脱典雅。它们属于不同的美学范畴,不同的艺术风格。我们处在盛世时代,我们该如何表达这个时代和自己的艺术审美、追求,是一个很大的课题。

作为一个当代书法家,我觉得在创作上是有瓶颈和难度的,怎样形成自己的风格,使自己的作品既有古人,又有时代的特色,还有自己独特的艺术审美追求,做到这一点儿是很不容易的。但是,作为一个艺术家,我认为越是难,才越具有挑战性,才更能激发我们的创作热情。

能不能走出这个狭窄和长远的路,也是可遇不可求的。天高意难问,但求无愧我心。我们唯有奋力耕耘,不计较个人成败得失,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无愧于这个伟大的时代,也不愧于钟情的笔墨。

如何走出自己的艺术道路,怎样面对古人,怎么学习古人,把古人的东西与时代融合,还有自己的艺术审美,等等。的确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虽然这是一条狭窄的道路,但作为这个时代的书法家,可以说书法陪伴了我的一生,寄托了我对美的向往和追求。我应尽力,尽自己的所学所能,把作品锤炼打磨得更好一点,努力创作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作品。感谢《书法导报》读者长期的支持和关注,祝福《书法导报》越办越红火。

黄俊俭:谢谢你接受我的采访,我也代表广大读者向你表示感谢。

胡秋萍作品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