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艺术家 >

泥塑的代表作品「泥塑三:西藏泥塑的代表作」

时间:2022-12-01 13:01:17 来源:丹尘念青

大家好,泥塑的代表作品「泥塑三:西藏泥塑的代表作」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西藏泥塑作品的典范

在西藏众多寺庙的雕塑作品里,泥塑作品占据较大的比重,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泥塑取材和制作更为容易。但泥塑作品的缺点是不易保存,因此早期的作品遗存较少。我在阿里地区的托林寺和古格王国遗址中看到了大量被毁的泥塑作品,整个殿堂里尽是泥塑的遗骸,触目惊心。那些残存的局部上还留有美艳的彩绘和精致的细节雕刻,让人扼腕痛惜。当然,人为的破坏是最主要的因素,但泥塑的骨架通常用木材、皮革、草等材料制成,中心的支架通常为木材,泥质的特性本身也决定了它面对灾难时柔弱的抵抗力。

托林寺泥塑是西藏现存较早的泥塑作品之一,距今900多年。其造像题材繁多,主要包括诸佛、菩萨及弟子、高僧大德、大成就者和护法神等。从体量上来看,主尊通常被塑造得高达几米,两边的胁侍几乎与真人等高,属典型的克什米尔佛教艺术风格;佛像四肢匀称,比例协调,高鼻宽肩,刚毅肃穆;菩萨则丰乳细腰,造型婀娜多姿妩媚柔美;众弟子、高僧大德和大成就者则以写实笔触来表现,各有千秋;而护法神造型趋于夸张,威武诡异富于创造。这些作品绝大多数为彩塑与绘塑结合,将雕塑和绘画两种艺术融为一体,这是西藏阿里地区后弘初期泥塑与众不同的特点之一。

建于12世纪的艾旺寺位于日喀则地区康玛县,寺里现存的泥塑造型非常优美,技艺十分精湛,是前、后藏地区现存最早的泥塑艺术品之一,也是古代西藏雕塑艺术中极其珍贵的作品。艾旺寺位于连接亚东和江孜之间的主要商道上,亚东是西藏通往印度的南大门,受印度波罗艺术的影响,艾旺寺泥塑呈现出浓郁的中亚风格。其佛像雕塑中最突出的特点是对袈裟的处理:富于垂感,衣褶细密,线条流畅,通常还饰有造型精美的波斯风格的团花。兼收并蓄、博采众长不仅是艾旺寺泥塑的一大特点,同时也是整个藏传佛教艺术的一大特点之一。

藏传佛教艺术是西藏化了的佛教艺术,是西藏本土艺术对印度和汉地佛教艺术的吸收并融合,同时采集了尼泊尔、克什米尔、吉尔吉特等艺术元素,而后形成的独特的风格。江孜白居寺的泥塑就是这一风格的典型代表、集大成之作。

白居寺建于公元1427—1436年间,由寺院三层主殿和旁边的白居塔两部分组成。该寺不仅以造型独特的白居塔建筑和数量巨大的精美壁画闻名于世,同时也以炉火纯青、栩栩如生的泥塑艺术而著名。白居寺泥塑作品遍布于白居塔77间佛殿和寺院三层大殿的所有佛殿之中,数量有几百尊之巨。在这些彩塑作品中,早期雕塑呈现出的域外风格痕迹不再明显,所有艺术语言都完成了本土化,呈现出一片崭新的西藏独有的风格,体现出藏族艺术家们独特的审美观和价值观。三层大殿二层道果殿中的大成就者、萨迦派高僧和罗汉殿中的十六罗汉彩塑即是其中精美的范作:它们比例十分协调,身躯健壮富有力量感,面部表情传神逼真,袈裟衣褶线条婉蜒起伏。整体线条自然流畅,手法写实精准,风格清新独特,不再片面地追求外形的繁缛,而是试图通过外形来揭示人物独特的内心世界,作品形神兼备,栩栩如生……这些泥塑堪称自然主义肖像的杰作,充分展示出西藏雕塑家在人物肖像创作上所取得的巨大艺术成就。​这些作品均出自西藏艺术家之手,白居寺当时几乎集中了西藏15世纪初各地的雕塑大师,这些雕塑家带着来自各地的风格在此汇聚,相互吸收、借鉴,最后融合成就了一种——后人称之为“江孜风格”。“江孜风格”使藏传佛教艺术在数世纪以来探索民族化的基础上迈上了一个崭新的里程,在西藏绘画和雕塑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15世纪以后的藏传佛教艺术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未完待续)

声明:本号所有图文均为作者原创作品,盗用必究!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