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艺术家 >

第三节 行动与规定情境分析「情境行动」

时间:2022-12-25 16:21:07 来源:南风未起念汝成疾

大家好,第三节 行动与规定情境分析「情境行动」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演员在创造人物形象时必须首先抓住人物的行动。但是,任何一个行动都必然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的。因此,演员在创作中就必须了解规定情境在人物形象创作中的重要性以及规定情境与行动的关系。

什么是规定情境呢?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指出:“这是剧本的情节,剧本的事实,事件,时代,剧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生活环境,我们演员和导演对剧本的理解,自己对它所作的补充,动作设计,演出、美术设计师的布景和服装,道具,照明,音响及其他在创作时演员要注意的一切。”①总之,规定情境是一种假定,是在演出的创造中所存在的一切的假定。它既包括剧作家所创造出来的假定,也包括导演、演员和美术工作者(布景设计、置景、灯光、服装、化妆)、音响、效果工作者等所创造出来的假定。规定情境并不是一种真实的客观存在,它是由剧作家、导演、演员和美术工作者共同创造出来的“艺术的虚构”。这种“艺术的虚构”在演员的创作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规定情境有什么重要作用呢?

我们知道,在表演中,任何人物形象都是在行动与规定情境的结合中产生的。因为,就像是在生活中既不可能不去行动,也不可能有脱离具体的客观环境的行动一样,在演员的表演中也不可能有脱离规定情境的行动。贾宝玉反抗封建礼教的行动只能是在曹雪芹所创造出来的那个特定的情境中展开。如果离开了具体的规定情境,行动也就必然成为一般化的行动,因此也就根本谈不到什么人物形象的创造了。所以规定情境制约着人物的行动。剧作家如果把剧情发生的地点放在沙漠上,那么你的行动就不能不受到它的制约。如果剧作家写的是一个妻子去部队探亲时,正好丈夫接受了任务要出发上前线,那么她的行动一定会受到这一规定情境的影响,她的行动就会和丈夫在正常的执勤时期或者丈夫被批准转业的情况完全不一样。

演员所创造的人物形象是否生动,行动是否准确,都将与演员对规定情境的理解、感受与把握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演员要想创造出一个鲜明的人物形象,不仅仅要抓住人物的行动,而且还要把握住人物行动所处的规定情境从另一方面来看,演员如果要想真正地把握住人物的行动,并且在自己的心中真正引起内在的有机的行动欲求和愿望,也只能以人物的观点去感受和判断剧本的规定情境才可能做到。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谈到规定情境的创造时说:“首先你应当把从剧本中、从导演的排演中、从演员自己的幻想里取得的一切'规定情境’,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想像一下。这一切材料会使你对所扮演的角色在它的周围环境中所过的生活有一个总的概念……还应该真诚地相信在现实中这种生活的实际可能性:应该习惯于这种生活,做到和别人的这种生活打成一片。假使把这一切都做到了,那么在你们内心便会自然而然地产生热情的真实和情感的逼真。"①由此可以看出,规定情境在演员的表演创作中具有多么重要的作用。

但是,从演员的创造的角度来看,规定情境既然是一种假定,那么,这种规定情境最终还是由演员创造出来的。例如上面所说的妻子来部队探亲,正好丈夫要出发上前线,这样一个规定情境一方面在制约着人物的行动,但是,另一方面演员又必须让观众感觉到这个规定情境才行。这决不能仅仅靠情节上的交代,而要靠演员的创造,使观众感受到这种情境的存在。这就要求演员充分展开想像,在心中真正地去感受剧作家和导演提供的规定情境,在行动的过程中使之处处都符合规定情境的要求,找到最准确、鲜明、生动的适应,最终把这种假定和虚构变成观众心目中“真实的存在”。所以,在表演的创造中,规定情境和行动决不是两张皮,它是在演员创造出来的行动中展现出来的。

演员在创造规定情境时,一定要创造出一种特定的规定情境,而不是那种一般的、可有可无的、或者仅仅是剧作家在纸面上写出来的时代、时间、地点和人物关系。演员应该在剧作家提示的基础上去丰富和补充剧本中人物行动的规定情境。例如《地质师》这出戏一开始的一段戏是主人公洛明在毕业前夕来到他的女同学卢敬的家中,他想向卢敬表示自己对她的感情。演员在演这一段戏的时候,就不能仅仅知道时间和地点就行了。剧本所写的是1961年,在那个时代我们国家正处于困难时期。演员必须了解那个时代的政治状况、经济状况、人们的精神状态以及人际关系上有什么特点,等等。此外,洛明和卢敬是同学,都是学地质的大学生,但他们之间平时的关系如何?经常在一起谈些什么方面的问题?卢敬有哪些方面吸引了洛明?洛明在来卢敬家之前做了些什么样的准备?他是怎样从学校到卢敬家来的,是走来的还是坐车来的?他又是怎样找到卢敬的家的?总之,演员要运用自己的想像去丰富剧作家所提供的规定情境,并且还要能够感受到这种情境。只有这样,演员才有可能准确地并真实、有机地行动起来。

演员所创造出来的规定情境应该是一种能够诱发演员去真实行动和激发出演员准确、鲜明的适应--怎么做的一种杠杆和起动机。因为只有在有了规定情境的条件下,演员才有可能去想在这样的情境下我会怎样去做。

人物的行动受到规定情境的制约还表现在人物的行动要随着规定情境的发展而发展。在戏剧中,规定情境总是在不断发展,新的事实和事件的出现,人物关系的变化都使规定情境产生新的变化,人物的行动也就必然会随着规定情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例如在前面提到的《地质师》中,洛明本来是爱着卢敬的,并且一直想要向卢敬表达自己的情感。但是由于卢敬的态度暧昧,分配工作时她又被留在了学校当老师,而没有能和洛明一起到大庆油田工作。后来,在四清中又发现了洛明的父亲在解放前去了香港并转到了印度尼西亚,洛明则由于有海外关系而被控制发展,没能够和他们的另一位同学罗大生一起调回北京,当三年后洛明由于处理父亲的继承权问题而路过北京时,知道了罗大生是那样地爱着卢敬,想到自己由于家庭问题不可能给卢敬带来幸福时,他最后还是决定放弃了对卢敬的追求,表示自己只能把全部精力献给地质事业。洛明的行动是随着这些事实、事件和人物性格、人物关系等方面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由此可以看出,行动总是随着规定情境的变化发展而向前推进的。

正由于人物形象是在规定情境与行动的结合中产生的,所以,演员在创作中必须记住,任何时候都不存在没有规定情境的行动。有时常常听到一些演员说“功夫在戏外”,从广义上说,是指演员应该在生活素养与文化艺术修养上下功夫,而从创作方法上讲,演员应该认真地在规定情境的创造上下功夫。因为规定情境在表面上好像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但是,它却是和角色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如果一个演员创造不出丰富的、具体的、生动的规定情境,就根本不可能创造出人物的真实有机的行动,也就根本谈不上什么人物形象的创造了。因此,演员在创作中决不可忽视规定情境的重要作用,一定要在丰富、发展与感受规定情境上做文章,下工夫。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