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艺术家 >

南张北齐画家「南张北齐的画家」

时间:2023-01-07 14:05:08 来源:刁掌柜

大家好,南张北齐画家「南张北齐的画家」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南张北齐 — 张大千齐白石书画艺术特展” 现正于上海龙美术馆(西岸馆) 举办。图片鸣谢龙美术馆,摄影:shaunley

阿兰·德波顿(Alain de Botton)在《艺术的慰藉》中曾这样阐述美术馆的目标与责任,即 “在(一定)范畴内呈现出各个艺术领域的重要发展......教育人的心灵,收藏的作品也旨在满足国人的心理需求......以便将我们在艺术作品中仰慕的事物所产生的影响力扩展至整个人。”


由龙美术馆联合荣宝斋举办的 “南张北齐 — 张大千齐白石书画艺术特展” 现正于上海龙美术馆(西岸馆)举行。展览遴选张大千、齐白石的精品力作约50件(组),将这两位二十世纪中国画坛艺术巨擘的经典画作呈现于观众面前,引领我们重新审视那个时代,重估两位大师在绘画实践上所作出的贡献。这场声势浩大的展览亦同时揭开龙美术馆十周年庆典展览的序幕,之后更将巡展至北京,进一步推动京沪两城的文化艺术交流。

“南张北齐 — 张大千齐白石书画艺术特展”现场。图片鸣谢龙美术馆,摄影:shaunley




国庆佳节前夕,佳士得中国书画部专家谢飞先生特别就此次展览与策展人谢晓冬先生展开对话,令我们有机会一探“南张北齐”的帷前幕后,以及这对被称为中国近现代画坛“双子星”鲜为人知的过往轶事。


对谈|TALK




谢 飞

首先,祝贺 “南张北齐 — 张大千齐白石书画艺术特展” 顺利举办,历时一年多的策划、选件、布展,最后呈现于公众面前,可以说是今年书画界的一个大事件。作为策展人,能否为我们介绍一下这次大展的基本情况?

谢晓冬

大约两年前,龙美术馆的创始人刘益谦先生想为今年(2022年)龙美术馆十周年策划一系列展览,又恰逢北京荣宝斋即将启动350周年庆典。基于龙美术馆近年所收藏的张大千和齐白石的精品,尤其是成系统的大千作品,而荣宝斋恰是国内收藏齐白石作品的重要机构,拥有齐白石作品的丰富馆藏。于是话题一起,双方一拍即合,“南张北齐”就此应运而生。


加之龙美自开馆以来一直致力于对馆藏的系统性整理,于是先后有了“宋元书画特展”、以鸡缸杯为核心呈现的“明代艺术特展”、再到“永宣文物特展”、“盛清的世界”等等,这次的新展从逻辑上可谓一脉相承。另外,这次展览也是龙美术馆和荣宝斋战略合作的启幕之作,双方都组织了核心团队,由刘益谦先生和荣宝斋集团执行董事赵东先生亲自担纲总策划,历时一年多的精心筹备,得以跟公众见面。


谢 飞

张、齐二人各自代表了两种不同的风格,也各自受到广大艺术爱好者与藏家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喜爱。此次大展被称为两位大师的“世纪重逢”。选择张大千、齐白石,并将两位并置举办大展是出于怎样的考量?


谢晓冬

张大千和齐白石是中国近现代书画的中流砥柱、二十世纪中国画家的“双子星”,艺术(拍卖)市场和学术上对他们一直都是极大认可的!概括来说,齐白石的作品“求简”,受益于其书法成就,他可谓“书法入画”、以书法用笔用作绘画趣味的集大成者;而张大千的画作却是“求繁”,他在1940年代中期“血战古人”时期的仿古山水画,晚年泼彩泼墨的奔放绚烂,其用笔设色,可谓极尽繁复之能耐。


即便张、齐二人年龄相差36岁,气质性格迥然不同,仍于他们的时代里在南北两地书写各自的辉煌。两位艺术巨匠之于中国近代美术史的意义,和此次联合办展的一南一北两个重要文化机构的惺惺相惜微妙呼应,也是成就了此次大展的渊源。


另一方面,不可否认,中国近现代书画市场和公共传播最近几年有一些沉压,我们想通过高质量展览来让更多人、更多新的艺术藏家更了解中国二十世纪书画的成就、历史地位和艺术价值。而我可以在这里坦言,这次的展览自开幕以来,的确起到了这个作用:很多观众走进展览,包括很多现当代艺术家、藏家受邀来到展览现场,他们为这些作品发出赞叹,且备受鼓舞。所以这次展览是对中国近现代两位绘画大师的一次致敬和推广传播,引发大家对二十世纪中国画两大家的思考。



张大千(1899-1983)《荷塘野趣》,纸本设色,四屏通景,154 x 78 x 4 cm., 1947年,私人收藏。此作正于 “南张北齐 — 张大千齐白石书画艺术特展” 中展出。图片鸣谢龙美术馆


齐白石(1864-1957) 《可惜无声·花草工虫册》,纸本设色,册页(十三开)29 × 23 × 13 cm., 1942年, 私人收藏。此作正于 “南张北齐 — 张大千齐白石书画艺术特展” 中展出。图片鸣谢龙美术馆


谢 飞

中国文化中向来有所谓的“南北之分”,“南”和“北”这两个词不仅仅指称方位地理、历史更迭,也常常并指区分影响力不相上下的两种主流现象、文化类型、流派或者人物。据我们所知,有关“南张北齐”这两位艺术大师在上世纪30、40年代其实有着不少珍贵交集。


谢晓冬

实际上,“南张北齐”这个说法最早出自何时,出自谁口均已无法详从考证;但这种说法又是合理,画坛对这两位的推崇和认可是确凿的。从已知资料看,上世纪30年代张大千客居北平时,即与齐白石多有来往,两人多次发起和牵头参与在北平举办的画展,亦常常成为报纸新闻标题里被强调的名家。


于非闇《怀张大千》曾有回忆:“大千每次来京,必独自出资请吃川菜的齐白石老师。” 据记载,两人最后一次见面是在1948年,张大千偕妻子徐雯波至跨车胡同拜访齐白石,齐白石提出将徐雯波收为女弟子,并作画相赠。齐白石晚年经济拮据时,曾写信给当时身在香港的张大千,希望他能帮助卖画以换取200美金。张大千欣然回复资助了齐白石,并称其画作珍罕,切勿贱卖。


种种史料显示出二人关系的交往密切,“南张北齐”的说法不胫而走显然其来有自。此后生涯,齐白石在新中国受到推崇,成为人民艺术家,张大千远走海外,在国际艺坛获得声名,“南张北齐”更超出一个断代史的观察视角,而具有了比较艺术史的意义。

谢 飞

“南张北齐” 大展展现了中国现当代艺术的大师格局与妙趣绝伦,中国当代艺术与传统之间是怎样一种关系?可否进一步分享此次策展思路?

谢晓冬

在策展上,我们曾经考虑过以什么样的方式呈现这两位大师的作品最好?于我而言,策展是基于“南张北齐“这个展览题目背后的学术思考。


张、齐二人虽绘画面貌不同,但其共同之处,在于向上激活中国绘画中的古老传统,通过创造性转换,而使其新形式获得现代性的跨文化的共鸣和回应。基于这两位艺术大师创作时间、空间、艺术的交融与独立,我们最后在策展上采取了一个“平行呈现”的方式来对照,展示各自各个不同时期最具代表性的画作,即观者来到展览现场,既可以看到这两位大师艺术生涯最精品之作的展现,又相对保持独立,令观众可以非常深入地欣赏到这些精品。



张大千(1899-1983) 临赵孟頫《<九歌> 书画册》局部, 纸本水墨, 册页(二十二开)36.5 x 23.5 x 22 cm., 1940年,荣宝斋收藏。此作正于 “南张北齐 — 张大千齐白石书画艺术特展” 中展出。图片鸣谢荣宝斋

齐白石(1864-1957) 《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 纸本水墨, 266 × 100 cm., 264.5 × 65.8 × 2 cm., 1946年, 私人收藏。此作正于 “南张北齐 — 张大千齐白石书画艺术特展” 中展出。图片鸣谢龙美术馆


谢 飞

龙美术馆作为中国私人美术馆中举足轻重的代表,成立十周年来已然成为了上海乃至全国的重要艺术地标。这次“南张北齐”大展更是展现出了一家私人美术机构的收藏实力以及开放的视野。如何看待私人美术馆在上海以及中国未来的发展?

谢晓冬

龙美术馆在过去十年间在文化交流中可以说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举办了大量展览,展览内容之丰富从中国古代书画、古董器物、近现代书画、到中西方当代艺术,西方古典艺术,从个展到群展,完全可以用“古今中外”这四个字来涵盖,而我也非常荣幸参与到其中一些展览的策展和组织工作。


相较国外拥有相当长历史的私人美术馆/博物馆,我们国内的私人艺术馆还很年轻,但发展得很快,对国内的美术馆事业推进很快。“南张北齐”这样一个私人美术馆和国有收藏机构的合作展览,其交流有积极示范意义。然而文化事业归根结底不应以私人或国有、本土或国外来区分,应抱有开放包容的心态,这才是真正的文化自信,在多元生态中找到我们的文化表达。


从这个层面上来讲,龙美术馆一直在积极探索这样的交流和文化传播。龙美术馆的创始人刘益谦先生和其夫人王薇馆长作为目前国内非常重要的藏家,一直怀抱极大的情怀与文化责任感、视野开阔,做了很多东西方艺术展览和文化交流,支持许多艺术家,将他们的藏品与公众分享,馆里也面向大众定期做很多公教项目。夫妇二人时常表示他们很大的成就感来自于越来越多的艺术爱好者走进龙美术馆看展,这也令包括我在的很多人颇为感动。

张大千(1899-1983) 《灵岩山色图》,绢本设色,95 × 265 cm., 1981年, 私人收藏。此作正于 “南张北齐 — 张大千齐白石书画艺术特展” 中展出。图片鸣谢龙美术馆


齐白石(1864-1957) 《遗响白云》, 纸本设色, 89 × 44 cm.,1918年。此作正于 “南张北齐 — 张大千齐白石书画艺术特展” 中展出。图片鸣谢荣宝斋


谢 飞

此次展览展出张大千、齐白石精品力作约50件(组),展品几乎都是艺术家典型风格里的精品之作,可谓件件精彩,有数件作品为首次与公众见面。你认为最值得推荐的展品有哪些?


谢晓冬

是的,我想说藏家视角区别于纯粹的学术视角,收藏一般可分为两种不同思路:一为“全面”,即建立完整收藏体系;另一种则为收藏艺术家的“典型风貌”,在某类典型风格里购藏其最为精品之作——此次遴选张大千和齐白石作品的两个收藏机构皆属于后者。


张大千和齐白石的艺术周期都很长,生命力又特别旺盛。齐白石在1930至1940年代间创作了很多精品,包括家喻户晓的工笔草虫,此次展览呈现的一件经典之作《可惜无声》(1942年作,十二开册页),画中蛐蛐、螳螂、蚂蚱、在草木花卉中展现一派田园生机,令观者仿佛身临其境;《九秋风物图》(1944年作)是荣宝斋的镇斋之宝,蝉脱壳之前的状态更令场景充满野趣,观者无不惊叹齐白石对生活的情趣与洞察力;另一幅一经展出即成为观众争相合影之作《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作品中的巨幅对联“人生长寿,天下太平”,极富美好寓意,振奋人心。


齐白石极富盛名的《游虾图》、《放牛》中的小板凳儿、《其乐和如》等都以看似似乎微不足道的生活小物品展现生活的情趣和悠闲,引发观者对美好生活的联想。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大家喜欢齐白石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人们喜欢张大千,除了他的作品有强大的技法作为支撑,也具有带给观者美好情绪的价值——他的作品传递出美感与快乐,甚至乎华美的富贵气息。


张大千(1899-1983) 《江堤晚景图》,纸本设色,187.5 × 120 cm.,1946年, 私人收藏。此作正于 “南张北齐 — 张大千齐白石书画艺术特展” 中展出。图片鸣谢龙美术馆


张大千各个时期的山水、人物,传说人物,极尽细致精彩。大千从敦煌回来后于1944年所作的《红拂女》,也是这次展览的重要展品之一,我们可以发现他在此之前的仕女作品受明清作品的影响,而《红拂女》中的仕女雍容华贵、妆容艳丽。1945年,张大千历尽艰辛购得董源的《江堤晚景图》,并将其视为大风堂的镇堂之宝,次年就临摹了《江堤晚景图》。1947年,此画被一位实业家在大千的上海画展上买走。今时今日,这幅《江堤晚景图》时隔75年再次于“南张北齐”大展上首次重回大众视野。在我看来,这张画给我(观者)带来的是快乐的感觉,相较原作,它更具丰富的层次感与光亮,行走在桃源仙境般春夏之交的快乐跃然纸上。


张大千对中国山水画史有很大的贡献。他游历海外以后,接触了很多西方绘画,对色彩有了很深的了解,所以创造了泼彩这种方式。1962至1969年的泼彩作品亦入其最为精彩之列。龙美术馆收藏的张大千晚年泼彩都是其非常经典的作品。

张大千(1899-1983) 《红拂女》, 设色洒金笺, 125 × 75cm.,1944年, 私人收藏。此作正于 “南张北齐 — 张大千齐白石书画艺术特展” 中展出。图片鸣谢龙美术馆


谢 飞

非常高兴了解到这次大展背后的精彩故事,祝此次大展取得圆满成功!

谢晓冬

也欢迎更多热爱书画和艺术的朋友在国庆假期走进龙美术馆,感受南张北齐所带来的艺术思考和震撼。

展览信息

南张北齐 — 张大千齐白石书画艺术特展

即日至10月16日
龙美术馆(西岸馆)|上海市龙腾大道3398号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