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艺术家 >

部编版六下语文古诗词训练「五四学制六年级语文下册」

时间:2023-01-31 11:33:07 来源:也聊教育那点事

大家好,部编版六下语文古诗词训练「五四学制六年级语文下册」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专题一:古诗文

1、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王建 〔唐代〕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写作特色

(1)情景交融,韵味悠长。

诗的前两句写景,营造出清冷幽寂之境,为抒情蓄势;后两句抒情,先由己及人,由自我推广到普天之下,诗境开阔而悠远。尾句用一个问句,将情感推向高潮,深沉的秋思铺天盖地而来,不知落入谁家,实则表现诗人的秋思最为深沉、凝重。全诗景中含情,情由景生,含蓄蕴藉,韵味悠长。

(2)语言形象,想象丰富。

“中庭地白树栖鸦”,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像铺了一层白霜,树上鸦鹊的聒噪声逐渐停了下来,它们先后进入梦乡。

“冷露无声湿桂花”,由于夜深,秋露打湿了庭中桂花。如果进一步揣摩,更会联想到这桂花可能是指月中的桂花树。这是暗写诗人望月,是全篇的点题之笔。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望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味。

主题归纳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富的想象,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景,把读者带进一种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表达了一种别离思聚之情。

1.对这首诗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塑造了一个孤独无眠,久久地望月苦思的游子形象,诗人的心境是孤寂凄凉的。

B.这首诗后两句不直抒自己的相思之情,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

C.这首诗写了地、树、鸦、露、桂花、月等水物,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气纸。

D.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恨心境和对所处寂寥环境的愁闷之情。

2.本诗中“冷露无声湿桂花”写冰冷的露水打湿挂花之景象,暗示了望月之夜所处的中秋季节。下面诗句不能暗示季节的一项是( )

A.霜叶红于二月花 B.草色遥看近却无

C.秦时明月汉时关 D.映日荷花别样红

2019年泰山区第二学期期中真题

2、迢迢牵牛星

佚名(两汉)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写作特色

(1)描写细腻,感情浓郁,意蕴深沉。

如写织女,“纤纤擢素手”,富有美感;“札札弄机杼”的“弄”字动态尽出:这两句动静结合,形声结合,表现出织女的美好、娇柔、勤劳。“泣涕零如雨”一句运用比喻,极写相思之苦,忧愁之深。“脉脉不得语”,从“不成章”到“不得语”,在隐忍、静穆中蕴蓄着强烈的情感。这些细腻的描写,真切地表现出思妇的忧伤和分离的悲苦。

(2)大量运用叠字来渲染气氛,抒发情感。本诗共十句,有六句运用了叠字。“迢迢”“皎皎”,一遥远,一明亮,既是对浩瀚星空中牵牛、织女二星的实写,也令人想到牛郎织女二人以及他们的爱情故事。“纤纤”,描绘织女的手柔软细长;“札札”,模拟织机发出的响声:这两处叠字,表现了织女娇柔美好、辛勤劳织的样子,更与后句形成突转。“盈盈”,形容天河清澈、晶莹;“脉脉”,刻画织女默然不语,用眼睛表达情意的神态:这两处叠字,表现了织女与牛郎受天河所阻,思念过深、忧伤太重而无以成语的离愁。这些叠字的运用,细腻、传神地描绘了种种情态,让人浮想联翩。

主题归纳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全诗借牛郎和织女被银河隔开、不得相见的神话传说,抒发了游子、思妇的哀伤。或也可认为,抒发了一种爱而受阻、相思而不可得的离恨别愁。

1、下列诗句中,既是前又是后果,具有过渡作用的一项是( )

A.皎皎河汉女 B. 札札弄机杼

C.泣涕零如雨 D.相去复几许

2.下列对诗中人物刻画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中织女实际是一个饱含思家愁苦又遭遇凄惨的少妇形象。

B.札札弄机杼、泣涕零如雨等句子都是揭示织女的内心世界。

C.诗中没有孤立静止地去写她的思想活动,而是通过动作和情态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D.诗歌大运用叠音词,“盈盈”形容织女的仪态;“脉脉”蕴含织女情感的丰富与专一。

2019年泰山区第二学期期末真题

3、马诗

李贺 〔唐代〕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写作特色

(1)比兴手法。

这首诗运用比兴手法,通过咏马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前两句通过比兴展现了一幅大漠疆场的景象,“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茫茫无际的大漠在月光的照耀下仿佛铺上了一层霜雪,燕山之上的月亮就像是一把弯钩一样。“钩”是战场的象征,将月亮比作“钩”可见诗人内心深处其实有投笔从戎、征战沙场的豪情。以霜雪比喻沙,以钩比喻月,是比;从一种富有特征性的景色写起以引出抒情,又是兴。短短十字,比中见兴,兴中有比,大大丰富了诗的表现力。

(2)托物言志。

这首诗是借马自喻,托物言志。后两句“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通过描述马儿戴上了马笼头,在秋天纵横疾跑,表达了诗人希望能够得到重用、建功立业报效朝廷的愿望,但是这和现实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表现了诗人对不受重用的不甘和悲愤。

主题归纳

这首托物言志的咏物诗,通过描写清冷大气的场面,发出了“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的慨叹,流露出了诗人渴望报效朝廷、施展才华,但又不遇于时的感慨、愤懑、矛盾的复杂情感。

1.对这首诗的文句分析、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B.三、四句借马以抒情: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树功勋呢?这是作者热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嘶鸣。

C.本诗名为咏马,实际上是托物言志,只是为了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卷之情。

D.金络脑指的是用黄金装饰的马龙头,这里用作动词,指戴上金络脑。

2.对本诗艺术手法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沙如雪”“月似钩”运用了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在平实中蕴含深意,在形象中寄予心志。

B.全诗语言明快,风格健爽。采用比兴用法,短短二卜字中,比中有兴,兴中有比,大大丰富了诗的表现力。

C.本诗写情抒景紧密结合。前两句写景,写适于骏马驰骋的燕山原野的景色;后两句抒情,自比为良马,期望自己受到重用,一展雄才大志。

D.全诗描写景物抒发感情采用了虚实写法。一、二句虚写边疆战场景色;三、四句实写驰骋疆场的轻捷矫健的骏马风姿。

2021年泰山区第二学期期末真题


4、竹石

郑燮 〔清代〕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写作特色

(1)托物言志。

这首咏物诗,采用了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前两句状物,后两句抒情。这首诗表面上是写竹,实际上是写人,写诗人自己那种刚正不阿、坚强不屈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风傲骨。同时,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在恶劣的环境中,面对现实,要像在石缝中的竹子一样刚强勇敢,体现了坚韧无畏的情怀。

(2)语言简洁明快。

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快,却又执着有力,具体生动地描述了竹子生在恶劣环境下,长在危难中,而又自由自在、坚定乐观的性格。竹子在破碎的岩石中扎根,经受风吹雨打,但它就是“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个“咬”字,写出了竹子顽强的生命力和坚定的信念。最后一句中的“任”字,又写出了竹子无所畏惧、慷慨潇洒、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总体表现了竹子以及诗人的高风亮节。

主题归纳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咏物诗,诗人借竹来喻人,借竹来言志,借竹扎根于岩缝之中坚韧劲拔的特点来表明自己要做一个高尚正直的人的志向。全诗表现了诗人刚毅坚韧、不畏艰险,不怕任何打击的硬骨头精神。

1.对这首诗内容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诗,不是一首咏物诗。

B.诗的前两句赞美立根于破岩中的劲竹的内在柔美精神,后二句再进一层写恶劣的客现环境对劲竹的磨练与考验。

C.这首诗表面上是写竹,实际上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刚正不阿、坚强不屈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风做。

D.这首诗里竹子虽然是孤立的、静止的,甚至是孱弱的,但却让我们感受到一种顽强不息的生命力,一种坚韧不拔的意志力。

2.对本诗艺术上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个“咬”字把竹拟人化,写出了翠竹紧紧附着青山的情景。表现了环境对于拉物生长影响的重要作用。

B.“千磨万击还坚劲”,诗人用“千”、“万”两字写出了竹子那种坚韧无畏、从容自伯的神态,可以说全诗的意境至此顿然而出。

C.最后一句“任尔东西南北风”中的“径”字,父写出了竹子无所畏惧、像慨带活、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

D. 这首诗的语简易明长,却又认符开方,只生动地灌述了竹于生在恶劣环境下,长在危难中;而又自由自在、坚定乐现的性格。

2020年泰山区第二学期期末真题


5、寒食

韩翃 〔唐代〕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写作特色

思绪绵密,结构严谨。

诗作仅四句,但多有转折。从内容看,由写景物转入咏礼俗;从空间看,由京城转入御苑,又由皇宫转入权贵门第;从时间看,由白天转入日暮;从感情看,由平和转为庄重。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这多重转折,使得本诗尺幅兴风、盆水生波,在简短的篇幅中跌宕起伏,耐人寻味。

主题归纳

这首七言绝句,描摹出了寒食节时长安城浓郁绚烂的春景,以及皇帝的雍容恩宠、王侯的富贵娴雅,真切再现了唐朝的节日习俗,充溢着对皇城春色的陶醉和对承平盛世的歌咏。

1.对本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二句描写长安城一派美好的春日景色,使人如见柳条之姿,落红之舞。

B.三四句描写夜晚景象,生动地画出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

C.本诗采用工笔细描的手法,表现了皇室的气派,充溢着对皇城春色的陶醉和对承平盛世的歌咏。

D.本诗前两句以清丽之语写景,后两句以白描勾勒,无一处抒情,无一处议论,但联系寒食习俗,读者能从中体会出多种不同意蕴。

2.对本诗写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起笔写景,抓住早春时节典型之景,起笔高远,视野开阔。

B. “飞花”一词,明写花而暗写风,与后句“东风”和谐呼应。

C.“汉宫”,汉代的宫廷,这里是以汉喻唐的写法,明写汉宫实写唐朝宫廷。

D.“传蜡烛”中“传”之一字,意味着依照等级次序逐一分赐,封建制度下森严的等级次第昭然在目。

2021年新泰市第二学期期中真题


6、石灰吟

于谦 〔明代〕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写作特色

(1)托物言志。

此诗托物言志,采用象征手法,字面上是吟咏石灰,实际是借物喻人,托物寄怀,表现了诗人高洁的理想。此诗通篇运用象征手法,以物比人,把物的性格和人的性格熔铸成一体。如“烈火焚烧若等闲”一句加“若等闲”三字,使人感到诗句不仅是在写烧石灰岩,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的特点。

(2)语言质朴自然。

全诗笔法凝练,一气呵成,语言质朴自然,不事雕琢,感染力很强;尤其是诗人那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大无畏的凛然正气更给人以启示和激励。

主题归纳

这首托物言志的咏物诗,借石灰石开采、烧、粉碎的艰辛过程,喻指有志之士无论面临怎样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表达了诗人不畏艰难、坚贞不屈的气节。

1.下列对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为七言绝句,以“石灰”为意象,写石灰的品格,借以表达自己的情感。

B.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千、万:虚词,形容很多。

C.第二句中的“烈火焚烧”,是指烧炼石灰石;“若等闲”,指经过烈火焚烧后好像很清闲。

D.三四句意为:面对粉骨碎身石灰石完全不怕,只求得为人们留取清白,高度赞扬了石灰的品格。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字面上是吟咏石灰,实际借物喻人,托物寄怀,表现了诗人高洁的理想。

B.本诗表现了作者不避千难万险,勇于自我牺牲,以保持忠诚清白品格的可贵精神。

C.全诗采用描写手法来间接抒情,托物言志。全诗风格豪迈,气势坦荡、铿锵有力。

D.全诗笔法凝练,一气呵成,语言质朴自然,感染力很强,还运用了比拟的修辞。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