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艺术家 >

洛阳在河洛文化的地位「洛阳文明城市取消」

时间:2023-02-03 17:33:05 来源:感官历史

大家好,洛阳在河洛文化的地位「洛阳文明城市取消」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洛阳古称“天下之中”。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大地,孕育了曾是世界文明奇峰的河洛文化。

早在数十万年前,河洛地区就是华夏先民的聚居地。在三门峡、陕县、伊川、临汝、灵宝、渑池等地发现了旧石器时代初期的石器。在洛阳周公庙南洛河岸边发现有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古纳玛象化石及石核石器13件,石片石器18件,距今约五万年左右。有了人类,就有了人类的文化,这些种类各异的石器不仅是人类旧石器时代物质文化的见证,同时也是河洛先民原始审美艺术观念的反映。

丽景门一隅

距今约一万年,洛阳地区进入了新石器时代,裴李岗文化是其主要标志。这种文化在偃师、临汝等地均有分布。距今约五六千年,裴李岗文化发展为仰韶文化,洛阳境内发现了许多属于该时期的聚落遗址,如孙旗屯遗址、王湾遗址、矬李遗址等。距今约四五千年,洛阳地区出现了龙山文化。相传在考古学上的新石器时代,伏羲氏、黄帝、帝喾等曾相继建都于河洛地区。《易·系辞传》载:“古者包牺(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又载:“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产生于河洛地区的河图洛书是伏羲氏“画八封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治”的依据,而黄帝命仓颉造字的传说也产生在河洛地区。这些与洛阳孙旗屯彩陶上规则刻划符号相印证,说明河洛大地是中国文字的故乡,所以清雍正《河南通志》断言“河洛渊源尤为万世文字之祖”。

洛阳一隅

在河洛文明的孕育过程中,原始文化艺术得到相应发展。从不染色的石珠和骨制装饰品,到逐渐进步的制陶工艺,都可以看到艺术产生和发展的脉络。原始歌舞渗透到人类社会的一切领域:劳动、狩猎、战争、祭祀、娱乐和爱情。动作规范、有特定服饰的集体舞蹈开始产生,如黄帝时期的《云门》。而诗、歌、舞在最初是三位一体的,这些舞蹈,也包含了原始的诗歌艺术。

夏商周三代相继建都洛阳,夏都斟鄩,商都西亳,周都成周、王城的考古发掘已经证明,三代都邑均在河洛之间。从三代都邑发掘的大批文物来看,其青铜铸造工艺、微雕艺术、书法、绘画艺术令人叹为观止。洛阳是中国宫廷音乐舞蹈和中国文学的发源地,夏商的宫廷乐舞、周代的礼乐文明,与《尚书》、《诗经》为标志的三代文学一起,构成了三代文化艺术的风景线。

洛阳是中国图书事业的发源地,发展到东周时期,洛阳不仅有中国最早的国家图书馆-守藏室,也出现了“陈箧数十”的私人藏书家苏秦。东周哲学家老子在洛阳著《道德经》,并为“人周问礼”的孔丘讲学,开私人讲学之先河,定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之基石。老子创立的道家和以周公为儒宗经孔子创新集大成而传播的儒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洛阳明堂一隅

河洛文化作为华夏文化的核心,对中国其它区域文化的形成有“引导”和“移植”之功。成熟于三代的分封制、会盟制、朝贡制,把河洛文化和河洛文明传布四方,形成了巴蜀文化、三晋文化、燕赵文化、楚文化、吴越文化、齐鲁文化等区域文化,对华夏族以外的周边各族的文明进程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从中原移居塞北的匈奴、鲜卑人创立的塞北文化、东北早期文化,以及迁居青藏高原的羌人后裔藏族创立的藏文化等,皆可溯源在河洛之间。“中华文化根在河洛",已成为炎黄子孙的共识,成为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的精神寄托。

秦汉到北宋,河洛文化进入兴盛时期。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含武周)、后梁、后唐、后晋相继都洛,北周、后汉、后周、北宋等以洛阳为陪都。洛阳成为中国的文化中心。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