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艺术家 >

“品牌”二三线陶瓷品牌将被大量淘汰?

时间:2023-07-13 07:45:09 来源:陶瓷信息汇

今天,西北书画艺术网小易分享一篇来自陶瓷信息汇的《“品牌”二三线陶瓷品牌将被大量淘汰?》,感兴趣请往下看。

最近几年,陶瓷行业进入激烈竞争、剧烈洗牌的存量时代,如果说二三线品牌的日子最难受、最痛苦,相信很多陶瓷人会有所共鸣——上有一线头部品牌的降维打压,下有中低端品牌、区域品牌的低价围剿与穷追猛赶,一大批夹在中间的二三线品牌生存空间逐渐收窄、日益没落,有的甚至走向了消亡。

事实上,处在金字塔底部的低端市场的厮杀与血拼更加残酷,被淘汰的低端品牌、低端企业数量更为庞大,但这类品牌往往“家底薄”、鲜为人知、毫无存在感,即便淘汰退出也不为行业所关注。

对比之下,绝大部分二三线品牌在行业内具备一定的品牌积淀、知名度与江湖地位,他们创办的时间普遍达到10年、15年以上,在品牌野蛮生长、群雄混战的年代亦曾风光无限,因此承载了行业更多的关注及经销商更多的期待。

陶瓷人可以显著地看到,近年来一批曾经饶有知名度的二三线品牌、老品牌,日渐淡出公众视野,在市场的边缘苦苦支撑着惨不忍睹的业绩,毫无翻身之力,眼睁睁地看着原有的规模、渠道、份额一点点逐年萎缩,即便是使出浑身招数,也难以改变现状,徒留一声充满疲惫而又无耐的叹息!

这样的品牌,在行业内并不鲜见,高峰期的年销售规模普遍在2亿元、3亿元、5亿元以上,梦想着有一天跨过10亿元的销售门槛,跻身一线品牌阵列。然而,造化弄人,目视着一批批后来者绝尘而去,自己却只能在原地踏步,不进则退。

二三线品牌之“痛”:

不甘现状,却又无力改变

大致从2017年前后开始,陶瓷行业的增量时代结束,开始进入存量时代。伴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头部企业通过大规模的产能扩张、基地布局,以牺牲部分品牌溢价进行降维打击,目标直指二三线品牌的客户和消费群体,以寻求更大的市场份额。

没有了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所有品牌只能在存量市场相互搏杀。高峰时期建陶行业的年营收高达4500亿元,而最近三年跌落至3000亿元左右,市场容量的收缩显而易见。但与此同时,头部企业快速增长,行业集中度越来越高,此消彼长之下,大量二三线品牌增长缓慢,有的甚至急剧滑落,多年处于负增长的境地。

过去,在市场增量时代,一二三四线品牌层次分明,“我的品牌知名度比你高,影响力比你大,我就可以比你卖得贵,大家相安无事,因为目标客户不同。”但现在,头部品牌为了追求业绩的持续增长,不断推出平价产品,价格逼近二三线品牌,有的甚至比二三线品牌还低,直接争夺二三线品牌过往的市场份额。

以一家年销售额50亿规模的企业估算,年增长20%,就是10亿规模的市场,几乎相当于几家二三线品牌的全部份额。

广东一家二三线品牌的负责人举例道:“去年,我们曾在湖北做终端帮扶活动,一线品牌拿江西基地的砖和我们竞争,不仅品牌知名度比我们响,价格还卖得更便宜,对我们的冲击非常大。”

另一方面,区域强势品牌的崛起,对二三线品牌亦形成了围追堵截。过去,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区域品牌的产品花色更新与广东有两三年的代差。但最近几年,不少区域强势品牌进行了显著的全方位升维——产品品质与广东的差距越来越小,新品的更新换代与广东几乎同频,再加之就近生产、就近销售的低成本优势,在区域市场凭借极致的性价比,让大量二三线品牌疲于应付。

在终端建材市场,头部一线品牌比腰部二三线品牌更有实力去建店面、打广告、做促销,以获取更大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份额。疫情之下,许多二三线品牌的经销商,由于生意惨淡、店面人流稀少,品牌知名度不高,在终端卖场的撤店关闭潮中,部分店面、经销商开始被一线品牌所吸纳和整合,以获得持续的生存与发展机会。

贵州一位瓷砖经销商坦言:“疫情三年过后,我们市场上除了头部品牌,二三线品牌基本已经看不到了,陆续闭店撤场的二三线品牌不在少数。”

许多二三线品牌之“痛”还在于,曾经企业转型、突破、求变的许多策略、手段和方法,越来越失去效力,如同一拳打在棉花上,在市场上激不起点滴浪花,伴随着从未有过的无力感,只能一步步萎缩,最终被竞争对手超越。

事实上,我们身边有太多这样的品牌,已经很长时间很少进入媒体、行业公知和广大经销商的视野,一年四季更鲜有什么大的营销举措和策划活动,只是默默地在市场一隅拼搏、努力,坚守着自己的阵地,其中的甘苦,只有自己知道。偶尔被同行提起,也很快被淡忘,绝难成为市场的主角。

未来三类企业可存活

二三线品牌的机会在哪?

陶瓷行业进入深度“洗牌期”,对于未来的产业及品牌格局,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秘书长宫卫在2023年曾表示,“经过协会半年多的市场走访调研,未来整个行业的格局会发生重大变化,三类企业将得以存活。

第一类是上市公司、头部陶企;第二类是类似高安这样的瓷砖制造中心,贴近目标市场,根据市场订单,做出快速的反应,利用制造优势、区位优势、物流优势生产出高性价比的产品;第三类是专精特新企业,这类企业虽然非常小众,但是增长势头明显。

类似的观点,得到了众多行业人士的认同。鹰牌集团总裁陈贤伟亦表示,许多强差异化的细分品类品牌,最近几年做得非常不错,有时候虽然看不到这些品牌的存在,但它们的发展势头却不容忽视。还有属地化的地方强势品牌,它们在区域市场的占有率甚至超过了全国性头部品牌。

以江西泛高安产区为例,当地58家陶瓷生产企业中,企业自有瓷砖品牌不超过150个,月销售额达6000万元以上的品牌有2个,月销售额在2000-3000万元以上的品牌超过10个,月销售额超过1000万元的品牌达50个左右。单从销售额而言,不少区域强势品牌的体量已经超过大部分二三线品牌。

对于未来的品牌格局,几乎没有人看好二三线品牌。许多行业人士预判,未来几年,将会有大量二三线品牌被淘汰出局,实际上过去几年已经有一批二三线品牌退出,在佛山的几大陶瓷商贸中心,近几年闭门歇业或者易主的品牌总部展厅不在少数。

“从来只听新人笑,有谁记得旧人哭?”优胜劣汰,不进则退是市场竞争的不二法则。盘点那些被淘汰的二三线品牌,虽然原因各不相同,但还是有一些共性:企业毫无创新、产品缺乏特色、老板墨守成规、团队人心涣散、内部管理混乱……成功的企业家家相同,挫败的企业,各有各的差异。

二三线品牌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是差异化不够明显,和头部品牌相比缺乏知名度和认同感。在可见的未来,伴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及市场需求的进一步减弱,陶瓷行业的市场“争夺战”将更趋激烈,对二三线品牌的生存空间将形成新的挤压。

但另一方面,陶瓷又是一个需求百花齐放、追求差异化与个性化的行业,这样的行业特性为大量中小品牌提供了生存的土壤。因此,未来二三线品牌也并非没有机会。

例如,近年来也有不少品牌,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模式创新,对品牌定位进行重新梳理,找准差异化竞争的关键标签,并将这些标签整合到品牌的整体营销推广中,使得品牌形象焕然一新,品牌知名度跨越式提升,重新确立了自己在行业内的“江湖地位”。

好了,今天关于“品牌”二三线陶瓷品牌将被大量淘汰?就讲到这。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