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艺术欣赏 >

收藏百科:品行的质地 艺术的灵魂

时间:2021-10-21 07:45:09 来源:

品行的质地 艺术的灵魂

中国书协行书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公安厅文联副主席遆高亮于我而言,是有些久远的记忆。

那时,我在渭南读书,从书法家史星文先生处知道了“华山三友”中年龄最小的遆高亮是华阴的一名公安干警,书法获过首届“兰亭奖”的获奖提名。也从诸多出版物中得知,他对散文、诗歌、曲艺、小说也有涉猎。又听朋友讲,渭南搞展览,遆高亮一纸《祭侄稿》临得惟妙惟肖,几可乱真,使得当地书坛同道数年之后,仍对此念念不忘。事实上,再多的记叙、传言,若未经切身感受,即使记忆的碎片随着岁月的长河叠加、延展至原初印象的数倍乃至数十倍,也只是空洞的虚无。那是一个平淡得让人无法忆及是阴晴还是圆缺的夜晚,我和遆高亮第一次通电话,说次日要带一帮朋友去他那里坐坐,一是为了讨教,二是想感受一下他的书法生活。他的书斋不算大,画案占去了相当大的空间,再就是书架和架上的书。靠窗有一排沙发,左侧置了两把椅子,椅子被书和册页之类的物件占据着。主人忙着添茶倒水,我们一行五个人也就依次填充了所余空间。

blob.png

遆高亮书法

在和我们谈话时,遆高亮不经意间聊到楷书的结体问题。他以“云”字为例,说要写好这个字,“雨字头”就宜写大;当然也可以小,但要简省四点,以两横代之,夸大下面的“云”部。“云”字如此,“雪”字又该如何?他说这些是有规律的,他希望能在实践中破解或诠释这些规律。那日,我们拿出作品请遆先生点评。作品置于客厅里,大伙儿席地而坐。他看得很仔细,讲得也到位:由选纸说到形制,从章法聊到墨法,再由评选机制说到创作原则……那是一个多么让人回味和留恋的午后!

品行的质地,乃艺术的灵魂。读过陈彦先生的文章《遆高亮同志》。文中写道:“高亮十分乐于助人,尽管已是书法名家,可依然保持着‘有事找民警’的职业习性,这在当下的文艺圈,算是一种比较难得的做人质地。”又:“虽然我也没见过他仇视、粪土、抗拒、诋毁过金钱,但在金钱与朋友情谊面前,他似乎更乐于收藏后者,最起码也是一个把两者能摆平的同志。”也许正是因为如此,人们才更加欣赏遆先生和他的艺术。

对于遆先生的书法,说实在的,我一度腹诽很多。尤其是他的一些大字,因为多聚锋,提按幅度小,情绪化和情趣化的东西在展厅巨制面前就显得甚是微弱。当然,这一看法也许是缘于我管中窥豹的偏颇。在走进他书斋的同时,我对他的书法终于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遆先生是能“狂”之人,奔放豪迈之气在其草书《苏轼词》长卷巨制中旁逸斜出,甚是震撼人心。但他更为侧重的则是精神的内敛。这一点,在他的小品中尤为突出。这是对书卷气的耽迷和追求。我曾在其行书《容斋随笔》横披前品赏多时,那种质朴、雄浑的气象让人艳羡不已。而《致魏杰手札》则体现了一种高古、正大的景观。相比较而言,其楷书的面貌更多些:或偏于墓志,或倾情于唐楷,在探索中求静气、求逸气、求书卷气。或许在展厅里,面对这类作品,我们不为所动;但在书斋中仔细品味,却能读出千般滋味。

吴振锋先生说:“学书一途,有反其‘性’之道行之者,往往事倍而功半。”我认为,遆高亮的性情与其书法走向还是有些出入的,这或许算是对吴先生观点的反驳吧!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感觉。(下两图皆为 高亮的书法作品)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