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艺术欣赏 >

艺术风格的民族性「文艺青年的特征」

时间:2022-12-14 15:49:12 来源:光明网

大家好,艺术风格的民族性「文艺青年的特征」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评“中国艺术新视界2019”南宁站

作者:刘成

在艺术创作中,有一种属性叫做“质感”,是通过观看绘画作品能够联想到其他物体特质的一种心理感觉。笔者通过对“中国艺术新视界2019”——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创作人才(美术、书法、摄影、工艺美术)作品巡展(南宁站)中青年艺术家作品面貌的观察,结合地域特点和历史渊源,以广西民族文化为例阐述国家艺术基金资助下,青年艺术家的“民族质感”。

一、溯源历史中的自由表达

体现在“中国艺术新视界2019”中的“民族质感”根植于悠长的中华文化传统,在与地域方位相关的传统文化系统里,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被人们称为四大瑞兽,秦汉以后指四个方位:青龙代表东方,白虎代表西方,朱雀代表南方,玄武代表北方。在薛爱华的著作《朱雀:唐朝的南方意象》中就有趣地描述了对中国文化产生重要影响的南方意象——“朱雀”。朱雀是一种现实中不存在的神鸟,是古代北方对南方长期主观地瑰丽想象,是南北文人流动和文化交融的结果。

我认为朱雀的意象就是一种艺术创造。这种艺术创造由南方独特原始文化的神秘、悠闲、自由、包容、敬畏等特点综合而成,特别是广西区域的原始文化,至今还有清晰可见的文化线条。

在这样神秘、绚丽的文化背景下,古代广西区域的艺术又是怎样自由表达的呢?一、自然风景的精神性。新石器时代的广西山水风景,多体现在陶器的纹样上,大山大水,抽象简洁,既体现了广西的山水特色,也寄托了浓郁的精神内涵,反映了广西先民“山水为命”的思想。二、神话中的动物与植物。以广西蛇蛙题材创作的恭城蛇戏蛙纹铜樽,能吞食烟云的铜凤灯,扶桑树形铜灯,人面纹羊角钮铜钟等等,既表现出浓烈的汉文化影响,也保持了南方独有的特色和创造力。三、叙事性绘画。广西区域最早的独立绘画,是战国早期至东汉时期的左江流域崖壁画,色彩、造型抽象,叙述性强,表现了变幻莫测的神秘主题与故事。壁画囊括图像1900有余,内容包含人物、动物、器皿和山川日月等,描述的故事繁多又充满仪式感,体现了当时人们高超的绘画水平。直到唐代,广西区域的绘画才表现出明显的汉文化特征,但不论历史如何推进、文化如何发展,广西区域的艺术一直以兼容并包、自然发展的姿态进行。

今天的广西依然是多民族聚集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各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已经发展成熟,形成完整的民族文化和提炼后的自身特点,壮族的歌、瑶族的舞、苗族的节、侗族的楼是享誉八桂的民族“四绝”。今天的广西,民族文化被更加重视和保护,桂北、红水河、中越边境的文化线条更加清晰,体现着广西的自然特色和民族特色。比如:桂北的龙胜龙脊梯田、融水贝江苗寨、三江程阳八寨等;红水河流域被誉为我国大西南地区重要的民族走廊,包括白裤瑶文化、铜鼓文化、蚂拐文化等;边境的靖西绣球街、那坡黑衣壮、防城大板瑶、通灵大峡谷同样具有民族风情和风景特色,这些都构成了当代青年艺术家创作的感性素材。

如果说在信息不发达的古代,文化是一种被动的想象和艺术创造,那么在改革开放四十年后的今天,文化是主动的提炼和艺术创造,这也是在观看了“中国艺术新视界2019”之后给我们的启示。

因此我认为,当今青年艺术家的艺术创造表现的民族质感,使他们的作品自带民族气质。这种民族质感也是对“朱雀”意象的继承和发扬。

在国家艺术基金的资助下,不乏对于广西民族文化进行创造转化的青年艺术家,更有饱含家国情怀对新时代广西进行描绘的艺术家,展示出民族质感:有研究和表现侗族文化的韦明思,有表现桂西南边疆地区民俗节日的张学,有表现红水河沿岸少数民族风情的吕峰,也有表现北部湾向海文化题材的柳风……

二、民族传统文化的当代阐释

韦明思是一位侗族青年艺术家,他的作品通过对自己成长经历的梳理和侗族家乡父老的口口相传,深入研究侗族的神话、生活习俗、服饰器皿、建筑风格的继承和演变,提炼出有其自身独特人文指向的油画风景作品。他的画面内容和图示,往往把观者引向更深的神秘的精神世界,使深山里神秘村寨中的古老故事跃然眼前,可读可写。在国家艺术基金的资助下,韦明思俨然成为一名专业的侗族文化密码的解码者和翻译者。侗家文化,从神秘的传说提炼到可读可写的油画图式,正是向“民族质感”演变的推进过程。

他的油画《侗家山寨》系列,多以夜晚为背景。人们白天忙生计而夜晚则有丰富的精神生活,他们在侗族木楼里笙歌起舞,从侗家木楼里向夜空射出光柱,像是与侗族先民对话和沟通,是从今到古的追问;侗族山寨在历史的长河中坚守传统,也在慢慢接受现代文明,唯一不变的是村寨上方繁星闪烁的天空,其本人特别强调这是划破历史长河的夜空,似乎也是侗族先民对今人的关照和垂询,是从古至今的呼应。

韦明思 《侗家山寨》(之四) 布面油画、丙烯 120cm*190cm 2017

从绘画手段和技法审视韦明思的画,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点:

1.知黑守白。知黑守白是传统中国画的哲思,韦明思在他的创作中运用得很好,大片的侗家屋顶几乎都是平整的黑色块,屋内的人文活动(舞蹈、祭祀、节庆等)是高明度的亮黄色块。画面的主要结构就是靠黑白的安排和变化支撑,辅以星星点点和人物的勾线,充满了中国画家独有的绘画哲思和笔墨趣味。

2.散点透视。这也是中国画的传统透视法,在宋代就形成了完整的透视体系,韦明思的创作灵活运用了这一技法,将侗族的建筑、人物活动等以移动观察和平铺直叙的方式展开。我们能看到他画面里每个侗家木楼最典型最好看的一面,也能看到每个人物最具特征的舞蹈动作或演奏动作,甚至在宏大的场景叙事里也能看清小小笙箫(乐器)的形状和轮廓,这得益于散点透视的灵活运用。深化散点透视的内涵,不只是不受下定视域的限制,而且根据需要无限放大和缩小视角。

3.中国式剪影。皮影戏和中国剪纸都是中国传统艺术项目,是中国式的剪影。皮影戏最大的特点是以人或物的外形投射进行叙事和艺术创作;中国剪纸更是适应各族人民生活的艺术表现形式,有广泛的群众基础。韦明思的作品里面,描绘的侗家人的各种活动和庆典,正是采用了这样中国式的剪影制式,这些“侗族剪影”成为一种视觉形象和造型格式,承载着侗族的民俗民风、道德观念、生活哲学和理想追求。这种“侗族剪影”像是韦明思的艺术语言字母,有着千变万化的排列组合,同时表达着千变万化的意思。

4.“画面的延伸装置”。韦明思还有更走心的艺术表达,体现在油画作品装框时的一些装置设计:在画布对角粘贴两块侗族阿妈的侗族老刺绣。传统的侗族妇女手工艺对画面内容的叙述是一个有力的延伸。韦明思的大部分油画外框也特别考究,有山寨木柱、木板一百多年烟熏火燎的质感,可以感觉到侗家人用木材榫卯结构建立起来的吊脚楼、风雨桥、鼓楼、长亭和戏台的气息,能闻到烟火木头的味道。

从这几点来看,韦明思的油画从传统出发,在形式上进行了可贵的创新,其极具个性的表达展现了很强的民族质感。同样以民族为题材,张学的油画《桂西南边疆》以现实主义视角、传统写实手法表现民风民俗节日的传统文化内容,体现出抱朴守拙的智慧和浑金璞玉的品质,饱含了中青年艺术家的观点和哲思。

张学是一个严谨的画家,从草图到小色稿,再到设色程序,都是严格按照传统油画制作一丝不苟地进行,而且还针对性地研究了西方现实主义大师的经典之作,所以这幅画从技法上继承吸收了西方绘画的传统。不仅如此,张学还很讲究笔法:点、提、皴、擦、揉、摆、染、刮……等等,这同中国画的笔法:勾、皴、擦、点、染,异曲同工。

作品汲取了文艺复兴时期的经典构图法则、透视规律的经验,造型严谨,真实直观地反应了桂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的节日氛围。从画面的场景设置和图式看,该作品有庄重的仪式感,节日的仪式感在少数民族的意识形态里是具有功能性的,从服饰的讲究、节日约定俗成的制式和程序都具有特定意义。从画面的内容组织和选择上看,《桂西南边疆》里的每个人物、器具、风景又有一定的象征意义,我们看到,虽然画家张学以传统的手法精耕细作、逻辑严密,但是我们要欣赏这幅画,却要采取“嫁接”“旁征博引”“概括”的现代观看方式。因为,《桂西南边疆》的节日,包含了传统项目和现代歌舞内容,也包含了不同民族及不同风景,画作从纵向的时间跨度和横向的地区跨度进行组织描绘,所以观者不仅能细细品味作者精彩的油画技法,还能发现和体会在作者巧妙构思下蕴含的艺术观点。

张学 《桂西南边疆》 布面油画 180cm×190cm 2018

二、乡愁与歌颂

在国家艺术基金支持下的青年艺术家中,还有一位表现广西红水河沿岸少数民族风情的吕峰。

红水河流域被誉为我国大西南地区重要的民族走廊,包含繁多且极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红水河沿岸的大石山区是壮族、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区,大石山区居民的生活习惯、风土人情构成了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吕峰用当代视野关注古老民族在新时代下的生活状态以及在国家政策下呈现新变化的地域特点,进行油画创作《红水河地域民族风情》。

吕峰 《红水河流经大化县》 布面油画 160cmx180cm 2018

通过对作者的了解和这幅作品的阅读,可以感知吕峰作品的几个特质:

1.新时代下的地域风景呈现新内容。初看这幅画的直观感受就是“新”。阳光明媚、青山绿水、开发建设,新时代的朝气蓬勃在吕峰的画里体现得淋漓尽致。吕峰画的就是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他抒写自己身临现场的真情实感,像一个敦实的青年平静地描述眼前的风景。

仔细看画的内容,在新居的阳台上有三个人看着阳台外的风景,画面中两个人倚着栏杆,还有一个是没有画出来的作者,以第一人称的视角让观众和画面连接成一个整体。画面中央是奔流不息的红水河,滔滔河水在某种意义上和历史的时间流速是同质的,让人既想到过去,也想到未来,这是艺术的隐喻。河岸周围是正在进行的各种建设,横跨河两岸的是扮演着交通动脉角色的大桥,远处还能清晰地看见地产大楼……这些场景,不止在其他城市发生,也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发生,这是这个时代在每一个角落的通篇烙印,是好?是坏?还是其他?画面中两个人物的动作和表情可以作多种解读,画面外还有一个观众人物,每个观众也可能有自己的见解。从表现方式看,吕峰没有采取放大照片表现一般民族题材的创作方式,他关注的是大民族的概念,不是某个民族花纹的活体切片,而是民族聚集的有机整体,是民族融合以及文化交融后的新局面,描绘的是红水河沿岸民族团结的全部,体现了画家极强的包容性和理解力。各个民族的文化活跃在人们的意识形态中,山还是那座山,河还是那条河,但各民族建立了认同的文化和理想:中国梦。用“新”写“旧”,用“统一”写“繁多”,这是一种当代性和智慧性很强的艺术观。

2.油画的写意精神。写意是中国画家独有的艺术观,提倡油画中国化,很大一部分是说要发扬中国画的写意精神,注重传神和抒情,吕峰的油画,就是很传神的。他的画面里明媚的阳光具有南方的神韵,不是印象派的那种阳光,而是我们南方亚热带气候的火辣辣的阳光,他有意强调黑白对比,减弱中间调子,强化色块的重块与亮块,让人感觉这阳光能穿透画布。

这种穿透力又得益于吕峰独特的运笔方法,他不是调好油画颜色后用笔撑开涂抹,而是每一笔都是硬邦邦的笔痕凸在画布上,必然会有些偏执和倔强,像国画里的焦墨枯笔,苍劲有力,笔画与笔画之间留有缝隙,漏出丝毫底布。除了阳光,河水也很写意,两岸的景物好像都跟着红水河一起摇晃,河水咕噜咕噜地流、水泥罐车突突突地跑、机械摇臂咯吱咯吱地旋转……所有图形内容都安排在大幅度倾斜的构图中,使人有一种运动的紧迫感和动感,抒发了青年人在快速发展的时代无比躁动的内心和不安,对故乡快速变化的忧虑和安放不定的乡愁。

画家吕峰用自己的“静”写家乡的“动”,让人不得不思考和重新审视身边的变化,不得不面对传统文化的逐渐消融和变迁。所以吕峰的写意是真挚的、温柔的乡愁,而画面又十分明确地表现出“青山绿水”的意象,似乎在呼吁:不论生活环境如何改变,留得住青山绿水,就留得住乡愁。

人们对事物的感知不仅仅只靠细节,还依靠一种“综合的意象”,柳风的油画《钢铁战士北部湾》系列就体现出这种追求。作者追求用新颖的图式承载新时代的内容,大量使用有“工业”质感的硬质线条,表现劳动人民战士般刚劲有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线条,是画家柳风提炼出的一种北部湾意象,还有一种意象是机械红和安全黄。随着向海经济的迅猛发展,急迫需要找到能够代表北部湾海洋文化的标准色。柳风用大块的红表现港口码头繁忙的重型机械,强烈的色彩给人以热血沸腾的梦想,那是向海之梦;而提炼出警戒线的橙黄,用严肃平整没有表情的黄色块警示安全作业,守护人们的安全。

柳风《钢铁战士北部湾NO.6》 布面油画 150cm×150cm 2018

两位画家虽然艺术风格迥异,但是都是立足现实题材,表现人民,抒写人民,没有沉浸在自我的情绪与困惑中,体现了厚重的时代担当。

从《钢铁战士北部湾》的技法来看,柳风是一个重视材料本身肌理和质感的画家,在平面的色块中使用的油画肌理有直接的视觉冲击力,包括如何用肌理表现钢铁、水泥面、沥青路面等等,柳风的油画肌理和中国画墨法中的墨色“清、淡、浓、墨、焦”的特点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可见作者具有中国画的审美功底,无论是笔法还是墨法,都是中国画家的绘画之道。

由此可见,在国家艺术基金的资助下,生活在当下关注广西的青年艺术家,有自然而然的挥之不去的当代属性和民族属性,也能体验到强烈的民族质感。

青年艺术家都是活在当下的年轻人,既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也接受现代文明的洗礼;既有对民族传统的继承,也在同一个中国梦的奋斗历程上勇敢创新。他们的作品既有“朱雀”的神秘、悠闲、自由、包容、敬畏,也有中国传统文化里的民族质感。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当年清代的赵翼慷慨激昂,反对机械模仿而提倡创新。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青年艺术家们,在艺术创新上是成功的,他们是这个时代不可或缺的艺术中坚力量,“中国艺术新视界2019”为这些艺术创新提供了可贵的展示与交流平台,相信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之下,锐意创新的观念中,国家艺术基金一定会引领更多青年艺术家创作出更多充满“质感”的艺术佳作。

(作者系广西美术家协会理事刘成)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