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艺术欣赏 >

德奥艺术歌曲之王「不该被遗忘的角落」

时间:2022-12-16 15:01:12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大家好,德奥艺术歌曲之王「不该被遗忘的角落」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雨果·沃尔夫1860年生于斯洛文尼亚,当时属于奥匈帝国。与贫穷的勃拉姆斯相比,他家道殷实,父亲是商人,母亲与现代著名指挥家卡拉扬有血缘关系。神童沃尔夫4岁随父亲学习钢琴和小提琴,但对其他科目毫无兴趣,因此他上过的所有学校都把他撵走。15岁时,他父亲将他送进维也纳音乐学院,与马勒同窗。但他仍与同学和不来,还被冤屈地指责作弊,结果又被逐出校门。为了挽回面子,他给出的理由是维也纳音乐学院过于保守。其实维也纳这个所谓音乐之都一直有它保守的一面,它曾试图扼杀莫扎特、勃拉姆斯、沃尔夫和勋伯格。但凡“新音乐”的出现都会遭到它强烈的攻讦。即便今日,若演奏贝尔格的弦乐作品,许多维也纳观众依旧会喝倒彩。

沃尔夫在家乡闲散了一阵,又返回维也纳教音乐,但其脾气暴躁,动辄骂人,喜怒无常。即便如此,学生家长仍付给他丰厚的报酬,因为他在作曲方面的确才华横溢。他还有幸结识了许多富人,给予他金钱上的支持。一次一位作曲的朋友带沃尔夫逛妓院,使其不幸染上梅毒,最终导致了他的早逝。患病后他结识了一位迷人的教授女儿瓦莉,但后者每年六个月在法国度过,俩人见面不多,终于三年后分手。1897年沃尔夫试图完成他的歌剧,但过于忧郁而精神失常,1899年他投河自溺,结果被送进疯人院,他身为有夫之妇的情人莫琳娜每周三次看望他,但他仍于1903年去世。沃尔夫晚年创作过于多产,又经历着性病折磨和创作大型作品的忧虑,加之他性格乖戾,43岁便去世了。他死后莫琳娜很自责,于1906年从位于她维也纳住宅的四层跳楼身亡。沃尔夫埋在维也纳公墓,与贝多芬、舒伯特、勃拉姆斯葬在一处。

沃尔夫的音乐至今仍争议颇多,有人认为其出类拔萃,有人则认为他的调性过于古怪离奇,甚至谁要演唱他的歌曲就会被列入禁演黑名单。沃尔夫的艺术歌曲深奥繁复,有强大的张力,与以勋伯格为代表的第二维也纳乐派颇为相似,但并非表现在技巧上,而体现在声音的紧张度上。因此其歌曲对钢琴伴奏与人声融合的艺术造诣要求颇严,对歌曲角色心理的体验和诠释也更为凝练,歌手必须对歌曲各个层次的心理内涵具有深刻理解。他创作的年代正是弗洛伊德思潮泛滥的时期,新潮事物不断涌现,也首次出现了裸体绘画,因此揣摩人物内心活动和锐意革新亦构成沃尔夫作品的特色。在诗与乐音的完美匹配方面,沃尔夫将德奥艺术歌曲推向精致成熟的顶峰。

拥护革新的沃尔夫是瓦格纳的铁杆粉丝。瓦格纳是素食主义者,于是酷爱肥肉的沃尔夫也曾一年半之内禁吃红肉,以示对前者的崇拜。老瓦的去世使沃尔夫变得更加忧郁沮丧,因为失去了艺术变革的领袖。然而这时期他的艺术歌曲则日趋成熟。他推崇新德国派,半音和声和戏剧化特色使其作品更具表现力。沃尔夫在1884至1887年期间为《沙龙报》撰写了三年乐评,进行积极的理论探索和开拓性思考。他文笔犀利,不留情面。他声讨鲁宾斯坦和勃拉姆斯,青睐李斯特、舒伯特和肖邦。由于他爱憎分明,获得“野蛮沃尔夫”的绰号。沃尔夫几乎一生都没有自己的住所,常借住朋友的别墅创作。他的歌曲蓝本取自歌德、艾钦多夫和莫里克的诗歌,大多表现逆境下不屈不挠的主题,这与他生活的艰辛和失恋痛苦不无关联。仅1888年和1889年他就创作了242首歌曲,平均每天二三首,可见其惊人的灵感和韧劲。

他歌曲的旋律与诗歌的语言和诗意结合得天衣无缝,钢琴伴奏音型上继承了舒曼、舒伯特的风格,唱腔上则运用舒伯特和勃拉姆斯晚期艺术歌曲的特征,个性因素则表现在人声与钢琴的细腻互动上,使用现代元素将诗歌心理深层结构挖掘得更加透辟。他的成就体现在《莫里克歌曲集》《艾钦多夫歌曲集》《歌德歌曲集》《西班牙歌曲集》《意大利歌曲集》,细腻地表现了男女之情感、异国情调以及死亡主题。沃尔夫是19世纪晚期浪漫派和马勒之前极具个性和魅力的作曲家,揭示出欧洲世纪末的社会矛盾和情结。

来源 北京日报

作者 王秋海

流程编辑 邰绍峰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