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艺术欣赏 >

历史性雕塑「雕塑思考」

时间:2023-01-22 15:49:08 来源:汉服知识君

大家好,历史性雕塑「雕塑思考」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 萌芽阶段(新石器时代早期)

史前:以陶塑为主,仅发现少量石雕和骨雕

距今1万至4000年,人类从狩猎转为以农耕、畜牧为基础的定居生活。尽管留存的雕塑作品不多,但从那些巨石阵中,仍可折射出人类精神世界发生的深刻变化。陶塑是随着彩陶器皿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用陶土捏塑的立体造型。有的虽说已具备了初步的圆雕形式,但大多数立体造型还是作为彩陶器皿的附件装饰而存在的。如瓶口装饰和器皿的动物化造型,也就是说陶型首先是实用器皿,然后才是观赏器皿。

商周:狞厉之美

形象生动地体现了商周奴章制社会、奴隶主阶级的权势力量和意志。例如在许多商周时代青铜器上的浮雕式纹饰中,一再出现的怪兽警餐的形象,实际上就是巫师们幻想的杰作。霎馨,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贪食的恶兽,《吕氏春秋•先识览》有"周鼎著警赛,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的文字描写,来形容这种恶兽的凶残程度。出现在商周时代青铜器上的警罄纹饰形象,似乎是超然于世间的恐怖而又神秘的怪兽。另外。在商周时代的青铜器造型中,如《牺尊》、《象尊》、《鸭尊》和《羊尊》等,其形体性计大多是采用写实手棒,并且把动物形象的塑造与青铜器的实用性相结合得很好。在这些动物青铜器造型的器面上,大都以图案化或浮雕式的纹样,即以云雷纹为底纹,在其间配以警罄纹、费龙纹、要凤纹和窃曲纹等作为装饰。在青铜器的局部处理方面,如钮、耳、肩和腹部等处,则多以突出的圆雕作装饰。其题材多半用牛、羊、鹿等兽头,但也有用人物头面的。从造型的角度看大都是运用艺术夸张、幻想和虚构的表现手怯。其中有许多可堪称为是雕塑艺术与工艺美术造型和谐统一的典范之作。

二. 发展阶段(秦汉——魏晋)

秦汉:秦汉时代的雕塑风格是严峻的风格,是阳刚之美的风格。

秦汉俑马、墓前石雕从整体上看,也许远不及后世那样精巧、细腻,而以拙重、粗犷为特色,然而正是这种“客观简朴性”,成为了秦汉时代文化精神的象征。秦汉雕塑的风格不是偶然的,它正是这一时期中华民族顽强的生命力、强烈的开拓、征服欲望的形象写照。它继承了远古以来,华夏民族所表现出来的注重人力,与自然抗争的崇高精神。

秦汉时期的雕塑以其恢宏的气势和力量将中国雕塑推向了高峰。这一时期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大型纪念性石雕的出现和标志性明器雕塑的产生,以及工艺性雕塑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秦汉雕塑的巨大气魄和强健精神,为中国雕塑的历史留下了辉煌的一页。

秦兵马俑的雕塑艺术,标志著明器雕塑创作上产生了一个重大飞跃。它规模大,数量多,给人最突出的感受是力求逼真,表现物件的写实风格。每个秦俑的形象虽无雷同,均通过人物动作刻画,各自神态表现的生动传神。注重灵活多样的表现手法,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汉承秦制”汉代明器雕塑的制作形成规范化、制度化,形体上虽不如秦代高大,但表现物件上却比秦代丰富。人物的塑造比秦代富於动感,姿态也有了较多的变化,东汉明器雕塑在题材内容,制作材料,以及分布地区等方面都有了进一步的扩展,出现了大量形形色色,表现各种生活劳动场景的俑,以及楼、坞、堡等模型,在题材内容上更趋於生活化,更真实广泛,具体表现各种生活场景。同时还表现出鲜明的地区特色和民间风貌,如体现巴蜀风情的身背竹箆劳动妇女俑与袒博赤足、抱鼓,眉飞色舞表演的《说唱俑》。

魏晋:一种是印度犍陀罗式的外来之风,一种是承袭汉代雄浑博大的本土造像之风。

魏晋南北朝时期统治者忙于争权夺位,百姓饱受战乱流离之苦,而社会上各种思想得以迅速发展。“这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痛苦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

在政治制度上,该时期君主专制较汉代有所松动,这对文化艺术发展有利,也为佛教雕塑艺术发展提供了宽松的政治环境。在文学方面,因战乱文人们思想感情较敏感,文学作品中多有人生短促、生命脆弱以及无能为力的表达,其显著特点是:文学不再是政治教化的附庸品,而成为抒发个人性情的途径。提出新的概念和理论,如风骨、以形写神等,并且形成了重风骨、重气韵的审美思想,这些新的概念和理论影响到佛教雕塑艺术的创作,使得这一时期的佛教雕塑呈现独特风格特征。在哲学思想方面,该时期的思想呈现多元化发展,玄学、道教、外来佛教相互结合,使文化艺术日益繁荣。汉末魏初时陈旧腐朽的儒学思想束缚了人的感情,激起人们的不满,儒学受到极大冲击,于是人们便寻求一种新的思想,玄学由此而生。它反对腐朽的思想观念,提倡个人的存在价值,并且与清谈成为当时一股强大的社会批评力量,对哲学、美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统治者企图用宗教来维护其统治地位,而人们为了寻求精神寄托,来摆脱因战争带来的精神苦难,于是对佛寄予美好的愿望和理想,外来佛教因此得以迅速发展。随着佛教的广泛传播,具有形象化的佛教雕像因其有效地宣传作用而在社会中得以发展。

三. 繁荣阶段(隋唐)

中国隋唐时代在经历了延续约 3个半世纪的分裂和动荡以后,重新得到统一和安定,进入一个政治经济空前繁荣的历史时期,从而促使雕塑艺术的发展出现新高峰。经过隋和初唐的过渡阶段,融会了南北朝时北方和南方雕塑艺术的成就,又通过丝绸之路汲取了域外艺术的养分,雕塑艺术到盛唐时大放异彩,创造出具有时代风格的不朽杰作。最具时代风格的作品,首推帝王陵墓前那些气势雄浑华丽的大型纪念性群雕。

隋唐时代雕塑艺术的发展,也和前代同样,是由于统治阶级为了显示帝王权威而雕制的陵前石雕和墓中随葬俑人,以及宗教偶像的广泛应用,才得以发展兴盛 的。隋、唐,尤以唐代统治者,继秦、汉、南北朝之后,为自己大造陵墓,并在陵 前广置石雕人马作为仪卫,仅唐代十八帝王陵墓前所雕石人石兽等,不下数百件之多。所有这些雕像和为数更多的墓内俑人,绝大多数都是以现实为依据,运用写实 手法雕塑出的,它在中国古代雕塑艺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四. 衰落阶段(宋元——至今)

第一,造型方面,由意象转向具象,刻板的形象变得生动起来。在这一时期,无论是道教还是佛教雕塑,都一改隋唐时期的刻板模式,具象的造型出现了生动且极富有情趣的变化。反映雕像的形体结构的刻画手法使之在造型上摆脱了前朝宗教的束缚,淡化了崇神性的特征,更加强调和突出人的特点。

第二,题材上,前朝的雕塑只刻画单一的佛教内容,宋元时期则转向为注重现实生活情景,生活气息变得浓郁起来。宋代的雕像内容由单一的佛教内容向现实生活方向发展,融合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第三,在艺术审美上,雕塑特色变得平易、典雅、亲和,一改前朝的雄伟、庄严的气魄,虽然宋代的雕像也具有十分浓厚的宗教内容,但与现实生活内容结合的形象却变得越来越多起来,不仅在形式美感上有所追求,同时准确表达了注重内容的倾向,浓郁的纯朴生活气息和世俗信仰被更加强烈的体现出来。

(本文参考资料来源于网络)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