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古玩 >

音乐是人类最美的语言音你心动「音乐给我们带来的意义」

时间:2023-02-08 13:25:32 来源:蒙古大汉烈马

大家好,音乐是人类最美的语言音你心动「音乐给我们带来的意义」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有幸聆听了周海宏教授的音乐讲座“音乐何需懂”,刚开始看视频的时长有点“怕”,周教授的这个讲座近两小时,本来准备跳着听的,但打开视频便欲罢不能。实话实说,严肃音乐、古典音乐与普通人有距离,能把人为什么与这样的阳春白雪的产生“畏惧”感的原因通俗易懂地给大家解释明白,让人心悦诚服地接受,然后让我们如何去拉近与高雅音乐的距离,周教授真是费心了。笔者才疏学浅,不能在这里复述他的精彩讲座内容,再说也有侵权之嫌,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百度来看。这里只是与大家分享一些自己对音乐的粗浅认识。

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二字本身就为自己作了定位:“音”是声音,“乐”就是把声音艺术化。只要没有听觉障碍,每个人都对声音有自己的感受。每个人从一出生起,就被周围的种种声音所包围。母亲的亲切的柔声细语,电视里的各种音响,日常生活的种种杂音,家有宠物的小动物的叫声等等,都是对孩子的声觉系统的最初启蒙。“胎教”是不是能对婴儿起作用不得而知,但给婴幼儿播放纯音乐,可以培养孩子对美的声音的感觉和追求是肯定的,即便孩子当时没有太多回应,但它一定会刻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对他在今后对音乐的认知与敏感度起很大的正面促进作用。所以,“音乐应该从娃娃抓起”其实比足球的这个口号更有意义。足球只是千百种运动项目里的一个,而音乐素质的培养却关乎全体国民的整体素质~一个对美好的音乐有感情、一生都与音乐相伴的人,终究坏不到哪里去。

声音有自己的属性,有的高、有的低,有的短促、有的绵长,有的浑厚、有的清丽,有的尖锐、有的低沉,有的是几种属性的结合……人们对各种声音的感觉个体区别不是很大。把这种感觉“移植”到音乐里大致也不出圈,因为音乐其实也尊从人对普通声音属性的理解与感受。咱们平时听得最多的是流行歌曲,流行歌曲里的喜悦、悲伤、思念、伤怀、忧郁、激动等感情大家都能理解、接受和把握,为什么对古典音乐、严肃音乐就有很大隔膜、望而生畏呢?大概有如下原因,最主要的是我们先入为主地把它“敬”到了“不可接近”、“高山仰止”、“小众”、“阳春白雪”等的位置,如果摘出其中一段我们耳熟能详的段落来听,会极大地提升对整部音乐的理解力从而产生对整部音乐的欣赏兴致;其次是许多古典音乐,尤其是交响乐会分好多部、很多乐章,从而显得冗长、拖沓。其实,多章部音乐就如同写文章里的1、2、3、4段,分起承转合,又像评书场里的“上回书说到”、“明天接着讲”,再通俗地比喻,大人给孩子讲故事时,总会有交待、铺垫、冲突、高潮和结尾等过程,那怕是很简单的一个故事,再比如 过去的样板戏分多个场次,最后就合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再者就是音乐语言确实不像文字通俗易懂,也不像绘画可以一目了然。了解了这些,是不是就会对大块头的音乐作品有了些宽容和理解甚至慢慢地接纳?用我们最熟悉的《梁祝》为例,那段主题音乐几乎家喻户晓,但整部作品听完的不多。如果静下心来耐着性子听完一次,相信许多人会被这个由声音讲述的故事所深深打动。因为它是民族的,更接近我们的审美,所以更容易被理解和触动。它不需要你有多少音乐素养,甚至不需要你认识哆来咪,只需要你放下杂务,静下心来,带上耳朵,愿意为它“付出”二十多分钟的时间。从“共读共嬉”到逼婚、抗婚、楼台会、投坟、化蝶、主题再现,这些逐一呈现出来的情节就算没有相关语言提示,只要你对这个故事有一定了解,相信也会在音乐的推动下如画面般逐帧浮现于脑海里。这就是音乐的魅力。它可以用人类最高级的语言-音乐去描绘世界、讲述故事、表达心情。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