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书画 >

收藏要闻:“跪地拜师”体现对师道的尊重

时间:2021-09-19 09:45:16 来源:

“跪地拜师”体现对师道的尊重

最近,网上有件事很火,此事的主要人物是长沙太平街三缘堂主人、著名书法家、湖南省书协副主席陈羲明,此事“很火”的原因是陈羲明依跪地拜师的古礼公开举行正式收徒仪式。这让我想起了与“疯狂英语”的推广者李阳、著名学者钱文忠、笑星赵本山等人有关的一系列跪地拜师事件。这些事件,将传统的跪拜礼节推上了风口浪尖。

对此,网友形成了三种派别:反对派、赞成派、折中派。反对派站在当今平等、自由、民主等现代文明价值观的立场上,认为下跪是封建糟粕,是奴性的体现,是对人性的扭曲和人格尊严的冒犯;赞成派认为跪拜礼是最能表示庄严端正的礼节,大可不必一概废除,应该逐渐恢复它;折中派则觉得无可无不可,认为现代人有跪拜的自由。那么,庄严的拜师礼节何以闹得如此沸沸扬扬呢?我以为,这缘于大众对跪拜礼节的曲解。只要一提起跪拜,人们就想到屈膝,进而就想到奴役与压迫。如此一来,大众的神经怎能不被刺痛?

要想改变这种曲解,我们应先探究一下跪拜礼节的缘起。最早时,人们相聚,不分贫富贵贱,一律席地而坐,标准姿势是臀部靠着脚跟,双膝触地。如需要向某人表示敬意时,可将腰杆伸直,臀部离开脚跟,即演化为跪姿;而当人们以手触地时,则演化为拜姿;以头触地,则为叩首。由此可见,跪拜礼刚出现时,并不带有等级色彩或人格侮辱色彩。相反,有许多人因跪拜而实现了某种人格尊严。如廉颇跪拜蔺相如,实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自我批评的人格尊严;刘备三顾茅庐,跪拜诸葛亮,实现了中国文化中“不耻下问”的人格尊严……只是到了后来,跪拜被强化成皇权或强权的附庸,与最初的意味分道扬镳,与人格和人性对立起来。因此,辛亥革命后,跪拜礼便被作为一种封建糟粕而废除了。

综上,可以说,跪拜礼的初衷是好的,是对别人表达尊敬的一种方式,大可不必一味地批判与驳斥,而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当今社会,也许有些人的跪拜是被强迫的,或者有做秀的意味,这是我们应该反感的。而“跪地拜师”行为,完全体现了对师道的尊重,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可和坚定的继承。只有这样,中国传统的尊师重教文化才能得到真正的继承和发扬。

学习中国的有关制度而创立自己的制度的韩国、日本,如今仍旧沿用部分跪拜礼,而且这些礼仪甚至被视为最庄严的内容而应用于重要场合。为什么在我们“原创国”,人们却要摒弃它,斥责它为道德破坏、人格侮辱?辛亥革命提出废除跪拜礼,那是铲除旧中国腐朽文化的需要。如今在国际舞台上,中国人早已是骨气铮铮、豪气干云。恢复跪拜礼,只要场合适当、时间适当,我认为是无可厚非的。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