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书画 >

艺术如何改变社会「通过艺术的教育」

时间:2023-01-30 10:13:02 来源:努力捞月亮的人

大家好,艺术如何改变社会「通过艺术的教育」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艺术教育是个古老的话题。

在古希腊古罗马时代,在文艺复兴时代,乃至19世纪人类走向现代社会的初期,艺术的思维和创造性都曾是推动社会进步、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每个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教育都有着不同的理念——古希腊罗马时期艺术教育往往用来规范工匠;中世纪时期,艺术教育被认为是在神授权下的神秘教义;文艺复兴时期,人性战胜了神性,艺术家开始有了自觉意识;17、18 世纪艺术又在皇权的庇护下发展了专业的艺术教育。这些现象同样也体现在中国历史上的各个重要时期。

毫无疑问,艺术既是社会繁荣的表现,同时也是推动整个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艺术教育与社会变革息息相关,例如英国的艺术教育一直与工业革命紧密相关,它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应运而生,并且在之后的每一次工业革命中都有了长足发展。与此同时,不同时代的社会特征使得艺术教育的方向也对以相应调整与改变,如美国早期艺术教育目的在于与英法等国产品抢占欧洲市场,因此练精确而纯熟的绘画能力是那时期美国主要的教育目标,教学方法特征便是不断临摹、重复、程序化的机械学习以及回忆默画,要求临摹印刷品及各种教师作品,以求达到透视及比例准确。

自十九世纪下半叶工业革命之后,艺术教育思潮变迁一直随着科技发展、社会经济利益、国家政治目的、学习论发展与教育理念的变迁等不同因素而改变。在中国,我们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代,放眼全球,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成为国际社会的新特征。新思想、新发明、新技术大量涌现,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与交往方式,更推动我们对世界投以新的认知。美术,或者进一步说艺术,其作为创造性的产物,寄托着人的理想与憧憬,它的超功利性让人将之视为神圣的事业、精神的化身、文化的结晶,但它同时又作用于现实生活,成为一种独特的社会生产力,特别是以创新思维推动社会的进步。

液体的丙烯酸漆背景。流体的绘画抽象纹理

国际美术教育大会 开幕式

地点:中央美术学院

那么,艺术教育能否改变世界?它是通过什么方式去改变世界?世界在变动中,艺术在发展中,教育在革新中,我们如何能够在这动态的关系里、在这个全球文化交融的新形势下发挥艺术教育的重要作用?艺术教育的未来又面临着什么样的挑战与机遇?近日,“国际美术教育大会”于北京召开,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14所美术院校、艺术机构的院校长与机构负责人及相关学科知名专家教授共近300人聚集于中央美术学院,围绕“新时代的美术教育”这一主题,试图为上述问题提供答案。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在美术教育大会上的发言谈到当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一是中国社会现在正处在全面建设的时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对美术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都有新的需求,美术教育的内容和人才培养的模式都需要更新观念与方法;二是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信息时代快速到来,改变了知识生产和学习知识的方式,教与学两方面不再是传授与接受的关系,而是两个主体,“主体间性”将成为实现有效教育的着力点,为此,要把视野更多从研究知识转向研究教育的对象;三是文化交融的趋势不可逆转。艺术是文化的表征,视觉艺术的敏感性、直觉性、直接性更带有时代的文化印迹,只有海纳百川、兼容并包,才能激活思想,激发想象。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范迪安

正因如此,今天我们应站在一个更广阔全球视野上,来完成艺术的对话和艺术教育的对话。著名建筑师、哈佛大学教授雷姆·库哈斯认为,艺术现在已经蔓延到了政治和社会等领域,形成了非常复杂的局面。在上个世纪90年代早期,我们也曾面临着世界单极化或者是双极化的危险,现在的世界是多极化发展,各个国家也是非常不同。因此,我们不能以绝对的思维去改变一个国家,同样,艺术教育也变得更趋学术化。那么今天的艺术教育关键在于,如何在一个新的时代把自身的文化传统进行现代性的转换,使传统文化的精神动力、文化特色成为当代培养艺术人才的教学资源;另一方面,当前整个世界处在一个信息革命、科技发展的新的历史阶段,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艺术教育特别是美术教育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正如现在我们正经历第四次工业革命——这是以人工智能、清洁能源、机器人技术、量子信息技术、虚拟现实以及生物技术为主的全新技术革命,有些人对于艺术的未来发展惶惶不安。确实,技术使得艺术的范畴和未来趋势变得更为含糊和不确定,但正如摄影技术的发明并不会使油画消失一样,技术的发展必然也会给艺术教育带来新的事业和更为先进的技术手段,科技帮助我们提升想象力转化的可能性,而我们艺术教育的结果反过来也能够推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二者相辅相成。

早在几十年前,我国著名的艺术家、教育学家丰子恺就曾指出,“艺术教育与普通所谓‘艺术科’,意义不是一致的。学校的艺术教育,是全般的教养,是应该融入各科的,不是可以机械地独立的,也不是所谓艺术科的图画与音乐所能全权代表的。即美的教育,情的教育,应该与道德的教育一样,在各科中用各种手段时时处处施行之。”美国著名的艺术教育家艾斯纳也提出过“以学科为基础的艺术教育”观点,在当代艺术教育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种教育模式领域包括艺术创作、艺术史、艺术批评和美学四门学科的系统。这个系统中,创作是核心,但是艺术史、艺术批评和美学是同样不可或缺的要素,承担着不同的功能,必须作为艺术教育的有机整体均衡发展。进入新时代,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艺术教育面临着新课题,我们现在已经处于“多重当代性”的“超现代主义时期”,艺术正朝着社会化、政治化、文化化、科技化等多个方向发展,但是艺术教育的语言和课程仍是上世纪的。芝加哥艺术学院艺术史系教授詹姆斯·艾尔金斯认为,各国学生在入学初所接受的新古典艺术、浪漫主义、现代主义包豪斯和后现代主义四种主要教学模型是拼合、不兼容甚至是冲突的。教师和管理评价艺术学生的标准和理念越来越多,比如“创造力”“反思”这样的概念,但是我们对其表达的本质还没有很好的理解,对于已经有的艺术类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目前现在还缺乏一种关键性的文献作为根本性定义。因此,如何构建面向未来的学科结构,形成美术教育模式的转型,实现美术教育在原有动能中增添新的动能,为社会发展提供创造性人才的支持,是当代艺术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国际美术教育大会 校长论坛现场

地点:中央美术学院

时代是在不断的变动中的,我们不能只活在历史当中,也不能仅活在对历史事件的回味当中。许多拥有悠久历史的艺术学院,更应在传统悠长的学院里激发出新的创新能力,使传统保持活跃的状态。与此同时,全球资讯和资源的共享,科技进步对日常生活的巨大影响,也正在深刻地改变美术教育的格局,并带来其边界的扩展。教育者和学习者都需要在这样的动态过程中重新定义自己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比如,成立于1826年马里兰艺术学院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艺术院校之一,也是最古老授予学位的艺术学院。校长萨穆尔·霍伊认为,学校一直进行革新以便满足未来的需求,他们将全球化理解加入课程设计之中,从而开展更加开放的教学环境。具体而言,在第一年的综合性的艺术教育课程中,学校打破内部条框,在空间上增加互动性,不仅是老师和学生,包业界职业人士等都可进行专业的工作以及社交工作。此外,利用有限资源和专业知识去为整个城市服务,而不仅仅限于校园。

有了学科结构内在的坚实本体,才可能使整个艺术教育与外部世界产生多点的、放射式的链接。正如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所言,人类文化和知识系统在过去的日子里犹如一条条长河,各自奔流,今天已是百川归海,汇成文化与知识的海洋,美术教育学科建设应该在大海中把握前行的方向。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