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化 >

大足石刻在中国石窟艺术史上的地位「敦煌与大足石刻」

时间:2023-01-14 13:49:11 来源:艺旅文化

大家好,大足石刻在中国石窟艺术史上的地位「敦煌与大足石刻」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石窟,是佛教徒用来修行和礼拜的场所。在古代印度,人们相信通过修行能获得智慧和力量。

随着丝绸之路和佛教东传,石窟艺术逐渐成了见证丝路文化与东西文化交流的“路标”。其中较为出名的有: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以及今天我们要说的“北敦煌”和“南大足”。

中国石窟分布图 图源:三联出版《中国石窟寺研究》


01. “北 敦 煌”

一、中西咽喉之地:敦煌与莫高窟的发现

敦煌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的西端。早在两千多年前,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疏通了我国到中亚、西亚的丝绸之路。佛教及佛教艺术便沿着丝绸之路开始向我国内地传播。

今天看来,敦煌的交通算不上发达。但古时,这里地处沙漠边沿的小绿洲,是河西走廊的重要站点,月氏、匈奴等游牧民族均活跃于此。由敦煌向东,可以通往中原长安和洛阳;由敦煌向西,出阳关南行或向西北,出玉门关北行,可通往西域诸国,甚至到达欧、非大陆。

敦煌堪称汉唐时期联结欧亚非三洲的“交通枢纽”、中西交通的“咽喉之地”。

丝绸之路示意图

那时的敦煌,一片繁盛景象,有络绎不绝的使者;有长期往来中原与西域之间的各地商人;还有东传佛教的高僧大德和西行求法的中土僧侣。

以莫高窟为主体的敦煌石窟,包括西千佛洞、榆林窟等,有800多个洞窟,近5万多平方米的壁画。展现了石窟艺术在北朝-隋唐之际的鼎盛风貌。

莫高窟在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之上,坐西朝东,与三危山遥遥相望。据碑文记载,前秦建元二年(366年),一个名为乐僔的和尚在此开凿了第一个洞窟,此后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代代相传,跨越一千多年。

直到清末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一个名叫王圆箓的道士偶然在莫高窟第16窟甬道北壁发现了一个复洞(现编号为17窟),这个复洞约一丈见方,六尺多高。洞内重重叠叠堆满了从十六国到北宋时期的经卷和文书。这个复洞就是赫赫有名的敦煌藏经洞。

王圆箓

藏经洞的发现,使得敦煌的千年宝藏重现天日。数万卷3世纪至11世纪的经卷就是震惊世界的“敦煌遗书”。


二、为什么敦煌石窟值得我们关注?

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这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再没有第二个。

——季羡林

敦煌石窟值得我们关注的原因有三:

1.世界上唯一一个地方,保存了10个世纪不间断的造像和壁画艺术作品。

张大千曾说:世间流传的画作,宋元时代较多,他基本都看遍了。隋唐以前的绘画其他地方都找不到,唯有敦煌。

莫高窟第249窟西壁龛顶的飞天像

莫高窟第85窟南壁的《报恩经变》

2.敦煌莫高窟藏经洞保存的五万余件重要文物是“中古时代的百科全书”和“古代的学术海洋”,填补了大量文献资料的空白。为佛教文化、古文字、艺术史、建筑史、社会生活、中外交流等领域研究提供了难得的文献素材,并直接促进了“敦煌学”的诞生。

P.4508号《唐太宗书温泉铭》

P.5538号《梵文于阗文双语文书》

P.1412号《希伯来文犹太教祈祷文》

3.敦煌石窟是中古石窟艺术至高的起点,为中西文化交流和传播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见证了中西文化交流的至高成就。这处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于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莫高窟第259窟趺坐禅定佛


02.“南 大 足”

大足石刻,位于重庆市大足区,自晚唐景福始、历经五代十国战乱时代、直至南宋淳祐年间,从未停止造像。是中国南方最大的石窟造像群,以宝顶山、北山、南山、石门山、石篆山“五山”为代表,共5万余尊石窟造像。

1999年12月大足石刻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终于让这处人类的文化遗产得到了应有的关注和保护。

一、石窟艺术史上的遗珠——“南大足”

说起中国的石窟艺术,我们首先想到的便是名扬海内外的敦煌石窟(莫高窟)。相比而言,大足石刻地处重庆的深山老林,直到改革开放、通了公路后,才渐渐被人了解。

宝顶山石刻 摄影@阿凡驴

如果说,敦煌是古丝绸之路上中国通往西域、中亚和欧洲的重要节点。那么,大足则是唐宋以后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沟通川藏、川滇联结南亚与东南亚。

如果说,敦煌展现了石窟艺术在北朝、隋唐之际鼎盛时期的风貌,是佛教艺术至高的起点。那么,大足则演绎了石窟艺术于宋代步入晚期后的再度辉煌,代表了中古石窟艺术的句点。

“北敦煌,南大足”,是对中国境内石窟艺术的客观评价。

大足石刻 摄影@duckuia

二、“南大足”的真正价值何在?

佛教经西域传入中国,掀起了公元5-7世纪前后(魏晋至盛唐时期)的两次造像高峰,才有了敦煌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的成就。

公元8世纪中叶,辉煌戛然而止;至12世纪,世界各地的石窟艺术逐渐衰微,而当时的大足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皆相对稳定,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人文环境,遂形成了中国石窟艺术史上的又一次造像高峰,从而把中国石窟艺术史向后延续了400余年。

1.大足石刻的崛起,代表了中国乃至世界石窟艺术的最后一座丰碑。

2.大足石刻还见证了佛教的“中国化”和“世俗化”。这种“浓郁的世俗信仰”“淳朴的生活气息”“独特的人文主义精神”在石窟艺术中独树一帜。

3.大足石刻是中国唯一一处汇融儒、释、道三教而成一体的神来之作。真实地反映外来佛教与中国传统儒道文化的历史性融合,其以佛教造像为主,兼有儒教、道教造像,而且这三教造像是在同一地区,同一时期,由同一施主所造,这便使三教合一由形式上的合一,变为精神上思想上教义上的合一。这种造像特征在世界各地也是独一无二。

北山石刻 摄影@烟雨如歌

敦煌石窟和大足石刻,这两座世界石窟艺术史上奇异的高峰。同以其绵长的历史、丰富的内涵、精湛的艺术、珍贵的价值、完好的保护,成为文明传承特别是佛教文化传承的两颗明珠。

敦煌是起点,让我们感受到唯一处集合了世界上四种文化体系(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的独特文明;

大足是句点,中国传统文化里的儒、释、道三支主脉在此融汇一炉,是外来文化中国化和中国文化兼容并收、广博深远的最佳诠释。


参考文献

何山:《西域文化与敦煌艺术》

李伟主编:《穿越丝路——发现世界的中国方式》

宁可、郝春文:《敦煌的历史与文化》

赵声良:《敦煌石窟艺术总论》

张先春:《试谈大足石刻与佛教的转折期》

萧易:《大足石刻,三教曾经如此亲密》


-END-

编辑丨清如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艺旅文化是一家根植于东方传统文化,专注在文化游学、城市走读、文化沙龙、文化讲座、博物馆导览、文化体验、文化课程、青少年研学、文化创意产品等方面的文化艺术综合服务机构。 我们跨界在文化、艺术、旅行之间,让文化活起来,让生活更有趣。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