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古玩赏析:以真情为底蕴 以本真为指归

时间:2021-10-07 07:45:02 来源:

以真情为底蕴 以本真为指归

张苠又名张为民,天津人。他为画室取名“锄禾斋”。这是画家对自己身份的定位,也是向社会做出的一个承诺。数十年来,张苠也确实像一个普通的农民一样,在艺术的田野上默默耕耘,用汗水换取成果,用实践兑现承诺。

通常来讲,一个画家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若能在某一种题材(诸如山水、花鸟、人物画等)的创作上有所建树,就已属不易,但张苠并不满足于此。举凡山光水色、田园景致、民情世态、春花秋实,甚至翎毛鱼虫、物件杂什这些小物象,都在他的创作范围之中。他根据不同的题材采取不同的立意和不同的表现形式,展示给我们的是丰富多彩的艺术风貌。

张苠的绘画从表现手法与风格样式上看,大体可分为三大部分———工笔重彩、水墨写意和色彩写生。他的工笔重彩画以表现现实生活为主,多描绘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涉及民生、民情、民俗,给人一种祥和、喜庆、纯真与质朴的感受。在表现亲情的系列作品中,他通过对生活细节的生动描绘来歌颂人间的至的至情至爱。他的这类作品洋溢着感人的亲情、无邪的童真,以及无穷的田园诗意和风土民情。

blob.png

张苠国画作品,《找妈妈》

张苠出生于北京大兴采育镇,从小就深受乡村古镇传统文化和淳朴民风的熏陶、感化。他从天津美院毕业后,又被分配到津郊古运河之畔的北辰文化馆工作,依旧同广大民众生活在一起,与勤劳、本分的农民朝夕相处,这为他的艺术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源头活水”。在文化馆里,他在辅导群众创作的同时,也从丰厚的民间艺术中获得了有益的启示。他不再受三维成像写实手法的局限,对物象敢于进行大胆的夸张变形和时空切换,强化色彩对比,突出装饰美和现代构成。可以说,民间艺术为他的工笔重彩画找到了新的风格语言。观他近期的工笔重彩画,清新自然,富有装饰性。

blob.png

张苠国画作品,《绘心曲》

或许是因为科班出身的缘故,张苠在工笔重彩画上取得一定成就之后,并没有舍弃对水墨写意画的创作。他的写意画曾得到孙其峰、萧朗等先生的指导。在写意画创作中,无论是绘偶然所见的景象,还是绘极为常见的景象,他都注重传达对生活的真实感受。即使是被画家经常描绘的花鸟竹石、禽畜蔬果,他也将其表现得别有一番韵味与情趣。以真情为底蕴,以本真为指归,是张苠恪守不移的创作宗旨。这在当前追风逐潮、崇奇尚怪的艺术氛围中殊显难能可贵。

如果说张苠的工笔重彩画和水墨写意画是在秉承民族传统绘画的基础上,又分别吸收民间艺术和文人画的精髓来创作的话,那么他的色彩写生则更多地取法西方绘画的观察方法与表现手法。在写生中,他注重实景观察,在“传移模写”中又善于剪裁、巧于组织,构图舒展宏阔,着色清新明快,造境幽眇深邃。他写生虽然用的是西画的工具材料,但作品却蕴涵着中国画的风骨、神韵。欣赏他的写生作品,犹如诵读感人的抒情诗一样,或热情高亢,或沉雄深厚,或幽谧恬静,或松活灵透,总有一种韵味透露出来。

张苠不愿在局狭的“半亩园”上进行一畦一垄式的经营管理,而是立志在广袤的大地上拓荒与播种。

他不想让艺术沦为娇贵的庭花盆景,而是打算将其移到原野上,让它们在充沛的阳光下茁壮成长,直至喷芳吐艳,一如那百亩桃园、十里荷淀一般,蔚为大观。要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张苠凭着对艺术的虔诚、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大地的眷恋,一直在努力着。(文下二图为张苠的国画作品,左者为《找妈妈》,右者为《绘心曲》)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