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艺术家 >

泼墨仙人图古诗「中国古代史」

时间:2022-11-25 18:21:12 来源:湖山书苑

大家好,泼墨仙人图古诗「中国古代史」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梁楷是个疯子,酒疯,那“疯”味大概是佛道与禅意美学。其实此等书画界的疯子多如牛毛。说到醉酒,似乎醉酒更利于创作,感性比理性更容易产生诗与艺术。那醉鬼李白,憨嗔娇痴的杨玉环,诗人李清照等的醉态都是醉酒。

真醉假醉,醉生梦死,酒都是苦的。西方很多艺术大师都爱喝苦艾酒。可是谁说醉一定与酒有关呢?理想主义、自我心灵的放逸沉沦又何尝不是自醉呢?

▲ 元 钱选 《渊明扶醉图》绢本 249X28cm

赐金带而不受 飘然而登仙

梁楷在中国画史上的记载较少。唯有元人夏文彦在《图绘宝鉴》中记述:“梁楷,东平相羲之后,善画人物、山水、释道、鬼神。师贾师古,描写飘逸,青过于蓝。嘉泰年画院待诏,赐金带,楷不受,挂于院内,嗜酒自乐,号曰梁风(疯)子。院人见其精妙之笔,无不敬伏,但传世者皆草草,谓之减笔。”

仅这79个字透露出,梁楷是东平(山东)人,嘉泰年的南宋画院画师,善画、嗜酒,号称梁疯子。不过,夏文彦说梁楷的“疯”很难理解。如果说,梁疯子是酒疯,此等书画界的酒疯子多如牛毛,不足为奇。如果说,梁楷的“疯”不仅仅是酒疯,最“疯”的是皇帝赐他金带,他不但不领情,反而把金带挂在院中飘然而去。

可见,面对当朝皇帝颁发的最高艺术奖(或最高艺术家头衔),梁楷皆不以为然。这种“疯子”在中国画史上屈指可数,少的可怜。而梁楷传世的作品也很有限,分别有《六祖伐竹图》、《李白行吟图》、《泼墨仙人图》、《八高僧故事图卷》等,以《泼墨仙人图》最为有名。

▲ 南宋 梁楷 《泼墨仙人图》 纸本 48.7cmx27.7cm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寥寥几笔 醉意朦胧

从《泼墨仙人图》的笔墨表现上论,梁楷仅以草草几笔,却能用笔墨表现出酣醉可爱的人物形象,是为多一笔废纸,少一笔无味的形象概括。欣赏此画,粗看五官纠结一团,“仙人”宽袍大袖的袒露大肚子,形态醉意朦胧,给人一种禅意之韵。

从此图的用笔力度、速度、线条与墨色的连带关系上看,梁楷运笔的洒脱也透出了他的性格,特别是湿笔渲染的头部和左肩部,可以清晰地看出运笔的轻重与速度,散逸出酒酣意发的“疯”味。可以说,唯有不受拘羁的像野马一样的性情之人,笔墨才能粗率的笔笔见形,点染如嬉戏一般。

画上有题诗云:地行不识名和姓,大似高阳一酒徒,应是琼台仙宴罢,淋漓襟袖尚模糊。

▲ 梁楷《泼墨仙人图》局部 纸本

梁楷的这种泼墨画法为后世禅宗画开了先河。此画曾经乾隆、嘉庆两朝内府收藏。梁楷的画风变化,与他和众多僧人的交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据《孙治灵隐寺志》记载:梁楷与南宋高僧智愚和尚交往甚密,又与居简和尚有书画往来等等。也正是梁楷饮酒自乐与天性疏野的性格,交织他性格中不拘礼法的文人精神,以及他对佛教禅宗境界的悟性,从而成就了他“减笔”泼墨的美学思想。

为此,从宋代禅宗修行的境界来认识,梁楷《泼墨仙人图》的笔墨给人一种闲逸之气,“减笔”泼墨之法开辟了一代绘画艺术之风,体现出虚静空灵、自然神韵、圆融和谐的审美思想与追求,为美学思想参禅悟道。

▲ 宋 佚名 《田畯醉归图卷(全卷)》局部 绢本 21.7x75cm

梁楷生活在崇文抑武,儒学复兴的南宋时期,同时又是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虽然,南宋偏安一隅,却并没有影响到画院画家的安逸生活,相反在政府的扶持下,南宋画院的盛况比之北宋有过之而无不及。

特别是赵构在位的35年间,这位皇帝曾授予给十多位画家“赐金带”。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冗官泛滥的朝代,在南宋官僚集团和缺失良知的文人,苟安在纵情声色地享受生活的时候,为了粉饰太平,画院招揽了大批人才专最为热衷地围绕封建统治集团的喜好、行政而进行的绘画创作。

像“赐金带,楷不受”此等“疯子”在中国画史上少的可怜。不得不说,在宋代画家大都以挤进画院为荣的时候,梁楷的“疯”举给后人留下来的是难以理解的谜团。

▲ 南宋高宗 赵构

梁楷天性疏野,常饮酒自乐,人称“梁风子”。他的《李白行吟图》用笔简练豪放,纯以线描表现,诗人疏放不羁的个性,以及边吟边行的姿态却刻划得生动传神,令人叫绝。他用简单数笔,就勾勒出李白游吟飘然潇洒的神情,虽然他与李白不在同一时代,但是这幅画足以体现出梁楷对于李白人格的崇敬之意。

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

说起诗仙李白,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他的《将进酒》诗句中“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过汪氏别业二首》中“酒酣益爽气,为乐不知秋。”更有《月下独酌四首》,无不透露出李白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酒鬼”。

▲ 宋 刘履中 《田畯醉归图(全卷)》绢本 28x188cm

一日在陪同玄宗皇帝与杨贵妃宴饮之际,因为玄宗是一位精通音律的大家,他与杨贵妃二人创作的《倪裳羽衣舞曲》,杨贵妃起舞、玄宗配乐,于是就命李白即时作词,李白此时也正借着酒意大发诗兴,遂作了这篇流传千古的《清平调》,此景千载难逢,也成为了唐朝宫廷乐舞的代表作。

杜甫作为李白的好朋友,李杜二人自然是常常把酒言欢了,杜甫曾用了十个字概括了李白的一生:“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杜甫是了解李白的。他们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心意相通,两人留下了数不尽的精彩诗章,在现实中心怀报复却无从施展,惟以借酒解忧。

▲ 梁楷《李白行吟图》 (局部)

饮酒抒情似乎是古代文人的共同爱好,享有“一代书圣”美誉的王羲之也是介于饮酒之后的微醺状态下,大笔一挥写出了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之称的抒情兰亭集序。

还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的李清照,也是一位喜欢饮酒的古代文艺女青年,她以女性的视角创作了诸多语言清丽、情辞慷慨的作品。她更善于作词,她的《漱玉词》既男性亦为之惊叹。

所谓酒不醉人人自醉,西方文艺界也常常有社会名流与酒的不解之缘,各种沙龙、宴会中男女以酒调情、因酒相识、借酒抒情。

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患有严重自闭症。孤独的梵高更是把苦艾酒当作他的“终身伴侣”,常常以酒相伴,在他的画作中经常可以看到这种酒的影子。

▲ 梵高 《星月夜》

艺术家与文人雅士的理想通过其作品得到自我心灵的放逸,是来自感性情感与理性思维的灵感迸发,酒作为这一动因的催化剂,文人雅士、艺术家们往往在微醺状态下显现出极为充盈的创作能量。

这种种迹象都使我们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也许真的是酒醉状态下更有利于艺术的创作。但是如果我们换一种角度来看,如果不是这些人本身具有一般人所不可比拟的才华和天赋,不论是真醉与假醉,是单独一个酒醉就可以产生的吗?这种现象一定与酒有关,可又何尝不是一种自我意识的自醉呢!

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在微信公众号有更好看的内容,请关注:“湖山书苑” hssy6a(长按可复制)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