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艺术家 >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存在的问题「小学书法教学不足及改进措施」

时间:2023-01-05 18:21:10 来源:益民说书法

大家好,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存在的问题「小学书法教学不足及改进措施」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015年教育部要求全国中小学书法课实行统编教材进课堂,犹如一声春雷天下响,各地五花八门各教一套的现象终于闭幕。我也在这一年开始担任小学专职书法教师,迄今已有6年,将北师大版的3——6年级教材全部使用了一轮以上。这套教材3----5年级安排得都是学习欧体字,6年级学习颜体字。现就教材教学应用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和同仁及专家作一交流。

我认为教材的编排总体上非常好,符合儿童心理和学生认知的规律。从笔画到偏旁,从偏旁到结构,从简单结构到复杂结构,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每课教材内容编排前后衔接具有统一性和规律性,比较科学合理。从每一课来说,也安排得程序井然。基本上分为四个版块:第一版块是偏旁字的五种字体,篆隶楷行草,让学生了解汉字的演变发展。第二版块是“书写要点”,对本课的范字笔画、偏旁和字形特征进行了分析和指导,并给予了配图讲解,比较详细,恰当,非常精彩。第三版块是“看看想想”,着重对范字的结构以及欧楷或颜楷特征进行了剖析,简明扼要,相对第二版块,这个版块比较深奥,只有具备一定书法功底的人才能迅速理解。对于小学生来说,完全要靠教师讲解才能有所领悟。但是,目前的状况是,小学普遍没有专职书法教师,更谈不上有专业书法教师,更令人遗憾的是,绝大部分小学甚至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书法课,虽然班级的课程表上也排上了写字课,但实际上都被语数课占用了,所以课表上的书法课不过是聋子的耳朵——摆设。因此,为了降低教学的坡度,我建议把这个版块的文字说明也写详细点,让那些兼职的书法教师一看便能理解,从而提高指导学生学习的效率,提升教学效果。第四个版块是“书法园地”,主要是简明的书法知识、典故、故事、名家作品等的介绍,可以开阔学生眼界,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这些,我们认为应当肯定和保持。

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也遇到了下列各种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笔者提出如下对策。

一、用繁简两种文字编写教材。理由是书法字和规范字打架。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是规范字和繁体字打架。

如欧体的


中间是“田”,而规范字的“黄”中间是“由”,这些细微的不同常常让学生混淆;再如“


”的最后一笔是竖折,而规范字的“昆”的最后一笔是竖弯钩。

其二是规范字和异体字打架。

如“德”


,欧体的“德”少了一横。有一次,一位语文老师对我说,她的学生在考试时把“德”少了一横,她扣了分,结果这个学生没得到前三名,哭得厉害,她责备那位学生:“谁叫你写错字呢?”那学生回答说:“是郑老师上书法课时教的。”我得知后问这位学生,怎么把书法字和规范字弄混淆了?他说,当时记住了规范字的“德”多一横,时间长了,却认为“德”少一横才是规范字了。因为他在记忆中,繁体字的笔画总是多一些。

其三是规范性和艺术性打架。

这类的例字就不胜枚举了。就拿欧体的楷体字来说,与规范字的风格大相径庭。欧楷字形追求欹侧险峻,又严谨俊美。欹侧中保持稳健,紧凑中不失疏朗,具有独特而美妙的艺术性,令人咀嚼而回味无穷;而规范字则追求端正工整,四平八稳,美观易认。如北师大版《书法练习指导》五年级下册第十课的三个范字“深”“瑞”“意”


就与规范楷体字的字形相去甚远

前两个字的字形迥然不同,一眼可辨,而“意”字似觉无甚差异,只要仔细一察,便可看出区别:规范字的“意”第一笔点和下部心字的中间点都在一条垂线上,而欧体的“意”下边心字的点明显向右偏移,以求得与左边写得厚重的点的平衡。再如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七课的范字



,与规范字看似一样,实则不同,小学生一眼可辨。为什么?因为小学生如果把“后”的第一笔和第二笔断开了,语文老师会打叉的。“唐”字的第二笔横与第三笔撇也要相连。至于“善”字的竖则更不一样了。除了规范字和繁体字打架的困惑之外,还有一个疑难杂症是小学生在写作品时,经常简繁混用,而且常常连教师也弄不准用哪个字。为了和书法教材统一,传承优秀古代书法,小学生书法展览和比赛通常也要求写繁体字,为了和中国书协接轨(中书协规定,凡是参展或参赛作品只要出现繁简混用,一票否决。)那就必须要写繁体字,而不能繁简混用。众所周知,成人常常在简化字转换成繁体字时都弄错了,何况小学生怎么能完成呢?如“云和雲,钟和鐘,台和臺,里和裏,才和纔,谷和穀,余和餘,干和乾、幹和榦,艸和草,征和徵”等字,在什么语境下使用什么字,成人尚且常错,小学生更是雾里看花。古代书法家写的繁体字和现在电脑中的繁体字也不尽相同,同一个繁体字在不同的书家作品中写法又不一样,即所谓的异体字,如:欧体的“学”(


)与颜体的“学”(


)上面部分截然不同。欧体的“鸟”(


)与颜体的“鸟”(


)上面部分也不相同。欧体的“身”(

)与颜体的“身”笔画数不同(

)。欧体的“砌”


与颜体的“砌”


中间部分不一样。这就让小学生无所适从,到底哪个是规范的繁体字,小学生难以辨别。如果在简体字的下面加印一行繁体字,那么通过对照,学生长此以往,便理解了这些字的含义和组合,减少书写作品繁简混用或用别字的错误。为了不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这些对照学习繁体字的内容不作为考试或检测范围,仅供学生书写作品时对照认识。

二、书法教材不必安排从楷书入门

现在的书法统编教材入门都是学楷体字,或欧或颜或柳等,普遍认为写楷体字端正字形,有益于实用,其实在书写实践中并非尽然。唐代的大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孙过庭在他的不朽之作《书谱》中把学书过程分为了三个阶段:"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古往今来的书法实践证明,这确是一条真理,是常说的“先走进去再走出来”,由生到熟再到生的过程,是一切书法爱好者达到成功境地的必经之路。但是,书法教材的选字无论是欧体的《九成宫》,还是颜体的《颜勤礼碑》,都已是“复归平正”的最高层次了。如上文所说的

这些欹侧求正的字都是艺术性极高的字,已经是“复归平正”了。还处在“初学分布,但求平正”阶段的小学生学习这些字难以理解,而且并不能有助于写好规范字。而在每一所校园里都有这样的宣传标语:“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很多家长说,孩子学了书法后,写语文作业的字还是老样子,但是“书法字”写好了。经常有家长问我:“我孩子写书法是一套字,做作业又还是原来那一套字,怎么办呢?”症结在哪里?只有教书法的老师心知肚明:因为“书法字”本身就不适合做作业,何况书法是“慢”的艺术,而做作业要写规范字,作业量大,时间紧,慢不得。

现在提倡“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其实写字与传统意义的“书法”是两个概念。学生写字基本上是为了实用,应付作业和考试的需要。而书法是为了传承、发扬和光大优秀的书法传统文化。

三、学书法从篆书开始最好。

我为什么认为学书法从篆书开始最好呢?其一、任何一项技能的学习都应该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在书法的五种字体中,楷书的笔法比篆书和隶书的笔法复杂得多了,篆书的笔法最为简单,只有“直”和“曲”两种,而且其的线条粗细大体一致,容易上手。隶书也只有“横、竖、撇、捺、折、竖弯钩”等几种,而楷书最为复杂,除了“永”字八法,还由此延伸出许多笔画。因此,为了降低小学生的学习坡度,从篆书入手最好。从篆书入手,还有两个好处,其—,小学生立即了解到秦朝统一全国后,“书同文,车同轨”,汉字就是从秦小篆逐渐演变发展到今天的文字,对于了解书体的发展有深切的认识。其二,做作业不会像楷书那样让唐楷字和规范字“打架”。比方说,笔画写法不一样。唐楷中的“木字旁”中的竖都带钩,如

。还有“未”“末”“来”

等字的竖也带钩,如:这和规范字都是不一样的,但是小学生练书法时练习惯了,就免不了在做语文作业时也把这些字中的“竖”写成了“竖钩”,结果被语文老师判错扣分。还有字体间架结构不一样的,如,唐楷中都写成半包围结构,而规范字是上下结构,学生也容易在写语文作业时写成了半包围结构。还有笔画多少不一样的。如欧阳询的褚遂良的都被学生在语文作业时当作规范字写出,导致冤枉扣分。有一次,一位书法优生家长见到我说,本来他的孩子这次期末语文考试可以得到班上第一名拿奖状的,就因为写了繁体字扣分而榜上无名,三好学生也没评上,说得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如果学生从篆书入手,就不会出现这样混淆的问题,因为学生不可能在作业时用篆书写字。而且,规范字也影响学生写好繁体字。有一次,我在课堂上播放了字的范字书写视频,又指名三名学生到讲台上看着我在黑板上悬挂着的水写布上写范字,然后叫他们在水写布上临写,结果,他们不约而同地把最后的竖折全部写成了竖弯钩。为什么?除了临帖不善于观察之外,更重要的原因就是,规范字的“昆”已经先入为主,根深蒂固地占据在他们的心田中,所以,习惯使然。如果,孩子们学的是篆书,就不会出现这种现象。


当然,条条大路通罗马,直接从楷书入手,有些人最终也能在书法领域有所建树。比方说,各地的书法培训班,他们并不遵循教育部门的相关指示,都是按照自己所选择的各种字帖培训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大赛也都取得了他们自认为骄人可喜的成绩,他们又凭着这些令人沾沾自喜的成绩去招生而谋取更多的培训费,他们甚至一开始就对初学者进行分类培训,学习不同的字体,目的就是能让他们在参赛时能有多种字体参赛而获取更多的奖项。但是,他们听不到学校老师的声音,不知道学生因为书写繁体字已经遭到了语文老师的批评和扣分,更不会理会因为楷书笔法的复杂程度和巨大难度让很多孩子从一开始便丧失了信心和兴趣,这也是不争的事实。所以,为了照顾更多的小学生,为了避免上述的种种情况,为了降低学习书法的坡度,为了加深对汉字演变的认识,我认为,小学生三年级从篆书入手学一年,基本上就能学会运笔起、行、收的规律,掌握线条的粗细统一,把握字形的匀称。第二年再学隶书,因为有藏锋起笔的经验,学习“蚕头燕尾”的隶书就能很快入门了,第三年再学楷书,有了前两种字体的铺垫,对运笔的重要性有了深切的认识和体会,学习楷书的运笔也就不难了。这既是从秦篆——汉隶——楷书的汉字演变发展过程,也是学习书法由易到难的过程,这样的安排是比较科学合理的学习程序安排。

此外,建议给书法教材即《书法练习指导》配备教学光盘或安排专用书法教学网络,即每一课都事先摄制好范字书写视频,并伴随讲解,那么,兼职教书法的语文教师即使对书法一窍不通,也没有借口把书法课占去做作业了。

小学生学习书法,最主要的是让他们了解汉字的演变和发展,激发学习书法的兴趣,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从小树立文化自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不是让他们将来都从事书法职业,人人去当书法家。如果,直接从楷书起步,到了初中高中,学业加重,那么他们当中很多人也许一辈子都不会去学习篆书和隶书了,这也减少了对书法的认知和感受,削弱了对汉字演变发展的认识,削弱了书法文化的自信,也违背了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初衷。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