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艺术欣赏 >

鉴藏赏析:收藏《耕织图》及研究

时间:2021-10-29 11:45:10 来源:

收藏《耕织图》及研究

在大学时代,我是一位苦学生,白天上大学,晚上在一家高级酒店任全职文员。一个偶然的机会,经香港大学教授傅尚霖博士之介绍买入一位藏家整套藏品古今名画60多帧,其中有一套便是长逾40尺的《耕织图》。此图纸本,共有耕图19帧、织图20帧,画工精细,行笔流畅,设色和谐,人物神态传神,古意盎然。部分画面略有虫蛀,但经多次翻裱,尚属完整。

1986年,加拿大蒙特利尔市文化宫及中国海外文物展览公司在蒙特利尔市世界博览会原址举办的以“中华瑰宝”为名的中国历史文物展览会,便展出了一件绢本手绘之《耕织图》手卷,吸引了大量观众。此手卷据说现存于中国历史博物馆。此外,另有一套绢本手绘的《耕织图》乃为美国国会图书馆所藏,相传是焦秉贞之原作。我所收藏的《耕织图》与这两套《耕织图》大致相同,笔法各异,至于作者何人,还有待考证。

中国自古以农立国,人们过着男耕女织的生活。战国时代已有关于耕和织的图案在一些铜器及石刻上出现;

《耕织图》

汉唐以后出现了不少牛耕图、农耕图、纺织图等图画;及北宋,刘松年始作较具体的《耕织图》,但年代久远,似已失传。南宋楼璹也曾作《耕织图》,原图计有耕图21帧:浸种、耕、耙耨、耖、碌碡、布秧、淤荫、拔秧、插秧、一耘、二耘、三耘、灌溉、收刈、登场、持穗、簸扬、砻、舂碓、筛、入仓等;织图24帧:浴蚕、下蚕、喂蚕、一眠、二眠、三眠、分箔、采桑、大起、捉绩、上簇、炙箔、下簇、择茧、窖茧、缫丝、蚕蛾、祀谢、络丝、经、纬、织、攀花和剪帛等。可惜该套画的原作及刻石均已失散,但该画每一帧由楼璹题的五言诗至今仍然留了下来。元代程棨也曾作《耕织图》45帧,其画目与楼璹所作的全部相同。清代康熙三十五年(1696)清圣祖玄烨命宫廷钦天监焦秉贞作《耕织图》并由康熙帝亲自题序、题诗。焦氏的作品仍以楼璹之《耕织图》为本加以增减而成。根据楼璹所留下的五言诗对比,焦氏在耕图中增加了“初秧”及“祭神”两帧,在织图中增加了“染色”和“成衣”两帧,删去“下蚕”、“喂蚕”及“三眠”三帧而构成耕图23帧、织图23帧,合成46帧。康熙帝深深了解农事的好坏与经济兴衰有密切关系,因此以此《耕织图》鼓励人民勤以谋之、俭以积之,以使衣食丰饶。雍正年间也有人绘有《耕织图》,画家名字不详,画目则与焦秉贞之《耕织图》同,亦为46帧。乾隆年间,蒋溥呈《耕织图》,共有耕图20帧,织图24帧,相传是程棨临摹楼璹之《耕织图》的作品。此外,冷枚及陈枚也曾作《耕织图》。

据曾看过笔者收藏的《耕织图》彩色镭射影印本之吉林省博物馆馆长苏兴钧先生表示,此图画工极佳,而织图部分尤为精绝,疑为清初故物,惜未见此物之原物,故不便下肯定之意见。曾任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创作室主任的姚奎先生在一篇文章中介绍说:“吴先生收藏不少难得的中国古代书画精品,其中比较突出的是长逾四十尺之《耕织图》,这是有图三十九幅,描绘中国南方农家耕地、下种、丰收、植桑、养蚕、织布和祭祖的丰富图案。据所知的三套《耕织图》,一套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一套由美国国会图书馆收藏,一套为吴先生所有。对照有关资料分析,吴先生所藏一套更古老、描绘精到,似为明代画家所制。”据说明代仇英也曾作《耕织图》,此图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但手上无此画之资料,故无法详述。

由南宋楼璹至清代焦秉贞相隔逾600年,其间,除程棨、仇英外,尚有不少画家曾绘写《耕织图》。焦秉贞的作品是否源自楼璹或其他画家,刘松年及楼璹的原作是否流落海外或民间,世存的《耕织图》有多少及哪一套为最古老,还有待专业人士考证。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