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艺术欣赏 >

牧童骑牛古董「博物馆展示」

时间:2023-01-30 12:21:30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大家好,牧童骑牛古董「博物馆展示」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野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

阿童三尺箠,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

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黄庭坚《题竹石牧牛》

这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一首《题竹石牧牛》。短短的数十个字,展开了农耕社会里一幅充满田园牧歌意味的画面:郊野怪石,修竹碧绿。旁边,可爱的小牧童持着三尺长的鞭子,骑在一头老牛背上,怡然自乐。我很爱这怪石,小牧童你别让牛在它上面磨角;磨角我还能忍受,可千万别让牛争斗,弄坏了那丛绿竹——童趣、农趣和文人雅趣的自然交织,成了这首诗最引人回味之处。 对中国人来说,牛的意义格外特殊。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驯服并饲养牛的国家之一,作为“六畜之首”的牛和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极为密切,它既是重要的生产工具,也是人类的朋友、伙伴,更寄托着人们对富足美好生活的向往。韩滉《五牛图》、殷墟出土的亚长牛尊、汉画像砖中时常出现的耕牛形象、清代胤禛耕织图册描绘的劝课农桑……珍贵文物中屡屡出现“牛”的形象,使古人的梦想不再是空洞的希冀,而多了几分脚踏实地的意味。

镇江博物馆珍藏的一对“牧童骑牛”主题的桦木根雕文物,栩栩如生地唤起了“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的画面。镇江博物馆社会服务部主任张剑介绍,这件文物出自清代,通高26cm,以桦木根为材,采用圆雕技法,雕刻出一对左右相向、造型完全相同的牧童骑牛艺术品。作品雕工简约,随形而至,塑造出牧童身背斗笠、赤足骑在水牛背上悠然自得的形象。儿童面部表情刻画细腻,刀法浑圆,打磨精到,不留痕迹,表现了牧童天真活泼的性格和安闲自乐的心情。同时利用桦木自身的瘿结,显示了水牛的雄健;而以黑色料珠嵌入牛眼和人眼之中,更添了画龙点睛的神韵。牛足下刻如意云头座,使牧童骑牛如驾云头,飘然而去,观之平添情趣。两件作品包浆温润莹朗,呈红褐色,色泽厚重,古意盎然。

根雕,中国传统雕刻艺术之一,是以树根(包括树身、树瘤、竹根等)的自生形态及畸变形态为艺术创作对象,通过构思立意、艺术加工及工艺处理,创作出人物、动物、器物等艺术形象作品。张剑说,根雕艺术是发现自然美而又显示创造性加工的造型艺术,根雕工艺讲究“三分人工,七分天成”,意为在根雕创作中,应主要利用根材的天然形态来表现艺术形象,辅助性进行人工处理修饰,因此,根雕又被称为“根的艺术”或“根艺”。 这对牧童骑牛主题的桦木根雕作品的艺术价值在于,它最大限度地保护了自然之形、自然之美,瘿节参差,纹理扭转奇特,亦将人为艺术再创造的痕迹藏于不露之中,从选材、造型、构思,到制作,历脱脂处理、去皮清洗、脱水干燥、定型、精加工、配淬、着色上漆、命名等各个环节,终有所成,整部作品展现了完美的体面转换、流畅的曲线过渡,最大限度地体现了人文之美,是一套不可多得的根艺佳作。 虽然有寓意着神灵世界的祥云,但对另一个世界的向往仍是建基于勤恳耕耘的水牛,这似乎体现了古人的幸福观。在“子鼠摇头摆尾去,丑牛奋鞭疾蹄来”之际,重温这样的“牛”文物,让我们心有所持,以拓荒牛、老黄牛、孺子牛的精神,脚踏实地地面对未来的征途。 交汇点记者 冯圆芳 采访∕整理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