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书画 >

收藏百科:黑牡丹背横笛,郭诩

时间:2021-10-15 15:45:49 来源:

黑牡丹背横笛,郭诩

苏东坡有诗句云:“独有狂居士,求为黑牡丹。”令人惊奇的是,“黑牡丹”竟指水牛。原来,唐朝时人们以欣赏牡丹为乐事,京师富绅刘训称自家“黑牡丹”盛开,而众人看到的却是数百头水牛。刘训嗜牛成癖,把牛喻为“黑牡丹”。古人对牛都很有感情,将农历四月初八定为“浴牛节”或“牛王诞”。每年的这一天,人们为牛沐浴,让牛休息,以便让牛攒足劲儿而投入春耕。自远古出现画牛的岩画后,中国画史中就出现了许多画牛的作品。明人郭诩的《牛背横笛图》(见右下图),便是其中的精品。

blob.png

上海博物馆所藏郭诩的《牛背横笛图》系纸本,水墨,纵29.9厘米,横25厘米,是明代畜兽画中的佳作。

郭诩擅长画山水、人物,兼有粗笔和细笔两种面貌,他的水墨写意人物画,风格豪放与吴伟齐名。精于粗笔写意画。此画是他的出色代表作之一。

画面一牛一童,用笔极为精练,运墨更见特色,非有高深的艺术修养,实在难以达到这种境界。

郭诩(1456—1532),字仁弘(一作仁宏),号清狂道人、清狂逸叟,江西泰和人。他科举落第后,专事书画,曾饫游名山大川,“南窥九嶷,践衡岳,转溯建康,东入吴越,折北经汶泗,吊古齐鲁之墟,极抵帝里,过代汴以归”(朱谋垔《画史会要》)。由于他广参造化,自谓“岂必谱也,画在是矣”(同上),故能“肆意手摹,即成山水”(同上)。弘治年间,郭诩被召至京城皇家画院,与吴伟、沈周、杜堇等人齐名。他不愿受官场的羁绊。权贵萧敬欲授予他锦衣官职,被他谢绝。有人以重金打算购买郭诩的作品,并要求与他见面,他则“不肯一顾,狂趯叫奡而去”(同上)。明代诗人李梦阳称其“居业洁良,不愧逸民”。

郭诩作画题材广泛,尤擅画山水、人物、花鸟、走兽,且画中多有题跋,寓意深刻。如他在《豪吟图》中题道:“此老豪吟气亦豪,双横碧眼与天高。批风弄月三千首,却笑渔翁读《楚骚》。”其中颇多逍遥豪迈之意。

上海博物馆所藏郭诩的《牛背横笛图》系纸本,水墨,纵29.9厘米,横25厘米,是明代畜兽画中的佳作。此作工写并用、构图简洁、形象生动。宋代画家袁文云:“形者,其形体也;神者,其神采也。”郭诩《牛背横笛图》中所绘的老牛与牧童不是对生活物象的机械模拟和复制,而是经过匠心筛选、高度概括所创造的艺术形象。他用生动的笔触表现了身躯庞大的老牛。画面上,牛的双眸极为有神,牛背厚重,牛尾、缰绳摆动自如。画家用浓淡、干湿不同的墨色或勾勒、或皴擦,把牛的身体表现得凹凸有致,很有立体感。浓墨浸洇与淡墨轻染迹化成自然的明暗虚实,产生了“透视”般的效果。如果说画家绘牛是精雕细琢、刻意为之,那么写人则是寥寥数笔便现神采。画家用长锋大草式的劲健线条,将横笛在手、盘腿而坐的垂髫小儿表现得惟妙惟肖。牧童坐于牛背上,天真的形象尽现纸上。画家通过轻重粗细的笔法、虚实浓淡的墨色,把老牛与稚子的形貌、神态充分表现出来。老牛的厚重、朴拙与牧童的轻盈、灵巧既形成了对比,又得到了统一。

《牛背横笛图》中,除了“牛背横笛”的形象和题款、压脚章外,没有其他物象,但画面仍给人一种丰富的感觉。正如清人笪重光所言:“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无笔墨之处,令人遐想万千:行云流水,炊烟夕照,坡草池蛙……还有宋代雷震那“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的诗句。作为寄情山林的画家,郭诩对绿阴伴牛眠、横笛吹斜阳的描绘和歌颂,与名利场上的碌碌之徒形成鲜明对照。

也许,这才是画家的真正用意所在。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