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陶瓷 >

长城对欧洲的影响「长城好用吗」

时间:2023-01-27 10:13:14 来源:放开那历史

大家好,长城对欧洲的影响「长城好用吗」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万里长城一眼望去,连绵不绝,其广泛分布于北京、天津、陕西、内蒙古、黑龙江、陕西、辽宁、山东等共计15个省区市。

正是因为分布之广、延绵之长,才造就了长城在中国古代,那独特的交通功能和防御体系。

(中国长城局部图)

但近些年来,网络上却逐渐出现了不少质疑的声音。

有部分人认为,长城根本没有什么用,从现代军事的角度看,长城的军事功能已经泯灭;而在古代,其抵御外敌入侵的功能也并没有多强,要攻下长城并非难事。

可又有部分西方学者,对此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他们认为长城的作用影响深远,不仅对如今的欧洲造成了影响,甚至还间接改变了如今的世界战略格局。

事实真的如这些人所说,长城对中国没有什么作用和影响吗?

而那些学者所说的,长城影响到了欧洲的发展,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长城局部图)

【对于中国,长城发挥了什么作用?】

万里长城以城墙为主体,以城、亭、障等结合,作为公认的古代军事防御工事,在军事作战方面,长城肯定有其不可取代的作用。

1.通讯、示警

西周末年“烽火戏诸侯”的典故流传至今,可谓脍炙人口:周幽王为博美人一笑,下令点燃烽火台,将领们被戏耍次数一多,逐渐也就不再相信烽火了。

万里长城在齐、赵、秦、明等朝代均有重新修筑,而现在的万里长城上,也有类似的烽火台。

“烽火戏诸侯”故事里的烽火台,与现如今的万里长城无关,而关于“烽火戏诸侯”的故事真假,也并不是论证长城功能和作用的重点。

但由此典故可以看出,烽火台具有“传递信息”的作用。

(“烽火台狼烟”)

烽火台古称“烽燧”,在史料《周礼》中,就有关于“烽燧”的相关记载:古时候为了抵御外敌入侵,会在各国的重要连接通道上,隔一段距离就搭建一个烽火台。

各个烽火台之间连接紧密,交通便利,且每个烽火台上都会有装有吊桶,桶里装满了干草和柴火。

把守烽火台的守卫们但凡发现敌军的踪迹,就会迅速点燃烽火台里的草,表示有危情况发生。

若是白天,就靠浓烟通知远处烽火台,若是夜间,就靠火光向远处烽火台传递讯息。

如此“接力”下来,便能在第一时间告知诸侯敌军来袭,而诸侯在收到消息后,就能第一时间派兵支援。

由此可见,万里长城在古时候,具有通讯示警的重要作用。

(“烽火台”通讯信号)

2.观察、御敌

作为著名的防御工事,万里长城自然有抵御外敌的功能,最重要的是其抵御了游牧民族的入侵。

诸如曾经的突厥、匈奴、蒙古等游牧民族,为何没能侵入中华土地,万里长城起到的作用不容忽视。

长城较高的围墙部分多建立在山上,外形高耸壮观,士兵驻守在上面,能够很容易地观察到远处的军马。

当发现游牧民族侵略的踪迹后,士兵们能够第一时间做好准备,以便更好地抵御敌人,所以,这是基于长城建筑特性的一个军事功能:观察敌军。

而游牧民族之所以名声大噪且实力不俗,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他们马上作战的机动性,而万里长城很完美地剔除了他们的作战优势。

(长城城墙)

试想一下,游牧民族攻到长城边后,怎么才能让马儿跃过几米高的城墙?

如果弃马作战,那游牧民族就平白无故折损了一大半的战斗力,游牧士兵和习惯于陆地作战的我军打陆战,胜算并不是很大。

也就是说,碍于万里长城的建筑特性,对游牧民族的作战习惯,有着一定程度的“克制”作用,游牧民族在侵略中原这件事上,确实吃了闷亏。

所以说,万里长城也具备观察和御敌的功能。

3.经济

此外,由于长城有御敌的功能性,有史以来的领导者凭借长城,防御敌军侵扰、打击敌人,从而间接维护了封建社会统治下的和平与安宁,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综上所述,长城为中国带来的作用和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中国长城局部图)

那么,位于中国的长城,和欧洲相距十万八千里,这二者看起来没有任何关联,为什么会有学者说,长城影响到了欧洲呢?

【对于欧洲,长城带来了什么影响?】

实际上,万里长城的存在,间接导致了游牧民族向欧洲迁徙。

其实,从战国时期开始,赵燕齐秦等国就开始修建长城,以抵御彼时的匈奴入侵,秦王扫八荒六合,统一天下后,便将长城合并修筑。

长城的军事作用以防御为主,所以说长城的存在,只是抵挡住了匈奴的进攻,并没有直接击退匈奴的侵略。

但实际上,长城的存在,间接砍断了匈奴后来的退路,令其不得已另寻生路;而致使匈奴放弃侵略中原,转而西迁的重要转折点,是在汉朝时期。

(匈奴模拟图)

汉武帝继位后,致力于发展经济军事,在国力迅速提升的情况下,汉武帝决定拔去匈奴这颗眼中钉,随后派兵对其发动了大规模的战争。

自此以后,汉朝对匈奴展开了多年的围剿攻打,直至东汉和帝继位时,战争依然在持续。

永元三年,汉和帝派将领带兵,再一次大破匈奴。

匈奴经过多年征战,面对此时的汉朝军队,已经无力再反抗,所以这一战打下来,匈奴被打得节节败退,最终被汉朝全面击溃。

碍于长城这个防御工事的存在,此时的匈奴即便绕路逃脱,也无法再进军中原,又迫于汉朝的军事压迫,迫不得已决定西迁,最终到达欧洲。

关于匈奴西迁后的具体行动轨迹,长期以来都没有具体详细的资料可供参考,而《后汉书集解》《匈奴、突厥、蒙古及西部鞑靼通史》《元史译文证补》等记录了匈奴人部分行踪的史实,其记载信息也比较破碎杂乱。

而现代著名史学家齐思和教授,根据现存的史料深入研究,总结勾勒出了匈奴西迁于欧洲后的4个大致时期。

第一时期:般悦时期(约公元91年—160年)

《北史·西域传》中,对于这一时期匈奴的行踪有所记载:在此时期,北匈奴被击溃后遁走于西方,穿过了阿尔泰山,到达了乌孙地区。

其中有一部分匈奴人留在乌孙地区,建立了新的小国度,另一部分匈奴人则继续西迁。

第三时期:康居时期(约公元160年—260年)

继续前行的匈奴人到达了中亚的康居地区,康居国是最早与汉朝建立联系的西域诸国之一,而北匈奴曾占据了康居作为栖息之所。

(康居地图)

第三时期:粟特时期 阿兰时期(约公元260年~374年)

匈奴西迁的队伍后又到奄蔡地区,此处在《史记·大宛列传》和《后汉书·西域传》都有所记载。

随后,由于诸多因素,匈奴人又抵达了阿兰,并与居于当地的阿兰人作战,最终占据了阿拉。

此时匈奴的步伐已经迈入了欧洲的东部地区,而在占据阿兰后,匈奴人继续贯彻着他们抢掠的行事作风。

公元374年前后,匈奴攻入东哥特人的领地,仅用一年时间就攻下了此地,此后又驱赶西哥特人,导致当地居民四散逃离。

此后,多年时间里,匈奴大肆征战抢掠,又逐渐征服了日耳曼人部落,彼时的罗马帝国,也因为匈奴的持续骚扰和打击而逐渐分裂。

(匈奴作战模拟图)

公元434年,匈奴领导者阿提拉称王,在东欧建立起了王国,这一时期被人们称为“阿提拉时期”,而匈奴铁骑也被西方人民称为“上帝之鞭”。

欧洲历史如同滚滚车轮,前进不止——由于匈奴的侵略,欧洲历史发展出现重大转折,罗马帝国消失于历史长河,而一个多元化的封建国家逐渐兴起,现如今欧洲国家的主要划分,也是由此而来。

简言之,长城对欧洲的影响,如同蝴蝶效应一般:长城抵御了匈奴进一步侵犯中原,又因为汉朝对匈奴的全面开战,导致匈奴无处可逃。

没有退路的情况下,匈奴只得被迫西迁,随后在几百年时间里逐步侵略沿途国家,踏上欧洲的土地,进而占据欧洲领土,影响整个欧洲的发展。

(匈奴作战模拟图)

【长城的影响作用,应理性客观看待】

基于匈奴西迁、侵略欧洲的史实,西方有不少学者甩锅给中国、甩锅给长城,认为如果没有长城的存在,欧洲的发展就不会受到遏制,也不会有如今的欧洲和世界格局。

关于这一点,西方学者的观点其实并没有完全说错,但并不应该把锅甩给中国和长城。

由于长城的存在,间接导致欧洲受到外敌侵略,从这一点讲,西方学者的话有一定道理,但这不是影响欧洲发展的根本原因。

欧洲的安逸和平,并不应该建立在“无外敌侵扰”的基础上,而应该建立在“自身实力强硬”的基础上。

因为游牧民族除了匈奴外,还有突厥和蒙古——例如后来的成吉思汗带兵征战、攻打欧洲,与长城就没有任何关系。

(成吉思汗雕像)

从公元1205年起,成吉思汗为了统一领土,率领蒙古铁骑,先后对西夏和金朝发动进攻,由于蒙古铁骑攻无不克、势不可挡,西夏和金朝很快就被灭掉。

随后,成吉思汗四处征战,先后打下了亚洲西部的诸多国家,后来还打到了欧洲的多瑙河畔。

十几年时间里,成吉思汗没有放弃过对欧洲的攻打,先后对其发动了共三次西征,并在欧洲土地上建立了钦察汗国、伊利汗国等小国。

换句话说,即便没有匈奴,欧洲也同样会面临其他势力的侵略危机,如果欧洲有足够的抵御强敌的军事实力的话,自然不会畏惧外敌了。

所以,我们应该正确、客观地看待长城和中国、欧洲的关系。

长城的存在是为了中国抵御外敌而修筑,本是用来作为保家卫国的后盾,不应该作为欧洲实力不济,受到侵略的借口。

(中国长城局部图)

正是因为有长城的存在,有壮硕的兵马,中原腹地才能免受匈奴等游牧民族的抢掠侵犯。

中原王朝修建防御工事,体现了古人的战略眼光,并不是出于侵略欧洲的目的。

历史没有假设,只能说,欧洲被外敌侵略,是历史发展的一种自然现象。

西方学者把欧洲被侵略的历史,同中国的长城联系起来,是典型的本末倒置,扣这样一口黑锅给长城,实在是太随意了。

其实,中国和欧洲都应该客观看待长城的存在,并从历史中汲取教训,自强不息。

唯有如此,才能贯彻和维护如今的世界和平,而长城存在的原因,不就是为了维护古代中国的社会和平吗?

(中国长城局部图)

结语:

长城作为我国自古以来的军事防御工事,拥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性,发挥的作用自然不容忽视。

虽然长城的存在,确实间接致使匈奴被汉朝击溃后没有了退路,被迫西迁欧洲,进而影响了欧洲的发展。

但归根究底,欧洲被侵略的原因不在于有外敌进犯,而在于没有良好的御敌意识,要论起外敌入侵,中国不是同样被外敌入侵吗?

虽然现在的长城,已经没有任何战略用途,只不过作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世界文化遗产”,它仍然能体现出它作为一个文化瑰宝和历史古迹的魅力。

(中国长城局部图)

对于长城带给欧洲的影响,中国不该背锅,西方也不该甩锅,更不能因为部分言论挑拨,导致国家之间的关系受到影响。

历史虽然无法改变,但教训可以吸取。

现在,不论是中国还是欧洲,都在战争之后享受和平带来的宁静,这也是历史带来的进步,其实一切都是历史发展的结果,我们应该客观正视它们。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