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艺术家 >

艺术赏析:楷书创新未来走向

时间:2021-10-01 17:45:06 来源:

楷书创新未来走向

在当代楷书艺术发展创新形势令人堪忧的背景下,为了促进楷书艺术的创新与发展,由中国书协楷书委员会、河北省社科院书法文化研究中心主办的全国首届楷书创新论坛暨书法名家邀请展于11月13日至14日在河北省邢台市举行。中国书协副主席、中国书协楷书委员会主任旭宇到场并讲话。旭宇站在弘扬“楷书精神”、创新楷书艺术、不断探寻“今楷”的理论与实践的历史和现实的双重角度,阐述了对当代楷书创新的指导性意见。中国书协楷书委员会副秘书长胡立民、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委员胡湛共同主持了论坛交流。三十余位优秀论文获奖者就楷书创新的历史性观照和未来走向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现选择部分发言以飨读者。

晋、唐楷书“法”与“韵”的研究对楷书创新具有启发意义

河北胡湛:梳理晋、唐楷书的技法和审美风格演变及其得失消长,我们发现,其是沿着重“韵”与重“法”的两极求索发展演变的。不同时期侧重点的消长,构成了其不同的楷书图式形态和意境。当然,由晋至唐楷书的发展演变还有其他众多因素的影响制约,但“法”与“韵”的两极求索应该是一个重要的线索。对此线索的分析、梳理,无疑会有助于我们较准确地把握晋、唐楷书的历史发展规律和内在动因,也有助于我们认识楷书的艺术特性和可能的发展空间,对探索当代楷书的创作创新发展也会具有某种启发意义。

blob.png

从社会政治环境中探寻颜楷的形成原因

浙江王连富:北齐地域的石刻为当时盛行的时代书风,对唐代颜真卿的影响是肯定的。还有儒雅传家、重书记小学思想和家传书学的影响,为颜鲁公以后的变法打下了基础。特别是颜鲁公忠肝义胆,期以建功立业,在慷慨悲歌、戎马倥偬之余所见那些丰富多彩、笔势雄壮、大气淋漓的石刻,会给他带来多少心灵的触动?盛唐的气象同当时社会潜伏的危机会引起他多少深沉的忧虑?山东及其周边地区的石刻正暗合了颜鲁公一直寻找的一种契合内心的艺术表达方式。他大胆革新,删繁就简,篆籀用笔,结体宽博,形成了雄浑古质、苍茫劲朴、奔放豪逸的书风。繁华落尽而寓巧,气势恢弘而韵存,这才真正体现了颜鲁公的本色!

blob.png

徐浩在社会政治环境影响下端现出来的楷书风格

四川蒋培友:徐浩15岁明经及第,弱冠做鲁山主簿,自26岁得张说的赏识荐为集贤殿校理开始,断续在集贤殿和翰林院任职二十余年。从留存下来的徐浩的碑志作品可以看出,他的书法在民间盛行一时。徐浩早期作品既吸取了王羲之的韵致,又除却了初唐的瘦硬,这样的书法风格适合当时既追求劲挺又寻求秀润的风气。徐浩在集贤殿曾负责名帖的搜访和整理,这给他习书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他可以见到一般人难得一见的精品,尤其是王字真迹。但是也正因为徐浩的视野主要集中于此,加之,在集贤殿和翰林院工作的性质很大程度上是御用书家,皇帝的喜好对其书法风格的选择也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他的书法风格深深打上了王书的烙印。他生活的范围除长安以外,大多在南方,当时南方书法的主体风格应该也和“二王”的秀雅相应,所以徐浩虽然也能根据时代审美风气的转变对自己的书法风格做适当的调整,但终究没能跳出“王字”的圈子,没能像颜真卿那样走得更远。

北宋“颜体”书风的思想精神意识

山东李慧斌:北宋中后期,兴起以学颜真卿楷书为表征的书法风尚。可以认为,宋仁宗后期的书法史,在蔡襄和韩琦的引领下,存在过一个学习颜体楷书的热潮。对于这一时期学习颜书的风气,有几点值得关注。其一,学习者多为士大夫官僚,而非一般的科举士子,这就说明学颜书不是为了科举考试,而是士大夫官僚们为了巴结权贵、以期仕途发达的一种投机取巧的书法行为。其二,在学颜书上,因为没有科举考试正体书写规范的严格要求,而是以权贵的书体和风格为标准,所以在书风表现上比较自由。其三,在学颜书热的大环境中,颜书影响所及不仅地域相当广泛,几乎掀起了全国性的学习颜真卿书法的浪潮,而且宋徽宗书学教育中也明确把颜体楷书作为书学内容之一。其四,士大夫学颜书不光为攀附权贵,而且也是一种相对自觉的对颜真卿书法人格的价值认同。慕其人而学其书,这直接影响了世人的学书观念。当年朱熹因学曹操的书法遭友人的指责而改学颜真卿书法一事,就是最好的证明。

考察颜真卿楷书的意义重在人文精神

江西唐绍禄:颜真卿楷书的重要意义主要有四点。其一,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颜真卿敢于冲破以

“二王”为主流的艺术时风的束缚,不迷信艺术权威,以超越世俗的力量,探索书法艺术的创新和发展,创立了浑厚、刚健、雄强的书风,达到了法度严谨、结构完美的艺术境界。其二,开拓进取的创新思想。马宗霍《书林藻鉴》中称,他“纳古法于新意之中,生新法于古意之中,陶铸万象,隐括众长,与杜少陵之诗、韩昌黎之文,皆同为能起八代之衰者,于是始卓然成为唐代之书”。其三,正大阳刚的人生品格。颜体楷书筋力丰满、结构端庄、法度严谨、气势雄厚,体现了大唐盛世的风度,表现出浓厚的浩然正气和雍容阳刚的风格,是书法美与人格美相结合的典范。其四,至善至美的艺术境界。特别是在颜真卿晚年,他在对生命和书艺不断否定与肯定的过程中领悟到书法艺术的真谛,将人生智慧和艺术哲学熔于一炉,作品中洋溢着他思想的光芒和人格的光辉。

王宠楷书形成的原因及对当今楷书创新的影响

内蒙古刘贵森:王宠楷书的形成主要有几点原因。一是他所处社会环境的影响。王宠生活的时期属明朝中叶鼎盛后期,书画艺术繁荣昌盛,百花争妍,群芳斗艳,吴中书画兴起,使王宠的艺术才能得以充分发挥。二是王宠受身边书家的影响。突出表现在祝允明的古朴和文徵明的清秀,王宠都要兼得,而且要别开生面。他不循规蹈矩,而是另辟蹊径,探索他喜爱的散淡风格。他的书法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更讲求形式美和抒发个人情怀。三是仕途的影响。他走科举之路不顺,屡试不第,遂绝望仕途,性恶喧嚣,静心作字,邈然有千载之思,如此度过了他平淡而短暂的一生。负才失意之人,每更孤高。王宠本自高朗明洁,砥节履方,一切时世声利之事,在所不屑。他隐逸于青山绿水间,避开了世俗纷争,看淡了往事红尘,欲借古人的朴拙、淡雅和今人的萧散、超逸来抒发自己的情怀。四是他用儒家等哲学思想去探求书法风格。从王宠楷书风格的形成可以看出,一种新的楷书艺术风格的出现是受许多主观和客观因素影响的结果。

楷书创作的活力不仅来自于变化多端的法则,更来自于创作主体的性情修养和人格精神

江苏程娇龙、邱世鸿:书法发展到了唐朝以后,随着政治的需要,妍美的正书不断地规范化、体制化,有的成为考试的手段,有的丧失了原本的艺术性而成为印刷的工具。唐晚期印书业大发展,使因五代时雕版印书技术广泛使用而致僵硬化的楷书更加一蹶不振,书家纷纷寻找其他字体创作作为出路。而今,现代科技的发展,让我们可以完全摒弃抄书似的楷书。它在历史上的逐渐衰落,证明了它已经丧失了生命力。而书写工具的变革,使得书法也失去了历史上作为书写交流信息手段的功效。当代书法保留了魏晋时代士族书法所追求的目标,自由地抒发“言所不尽之意”;作为一种视觉的艺术,创造着属于自己的自然美。这之中包括了书写的自然。正如做诗时的因律害意,做作是创作最根本的弊病。真正的楷书创作应该是充满生命活力的,能充分体现书家丰富的个人情感。有了情感,楷书就会充满创造性,就不会被原则、法则所拘束,就能获得新生。我们要做的,首先是修养自身,反求诸己,然后以生活之体验做辅助,而不仅仅靠临古帖。楷书之境界也就是人生之境界,终极目标还在人本身。

“馆阁体”的价值

湖南曹隽平:“馆阁体”以晋、唐楷书立骨,既有颜真卿的大气雍容,也具欧阳询的秀丽峭拔,亦兼柳公权的骨力洞达,更不乏“二王”、褚遂良的空灵飘逸,又吸收唐人写经、赵孟頫的行书笔意,很好地解决了欧、颜、柳体书写速度较慢、不能适应日常书写的弊端,融实用性和艺术性于一体,是中国古代楷书发展的一个高峰。现在的书家们特别强调写性情,追求自由散淡的艺术趣味,认为“馆阁”束缚人的思想和个性,见到工稳一点的行、楷书便皱眉头。散淡、野逸是一种性情,精工、完美同样是一种性情。只要充分展现了作者的追求,就是写出了性情。性情的标准不是唯一的,绝不能以自己的性情标准轻易否定别人,因为在完美主义者眼里,那些随意臧否别人的丑书家完全就是胡来,又何谈性情呢?!当代楷书家邬惕予曾说:“楷书一样能表现人的性格和情绪,只是表现的不是那些张扬的、激越的、趋于动态的情绪而已。楷书表现的是那种宁静、恬淡、细致、平和的心境和情绪,楷书能将静态的美表现到极致。”著名书法家陆维钊也曾说:“你们不要轻视‘馆阁体’,我们还写不出这个功力呢!”

楷书创新,路向何方

陕西杨晓萍:在时代信息与精神观照下的当代楷书可能会有以下几种发展路向。其一,开放多元的时代格局及当代楷书百花齐放的发展路向。首先在取法上不拘一格,在魏晋楷书、北碑、唐楷之外,吸取楷书发展历史上一切可资借鉴的资料。在表现手法上,打破楷书笔法的程式,改变楷书结构的平正,增强章法的多样统一。在风格面貌上,除了秀美的小楷、雄强的北碑,还可能有或古朴、或险峻、或潇洒、或平淡的更丰富的追求出现。其二,个性张扬的时代精神及当代楷书追寻鲜明个性的发展路向。当代书法家将会更充分地放开自己的天性,并在楷书的创作中追求独立个性的表达。其三,自由奔放的时代精神及当代楷书彰显书写性与主体意趣的发展路向。自由不仅仅是形式上对于已有规范的突破与超越,还应包括心灵的颤动及其在形式上的自然流露。其四,紧张快速的时代特征及当代楷书强化书写速度与动势的发展路向。用笔只有张弛有度、有快慢对比才能形成生动而丰富的节奏。而且,“详而静”是楷书区别于行草书的最重要特征,如果突破了这个界限,只会让楷书湮没、消失于行草之中。其五,艺术纯粹化的时代气息及展厅文化与当代楷书理性自觉及拓展有意味形式的发展路向。展厅空间大、观看时间短的特点使楷书与其他书体一样,要有视觉冲击力,要形式新颖,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抓住欣赏者的眼球。所以,当代楷书对于形式本身的关注,在结构、墨色及章法上的拓展,在装裱形式上的丰富,都是符合当代楷书发展趋势与适应展厅文化的。其六,豪迈的时代气息与当代大楷应有所为的发展路向。古代的大字榜书多以楷书为主,广泛应用于楼台殿宇、厅堂高斋、名山大川、亭榭画栋等场合。

与现实结合的大楷风格与式样在今后应有所为。

技法的融会贯通是当代楷书创新的立身之本

四川彭坚:对邓石如的楷书创新做技法分析,将对当代的楷书创作具有一定指导意义。邓石如一生的楷书作品数量远不及篆、隶。在其有限的存世楷书作品中,我们仍然可以窥见他的探索历程。从用笔上划分,可分为方笔和圆笔两类。一是以方笔为主者,方起方收,转折峻厉,线条一如其隶书“中实饱满”。特别是横画的粗重和钩画的燕尾收笔,与其隶书如出一辙。二是以圆笔为主者,以篆法为之,线条圆融婉通,折处用篆书的圆转,不露圭角,显然已摆脱唐以来的气息,丝毫没有矫揉造作之态。有的笔画似颜体,但不用颜的提笔,而用折或顿,戈钩、卧钩似欧体,但较欧体自然率意,毫无局促之感。在结体上,不是以横轻竖重和左高右低的妍丽取媚,而是力追端庄、安详、率真的风格。

当代楷书的创新不能忽视写经书法的研究

北京张永强:楷书创新不能忽视对写经的研究。首先要加强对大量出土的汉魏河西简牍墨迹以及东汉、孙吴简牍等新发现材料的比较研究。其次要加强对墨迹与同时期碑刻的比较研究,探寻写手与刻手之间的关系,总结铭刻与墨迹之间的差异。再次是建立写经断代标准物。有明确题记和纪年的写本无疑是断代的重要参考坐标。在这个基础上,结合新出土的写本文献,确定每个时间段一件或数件可信的写经,作为断代标准写本。最后,还要根据墨迹写本对魏晋名家的传世法书刻帖进行比较,辨析、明确传世魏晋名家书迹的特征与真伪。

当代楷书创新不能囿于与碑的融合,取法简牍也不失可行性

重庆谢安辉:楷书创新也可以取法简牍。第一、取其意。简牍书法大部分是字体过渡阶段的作品,可塑性强,包容性大。但因其变化无常,没有统一的规律可循,所以要在万变之中寻找规律,用类比方法,以简牍出现的结体推演到相似的字,以一点带一面,积少成多,融会贯通。第二、笔画楷书化。简帛的起笔多是先向左下驻笔,然后向右出锋,回锋收笔的现象很少。对其楷书化时,就要按照楷书的运笔方式,适当加入尖锋,改变线条入锋的方向,着重收笔的回锋趋势,使气势聚于笔画中。汉简多转笔,而楷书则变为折笔。如果一味使用翻转,则楷味不足。若一味用折锋,又落入唐楷的窠臼。要折、转并用。折得雄健、转可灵活,将简书的曲线变直线,行笔应注意轻重缓急之律动,粗细、顿挫兼而施之,以构筑线条的韵律美。第三、结体楷书化。汉简里有一些平稳的结体是可以直接运用到楷书中的,如《礼仪》木简等。第四、章法借鉴。简帛墨迹章法布局变化丰富,如散珠落玉盘,讲究穿插、补白、错落、排叠、呼应。楷书若能很好地吸收这种章法布局,会丰富其创作空间。

应树立“楷书就是正步走”的新观念

山西李庶民:旭宇倡导“今楷”,意在推动楷书这一历史上实用时间最长的字体在当代社会中的艺术创造,使这一历史上高度成熟的文化符号具有更强的生命活力。

河北颜默:要真正创作出具有“今楷”元素的全新的书法作品,楷书创作者必须实现以下三个转变。一、在结体上彻底摆脱唐楷的书写结构和章法的影响。可以采用碑的结构、行书的线条来表现其书写性,以充分发挥碑的劲健、行书的流畅,拓展“今楷”的创作空间。二、“今楷”在创作上必须从实用书写向艺术书写转换。三、创作“今楷”要从注重法度向抒写性情方面转换。目前,许多人都将关注和讨论的焦点锁定于“今楷”的本质性问题,比如楷书用笔的快写程度和楷书与行书的边界等。

胡湛:在古代的许多楷书中就有行书笔意。从广义的角度讲,行楷也是楷书的一种,但我们主张具有少量映带笔意的行楷,行书成分过多或行、楷成分各半均不是广义的楷书范畴。古人讲“楷如立”,这一说法值得讨论。因为“立”是静止的,而作为书法的楷书是讲究笔势、讲究运笔的时间性的。它应是一种端庄的、规范的、具有一定动势的书体。“楷如立”的观念将楷书导向了“馆阁”,导向了僵化。我们应该有一种新的理念。我想,也许称“楷书就是正步走”,可以使楷书的观念和创作获得突破。

从书法“破体”的角度实现“今楷”的新创

湖北王太雄:书法的“破体”意识实际就是一种书法艺术的创新意识。书法“破体”是沟通各类书体间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它打破了各类书体艺术符号之间的森严壁垒,以及各类书体的笔法、结构、章法等形式的程式和规范,使各类书体艺术符号(语言)表现之间相互交叉、渗透、融通、嫁接,在变形、夸张、减省、挪移、整合等创作技巧中融入书家的审美追求,增加书写的随机性、写意性和抒情性,使书体艺术形象变化不可端倪,呈现出奇姿异态,生发出既陌生化又耐人寻味的审美效果,从而不断产生新的书体形式和富有个性风格的书法。

“今楷”的特征

重庆邹伟文:我个人理解,“今楷”的特征有以下几点。一、笔法:行笔的缓、急、润、涩比传统楷书明显增强,笔画提按顿挫、使转翻折的表现手法也更为繁复。二、字法:“今楷”的结字较为活泼灵变,不拘常法,有失端庄平正之态,多率意恣肆之容。三、章法:“今楷”在章法上借鉴篆、隶、行、草书体的章法,打破传统楷书的方严界格。四、墨法:作品中墨色的虚、实、浓、淡更为明显,节奏也更为跳荡。

当代楷书创新以“今楷”为路标,是创作主体的心理需求

山东吕文明:楷书创作中“意”的概念越来越丰富,由“法”到“意”的转化在当代得到了彻底的实现和解决。这是人们审美追求逐渐提高、审美心理越来越丰富的具体体现。楷书创作的书写速度越来越快,这是因为人们的生活节奏逐渐加快,提高了审美的速度感,审美对象只有在这样的速度中才能与审美主体的感受力相适应。当代楷书创作的包容性越来越强,这是当代人包罗万象、气势恢弘和融会贯通的思想和审美心理在起作用的结果。当代楷书创作中,作者表情达意的主观愿望越来越强烈,这成为衡量当代楷书作品价值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这也是当代人重视交流和渴望交流的具体体现,是人格特质在艺术上的折射。

“今楷”带给我们的觉悟

江西上官甫贵:“今楷”带给我们以下的觉悟。一方面要丰富“今楷”的理论构架,另一方面要从维护书法生态发展的长远角度思考如何让“今楷”茁壮成长。再有,要在如何体现“今楷”的面貌、艺术意境上思考怎样“内强素质”(提高传统功底)、“外树形象”(提高楷书艺术的表现力),以突显楷书的抒情效果。更重要的是,“今楷”不是对“古楷”的根本否定,“今楷”与“古楷”的关系仍然是新旧事物之间既克服又保留、既变革又继承的关系,即哲学上的“扬弃”关系。那种只要变革,不要继承,对过去的古典楷书一概加以排斥的虚无主义,或者只要继承,不要变革,对过去的一切都照搬、照抄的教条主义,都是与“今楷”的本质格格不入的。

最后,胡立民做了总结性讲话。他说:“本届中国书协楷书委员会本着推动楷书创作、创新的目的,站在顺应时代审美不断朝着多元性发展趋势的角度,先后多次召开专题研讨会和名家楷书作品展览活动,积极探究楷书艺术在新形势下如何走出困境、如何焕发生机,如同这次首届全国楷书创新论坛暨书法名家邀请展一样,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和积极的反响。楷书的创新和其他书体一样,都离不开对传统的继承,都不可忽视对经典的彻悟,都不能没有个人心性与时代审美情趣的相亲相融。‘今楷’的提出目的也在于此。我们对‘今楷’的认识不能形而上学地贴标签———谁是‘今楷’谁不是‘今楷’———给‘今楷’‘画像’是不科学的。旭宇先生提出的‘今楷’,是楷书创新呈现出来的一种具有多种审美情趣并获得某种陌生的惊喜和拓新楷书表现形态的新书风。不管是楷书创新也好,‘今楷’打造也好,都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唯此,楷书艺术创新方可持续发展。”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