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化 >

魏晋风度的精神追求「超越的意思」

时间:2022-12-29 14:37:14 来源:好玩的国学

大家好,魏晋风度的精神追求「超越的意思」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题记:魏晋风度的超越意识,就是将日子活成歌唱,活出哲学,活成诗与远方的样子。

哲学的任务,不仅是让我们拥有智慧,更为重要的是,让我们拥有超越的人生态度。

人的生命,离不开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红尘生活,但是一味在俗世中沉浮,将永远无法超越生活。

苏东坡说,“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人为何会困惑焦虑,是因为我们距离红尘太近了,或者说,我们把自己当成了红尘中的一粒微尘,摆脱不了跳脱不开。

人生需要一些超越意识。

所谓超越意识,乃是活在生活之内,站在生活之外。

在中国文化史上,最善于将无常的日子活出超越姿态,活出艺术味道的,大概非魏晋时代莫属了。

魏晋名士们最擅长将无趣的日子变得有趣,他们喜欢用生活的艺术,塑造艺术的生活。

魏晋风度中的超越意识,来自于老子的“虽有荣观,燕处超然”,但更多来自于庄子的“齐物”思想和“逍遥游”的理想。

庄子主张,人对自己的遭际,要呈现出逆风飞翔的姿态,努力摆脱生活的羁绊。当你站在精神的高处,俯视生活的时候,你就可能进入超越状态;当你用超然旷达的心境,“与物为春”,摆脱物的限制而“物物而不物于物”,生死祸福不乱于心,毁誉成败不惑于情,就实现了与天地共生共存,庄子把这种境界叫“逍遥游”。

人无法离开生活,但可以超越生活,可以把平淡无奇的日子,变成了意味深长的审美活动。而将生活变成审美,这大概是生活的最高境界。

为了将生活过的有趣,人需要有一些癖好。没有癖好的生活,将了无生趣。

大书法家王羲之喜欢鹅。注意!不是喜欢吃鹅,而是喜欢鹅的翩翩风姿。他将鹅走路的姿态融入“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书法艺术之中,成就了“书圣”的美名。王羲之欣赏鹅的姿态并创造了美的艺术,这就是超越审美的生活态度,要是王羲之直接杀鹅吃掉,那与喜欢东山老鹅的饕餮客们有何不同?

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喜欢竹子,简直到了“不可一日无君”的地步。他借别人的房子住几天,还要种上竹子;他散步看见人家院子种满竹子,旁若无人进入院子欣赏。这种癖好深刻影响了后世文人。苏东坡说,“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要知道,苏东坡可是一个喜欢吃肉的胖子,但他更喜欢竹子的风姿,这就是欣赏生活的艺术态度。

明人张潮说,“花不可以无蝶,山不可以无泉,石不可以无苔,水不可以无藻,乔木不可以无藤萝,人不可以无癖”。有些雅致的爱好,就能将生活装扮得艺术起来。

将劳动搞出仪式感、艺术感,也是超越生活的一种方式,大名士嵇康就是此中高手。

打铁本来是重体力劳动,一身的烟火气和汗臭味,称不上有什么美感。但是嵇康先生愣是打铁搞成了偶像剧,搞成了魏晋时代最流行的行为艺术,搞得每天都有大量的粉丝围观嵇康打铁。

嵇康把工作间设在自家门前的大柳树下,夏天就在院子里洒水,甚是清凉。嵇康挥锤打铁,另外一个大名士向秀拉风箱。火光四溅处,嵇康古铜色的皮肤在阳光下闪烁,八块腹肌让嵇康甚是性感。

嵇康打铁纯为审美,绝不收钱。只要有人带来酒菜,他在大树下与朋友推杯换盏畅谈人生,生活好不艺术!

能把平淡劳动活成诗的,还有陶渊明。

陶渊明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真隐士。中国历史上隐士很多,但大部分是假装隐居的沽名钓誉之徒。而真正将自己放归田园,在锄草种地、东篱赏菊中,享受生活艺术的,大概只有陶渊明了。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陶渊明的田园之美,超越了普通农事劳动的范畴,他义无反顾地把自己扔进自然之中,在炊烟四起暮色四合之时感受田园之美;在鸡鸣狗吠的喧闹之中感受生命的自由。“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是陶渊明意味深长的隐喻,樊笼就是世俗生活;自然就是高于生活的艺术化生活。

在回到田园之后,陶渊明和他的诗一起进入了物我一体的境界。这个境界,就是生活的艺术,就是热爱生活艺术的桃花源。这种艺术享受,在陶渊明看来,很难言说: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在养活自己的劳动中,陶渊明更多地感受到了超越的意味。因为“心远地自偏”。所谓隐居,不一定就要找个没人的地方躲起来。唐朝好多假隐士躲在仙气飘飘的终南山,心里还不是想着庙堂上的冠冕红尘吗?

所以,真隐士其实是心隐,其实是超越于生活,或者是把生活当成艺术。陶渊明在劳动中达到物我一体的境界,这是老庄哲学的最高境界,也是生活艺术化和艺术化生活的最高境界。

将生活艺术化,还要过一种艺术化的生活。

魏晋名士们对酒当歌临流赋诗,他们畅游山水相聚清谈,文人雅集成为生活的艺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雅集,竟有两次出现在魏晋时期,这绝非偶然,这是魏晋时代追求超越、追求生活艺术化的必然。

大富豪兼诗人抢劫犯石崇,组织了一次“金谷诗会”,三十多个名士参加,他们“或登高临下,或列坐水滨,时琴瑟笙筑。各赋诗以叙怀,或不能者,罚酒三斗”。比“金谷诗会”更知名更优雅的是“兰亭雅集”。王羲之和名士们曲水流觞畅意自然。那一刻,兰亭可能是中国历史上艺术浓度最高的地方。在三月初三波光潋滟的春色里,兰亭,到处荡漾着浓郁的酒香与意味深长的诗韵。

此时,生活成了艺术,艺术成了生活。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